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兴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扩大了儒家的影响,进而加强皇权,巩固了董仲舒的新儒学,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从孔子开设私立学校开始,其实办学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过去大家都在私人的私塾、书屋跟着老师学习,到了汉武帝元朔五年,朝廷表示要开办官学了,也就是太学。
太学一下子成为了西汉的最高学府,而且是官方承办,目的很简单,汉武帝希望把那些在私塾里念书的人才,弄到太学里念书,更加有利于选拔人才。
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太学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弟子共有50名。这个数量的确有点少,不过因为刚开始,这是处于实验阶段。此后太学学生是一年比一年多,在汉元帝时期,博士弟子达到了1000人左右,汉成帝时期,博士弟子已经有了3000人。
最可怕的就是在王莽乱政时期,居然在全国招收了博士弟子10000万多人,光武帝刘秀,就是在这个时候前往长安太学学习四书五经的。
扩展资料:
历史渊源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 董仲舒:“五帝名大学曰成均”,郑玄:“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至于夏商周,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
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
2023-07-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