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提问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的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再把课堂提问看成是教师的专利,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想、去疑、去问,使他们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让新的问题又激发学生不断去探索、发现。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学生可以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不断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下面,笔者针对教学中学生很少提问或提不出问题的现象,就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交流氛围,让学生敢提问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师生关系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不能走出师道尊严的传统角色,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就势必会使课堂气氛紧张,这样,学生即使有问题也没有机会提问,或怕引来老师的责难和嘲讽而不敢提问、不愿提问。相反,如果教师能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零距离地和他们互动交流,学生就会消除紧张、恐惧的负重心理,为教师和同学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说出他们的所感、所思、所惑、所疑。听名师上示范课时,笔者常常感叹:他们所面对的都是当地的学生,教师和学生互不相识,为什么能通过短短的课前几分钟时间,他们就和学生融洽地相处,并使他们踊跃发言、大胆提问呢?笔者认为,除了这些老师具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外,还在于他们能尊重每一位学生,能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并真心地和学生平等交流。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会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体验到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即使说错了也不会引来老师的责难和嘲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勇敢地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想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提问。
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果有了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来越想学、越爱问。这就要求教师要整合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创造,把静态的课程内容变为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动态资源,创设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例如,在学习代数式时,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猜数游戏,他先让学生在心里想一个数,然后说出用这个数的6倍加上12的和再除以3的商,最后,教师说出学生在心里想的数是多少。几个回合下来,学生感到很神奇,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不禁要问老师:“真的就这么神吗?老师到底是怎样猜到的?心里想的数是不是和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由此,自然地进入代数式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会对用代数式表示数量间关系的意义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教师要预设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对学习内容难以理解或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为学生适当地预留出思考的时间和提问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问、共同讨论交流,使他们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提高认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会提问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质疑问难的氛围。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说出一个不完全正确的命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去质疑,或抓住课堂上生成的有讨论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去分析、质疑、提问、讨论。使学生敢于向老师或同学质疑,把学生质疑问难当作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手段,使之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养成习惯,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乐于提问
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低年级的课堂往往比高年级的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朝气。低年级的学生总有提不完的问题,而越到高年级,学生的问题就越少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有关。当学生提问不当而受到老师的讥讽时,学生就会关闭自己的心扉,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或提出问题。如果老师注意不到这一点,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学生就会变得不爱思考也不会思考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一是在学生应答或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二是在学生应答或提问不够正确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能一概否定,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称赞学生,使之觉得虽然自己提得不够正确,但也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证明自己提出的问题还是有价值的。由此,他以后就一定会更加慎密地思考,通过精心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在评价学生时,教师的感情一定要真挚,语言要得体、丰富多彩,既要恰当指出学生的不足或错误,又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切忌表面化、程式化的评价。
能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思考的表现,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赋予积极、热切的期望,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活并发展学生思维及发问的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学中有问、问中求学、学得高兴、问得快乐。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交流氛围,让学生敢提问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师生关系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不能走出师道尊严的传统角色,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就势必会使课堂气氛紧张,这样,学生即使有问题也没有机会提问,或怕引来老师的责难和嘲讽而不敢提问、不愿提问。相反,如果教师能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零距离地和他们互动交流,学生就会消除紧张、恐惧的负重心理,为教师和同学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说出他们的所感、所思、所惑、所疑。听名师上示范课时,笔者常常感叹:他们所面对的都是当地的学生,教师和学生互不相识,为什么能通过短短的课前几分钟时间,他们就和学生融洽地相处,并使他们踊跃发言、大胆提问呢?笔者认为,除了这些老师具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外,还在于他们能尊重每一位学生,能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并真心地和学生平等交流。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会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体验到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即使说错了也不会引来老师的责难和嘲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勇敢地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想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提问。
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果有了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来越想学、越爱问。这就要求教师要整合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创造,把静态的课程内容变为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动态资源,创设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例如,在学习代数式时,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猜数游戏,他先让学生在心里想一个数,然后说出用这个数的6倍加上12的和再除以3的商,最后,教师说出学生在心里想的数是多少。几个回合下来,学生感到很神奇,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不禁要问老师:“真的就这么神吗?老师到底是怎样猜到的?心里想的数是不是和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由此,自然地进入代数式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会对用代数式表示数量间关系的意义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教师要预设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对学习内容难以理解或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为学生适当地预留出思考的时间和提问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问、共同讨论交流,使他们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提高认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会提问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质疑问难的氛围。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说出一个不完全正确的命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去质疑,或抓住课堂上生成的有讨论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去分析、质疑、提问、讨论。使学生敢于向老师或同学质疑,把学生质疑问难当作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手段,使之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养成习惯,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乐于提问
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低年级的课堂往往比高年级的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朝气。低年级的学生总有提不完的问题,而越到高年级,学生的问题就越少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有关。当学生提问不当而受到老师的讥讽时,学生就会关闭自己的心扉,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或提出问题。如果老师注意不到这一点,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学生就会变得不爱思考也不会思考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一是在学生应答或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二是在学生应答或提问不够正确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能一概否定,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称赞学生,使之觉得虽然自己提得不够正确,但也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证明自己提出的问题还是有价值的。由此,他以后就一定会更加慎密地思考,通过精心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在评价学生时,教师的感情一定要真挚,语言要得体、丰富多彩,既要恰当指出学生的不足或错误,又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切忌表面化、程式化的评价。
能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思考的表现,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赋予积极、热切的期望,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活并发展学生思维及发问的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学中有问、问中求学、学得高兴、问得快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