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的顺口溜是: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扩展资料:
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民间推行遇阻,百姓仍以阴历正月初一为过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天文史学家石云里介绍。
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为顺从民意,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
经袁世凯批准,就此奠定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直至1914年为接轨西方历法才将元旦之名移到阳历1月1日,阴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年
廿三糖瓜儿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糊窗户;廿六炖猪肉;廿七杀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卅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这是流传在各省许多地方的一首民谣。
说的是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实情,因此每家每户都要摆上供品来祭灶君上天,故称“祭灶节”。而在祭灶君时,许多地方都用麦芽制作的糖瓜为供品。
扩展资料:
扫尘的传统风俗 ,由来已久。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年尾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在年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用青竹叶与柚子叶绑在杆上清扫屋顶天花、墙壁上的尘垢蛛网,谓之扫去“穷运”、“晦气” ,来年清吉。
除了扫屋外还要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疏浚明渠暗沟等。大江南北,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糖瓜儿粘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亲朋好友问平安,
远方游子回家了。
过年好,过年好:)
过年大伙穿新袄。
吃着饺子看新剧,
不快住事都忘了。
过年好,过年好:)
过年能睡香甜觉。
万事无有过年大,
什么公事先放了。
过年好,过年好:)
过年儿童放鞭炮。
砰砰声中一岁除,
对联帖到门上了。
过年好,过年好:)
过年要用新钞票。
老人小孩都高兴,
给个红包少不了。
过年好,过年好:)
俺祝大伙过年好。
新年正有新气象,
事事都能如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