
为什么会有人信佛?
大家如何看待佛教? 展开
可惜啊。这么多修行方法中,恰恰没有最基础的打坐。你失了信心一点都不奇怪。没有了打坐这个根基,以上修行方式的奥妙就没法看到了。其实你的问题也很普遍,在大乘佛教教义的民间传承中对打坐介绍的比较少,但这不是忽略了而是因为根本不需要说。其实从虔诚两个字就知道你这十年走了弯路。佛学是智慧之学,居然被你理解为信仰这种骗小孩子的玩意。唉。
个人认为:佛学是增长之学。佛教是社会团体。二者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在概念上就有混淆。社会团体有其固有特征特色和行事方式,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因人资质而异,进也可以,不进也可以,没有对错。领悟佛学智慧,有万千法门。加入佛教(社团),入丛林仅仅是其中一种而已。以为读经、念咒、念佛、参禅、拜佛、放生、打坐、捐钱就是修行,达摩禅师曾经回答过梁武帝,“无甚功德”。磨砖不能作镜,坐禅安得成佛。
形式不重要,但有些法门确实是捷径。真传一张纸,假传满床书。
末法时期,能做到“顶天立地,光明磊落”、“良心平安”,也算是奇男子、真英雄(真能做得到的话),但距离“悟道明心”、“般若自在”,那还差得远。连“善知识”也未必够得着。
取现当代的例子,辛德勒、甘地、特雷萨修女这些人,都是菩萨行的。虽然均非佛教徒。“佛”是个称呼,不是职务职称。
世界上从来没有所谓的“保佑”、“诅咒”,只有“因果”。
佛学是理论体系最自洽、最圆满的一种宗教学说。
人是有极限的。在自己的极限之外,要承认有更高的境界存在。看不见够不着是自己的问题,不是“佛”的问题。
批评一行,首先要精通这一行。
人们信佛的原因很多,大概有几类。
第一类,有的人天生就有信仰宗教的基因,总归要信这信那才觉得舒服。我一个远房叔叔,以前气功流行的时候信zhong功,后来zhong功被国家打垮,就转来信基督教,后来听说信佛教能获得“五眼六通”,就干脆改信佛教了。他信仰宗教极为虔诚,连工作都不要,到处学功学法,最后家破人老,还不醒悟。我一个朋友,以前练气功的,后来听说学佛能获得“大神通”,就专修禅宗参话头,以为自己得了“无上智慧”,自大猖狂,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第二类,也是大多数人的心理——找个心理依靠,过年过节去庙里烧烧香拜拜佛,希望菩萨保佑自己平安发大财,这是普通信众的心理。严格来说,这类人不能算佛教徒,他们连佛教的基本“三法印”都不知道,经书一本也没看过。
第三类,有的人生活工作不顺,去拜佛,碰巧自己运气转好了,就以为是佛菩萨“加持”的结果,于是虔诚的研究佛学、皈依佛教。佛学论坛上的“佛子”们大多是这类,说起佛菩萨对他们的“大恩大德”,他们似乎感动得要用头撞墙。其实这只是一种巧合,人生福祸相依,霉运到头了总要转运,本来是自然概率法则的作用,却被他们理解为佛菩萨的保佑。
您在文中引用某君的言论【他说“君子处事,计是非不计利害,计万世不计一生。顶天立地,光明磊落。何必吃斋念佛。”】
其实仔细推敲,某君还不知,他是自己骗自己。为什么呢?他说“君子处事,计是非不计利害”,请问他退转学佛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他自己认为学佛没有了好处,所以才退转的吗?所以看来,他还是计较利害得失的。
他不知,正规的宗教,不论是佛教还是基督还是道教等宗教,在社会中其实是起到了积集的作用。不论教义如何,最起码可以教人向善,给人以精神安慰和依靠。
所以他以自己的理解,以自己心中的“是非”标准,去看待佛教,真的算不得,内心公正和公平。内心缺少公平和公正,还如何能分辨是非曲直呢?
后面的话语,末学也不想辩了,因为末学实在不想去挑别人的错处,只是不忍兄长于佛法心生退转,所以才多事。并且末学也很能理解某君的言论,因为自己欺骗自己,是人们最喜欢却又最不容易自知的事。
对于了解佛法十几年的修行人来讲,佛法的修持一定要建立在出离心和菩提心之上,离开了这两点,自己的修持就好比空中楼阁,倒塌那是肯定的。
有些人学佛修行,只求现实的福报,这也很好,没什么不好,但是他不太会修,所以现实生活中的改变不大,最后以致于退转。
其实仔细问问自己,我们对佛菩萨真有信心吗?我们从佛菩萨那里求得好处,我们信了。没有好处,我们就不信了。可以这样讲,我们信心,真的很假。于世间法的角度讲,生活中我们交朋友都要于对方有一个最根本的信任。所以信任是彼此建立关系以及链接的基础。
兄长可以尝试一下背水一战,念地藏菩萨圣号100万遍,一千万遍看看。看看自己生活或是于自己的所求,是否有好的变化。有时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你我的业障太重。末学记得从倾莲池师兄的博客中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末学没记错的话,好像是说无著菩萨,当年修法,12年连一个善梦都没有梦到过,最后由于对一只浑身长满浓疮的野狗,生起了无伪的悲心,才得以消除了业障,亲见文殊菩萨。
所以,祈愿师兄重拾信心,重新来过。祝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