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展开全部
如何有效地开展分层教学呢?无非做好两件事,一是分层,二是教学。
1、分层
分层的关键,是分层的依据。个性化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独特个性,而后者让个性化教学变得复杂有挑战性。如果要分层教学,我们就需要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模糊化,或者更直接点,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兼顾学生的个性。
对于数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从量化和定性两个维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
量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直观的指标莫过于数学成绩;而在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成绩中,最能稳定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是学生个人的平均成绩,我习惯称为学生数学成绩的实力中枢。实力中枢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算术平均,直接求各项成绩的平均分;另一种是加权平均,可以根据考试的重要程度和批改的权威程度,为各项成绩添加权重,然后求平均。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之前写过的文章《怎样合理地评估学生的数学成绩水平?》(附在文末)。
以满分120分来算,96分是优秀线,72分是及格线。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实力中枢,我们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个核心层次:优秀层、及格层和后进层。有的学生会比较稳定,有的学生波动型会比较大,他们可能会在优秀层和及格层徘徊,可能会在及格层和后进层徘徊。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设置两个附加层次:临优层、临及层。
一般而言,一个班的三个核心层次会相对均匀,这对教学来说压力不小。教快了,后进层的学生跟不上;教慢了,优秀层的学生又被耽误了。有的学校把整个年级的学生分成快班和慢班,这样对于快班来说,后进层基本消失,教师可以加快教学进度;而对于慢班来说,优秀层也近乎为零,教师可以放慢教学的脚步。我当前教的两个班就如此,优秀层不到10%,及格层在30%左右,剩下都是后进层。
量化分析能为我们提供直观的数据,帮助我们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一个基础性的分层,但数据只是冷冰冰的反映学生过去的积累,数据背后的学生,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鲜活对象,因此,量化分析后,我们有必要对各层的学生进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学生的态度,包括对自己成绩的关心程度、以及对学习任务的投入程度;另一个是学生的习惯,包括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数学考试的习惯,前者可分为别人讲解时的倾听、自己练习时的思考、以及反馈交流时的调整三个组成部分,后者可分为做题的节奏、解题的格式、以及草稿纸的使用三个组成部分。
定性分析能帮助我们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趋势有一个大致的判断。态度积极、习惯优良的学生,尽管过去成绩水平不佳,但是未来大概率会有不错的提升;态度积极、习惯粗糙,或者态度消极、习惯优良的学生,未来的成绩可能会持续上下浮动,难有突破;态度消极、习惯粗糙的学生,就算过去成绩水平优良,未来也大概率会下滑。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基础的分层之上,对学生有进一步的侧重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教学
分层之后,接下来,就是推动我们的教学进度。
我有过一段手忙脚乱的经历:在某节课上,我噼里啪啦地把知识点讲完,做练习的时候,发现一半的学生在对着题目发呆,不知道从何下手,回到办公室吐槽时,同事告诉我:“你觉得简单的知识,学生可能觉得不简单,讲慢一点就好了。”我听从了这个建议,在下一节课中,几乎手把手地讲解每个细节,结果发现有一半的学生在打哈欠,觉得很无聊,我于是陷入了迷茫。
后来我发现,自己这样做是犯了两个错误:一个错误是企图一次性教会每一个学生,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不同学生要花的时间不一样;另一个错误是按照自己预想的速度来推进教学进度,只知道自己教多快,没有意识到学生能学多快。
那怎么合理推动教学进度呢?设计粗调和精调的方法。
学习生物时,用过光学显微镜的人,可能还会记得在显微镜上有两个旋钮,第一个是粗调,让你大致看到图像,第二个是精调,让你看清图像。如果只用粗调,可能图像没法看清;如果只用精调,观察一个图像的时间可能会长得不得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实现粗调。
教学的空间,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进度。数学的学习,归根到底是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而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需要经历五个核心阶段,分别是明确问题、获取思路、形成新知、巩固新知和新知迁移。对这五个阶段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之前写过的文章《数学教师如何提高备课的效率?》(附在文末)
五个核心阶段中,明确问题、获取思路和形成新知是理解一个新知识点的完整过程,最好集中课堂这样的大块时间一次完成;而巩固新知和新知迁移,可以布置一两节习题课,然后分散在各种教学的碎片时间,比如课前小测、作业和培辅。因此,学生在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有三个重要的节点,就是知识点的形成、巩固和迁移。
教学的时间,体现在学生的学习速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速度也不一样。另外,在大多数的教学常规时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班的学生,因此,在推动教学进度时,我们需要有所取舍。在优秀层占大多数的快班,优先考虑优生的学习速度会更加明智。我目前所教的班级中,优秀层和及格层合起来只是接近一半,于是我选择优先考虑及格层学生的学习速度。这意味着,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如果发现及格层的学生基本跟得上,我就继续向前推进,至于未能跟上的少数及格层和后进层学生,我会把它们纳入到精调的范围。
如何知道学生是否跟得上呢?利用课堂练习、课前小测、作业和培辅,观察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和解题速度。如果学生能做对,而且速度还不错,显然表明他跟得上;如果学生能做对,但做不快,说明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如果做不对,那不管快不快,都说明学生还没理解。
在粗调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两种学生,一种是能领先教学进度的,另一种是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精调。精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领先的学生继续向前走,二是是帮助没跟上的学生努力跟上。
对于能领先教学进度的学生,精调的思路,就是帮助他们用好多出来的时间。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培养超前学习的习惯。
不要以为优生天生就能主动给自己找事做。我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任务布置下去,有几个优生很快做完,然后就发呆,要么就相互聊天;过了不久,他们感觉没必要做那么快,解题速度反而降下来了。后来我就把他们召集到一块,建议他们珍惜自己的解题速度,提前完成布置的任务后,自己寻找更有挑战性的题目来做。一开始,这几个优生还是犯“老毛病”,因此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会在课堂上反复提醒他们这样超前学习。渐渐地,习惯就形成了。记得有一次,学校突击检查全年级优生完成配套练习的情况,结果做的最多的,是我班的一个女生,她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对于没跟上教学进度的学生,精调的思路,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我的选择,是帮助他们树立积累的意识。
这样的学生多数在后进层,个别在及格层。他们之所以没跟上,有可能是理解东西比较慢,也有可能是过去的基础没打好。无论如何,没跟上的现实,会持续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不少后进生到了临近中考的一个月,就开始上课睡觉,啥都不干,就是一种自我放弃的表现。因此他们首先需要的,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方法很多,但基本思路就一条,就是积累。有的教师提出“兵教兵”的思路,让优秀层和及格层的学生去辅导后进层的学生。我也做过不少的尝试,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后进生变成了“伸手党”,任务一来,放着不动,坐等别人来教;另一个问题是辅导的效果不稳定,也不好反馈,许多时候,辅导的结果,只是后进生记住了某些题目的答案,具体的思路根本不理解。这也不能怪优秀层和及格层的学生,因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很难引导后进生思考。
积累的基本方式,就是明确问题,然后寻找答案。大多数后进生一拿到题目,就认定自己不会,问他们哪里不会,他们也答不上来,因为题目压根没看。我的做法,就是要求他们逐字阅读题目,划出不懂的部分,即使整道题都划满也没关系。划完以后,自己查阅课本和笔记,寻找相关的解答和习题,找到之后,自己进行对比,弄懂其中的思路。如果弄不懂,才去问同学或老师。
有人可能会说:“他们要是愿意做这些,还叫后进生吗?!”为此,我们可以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帮助后进生把学习想明白。成绩落后已经是事实,要想一夜翻身也不大可能,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足当下,踏踏实实地积累,这样坚持到最后,尽管有可能还是不及格,但是超越其他后进生会是大概率的事情。现状反映过去,积累方能改变未来。我去年教过的一个学生,平时就二三十分的水平,但中考得了70分,打败了不少平时比他好的同学,靠的就是不断地积累。结合真实案例来讲道理,后进生会更容易接受。
第二件事是为后进生搭建习惯培养的“脚手架”。一方面,借助启发式提问,引导后进生思考下一步行动。比如课堂上刚讲完一道例题,布置练习后,有的后进生面对题目发呆,一问就说不会,这时我会问他:“题目的哪一个部分没看明白?对比一下黑板上的例题,它们之间什么地方是类似的?”引导以后,有时后进生还是可以写出一点解题过程,这也算是进步。
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小任务,“强迫”后进生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知识点。比如可以打印一些小纸片,每张纸片上就两三道基础题,接着分发给后进生,限定时间完成上交。因为题量少,我们批改也不难。有的人担心后进生会不会作弊,要解决也很简单,随便指定一道题,让后进生当场讲解思路就行,能讲出来,说明过关,讲不出来,你就可以看着办。
粗调和精调的方法设计好,下一步就是维持正常的运行。一开始要做的事情不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学生的数学水平,也会随着持续的积累慢慢地提高。
有的教师觉得:“教学哪有那么复杂?成绩说到底,还不是靠自己一个一个去抓!”他们会热衷于在课后留住学生,让学生做更多的任务。记得刚出来工作时,我也觉得自己应该像这样“勤奋”一点,后来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教学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靠体力教学,你想获得更多,就得投入更多的体力,但是最终只能得到线性的增长;另一种是靠体系教学,你要做的,只需要对自己的体系不断地迭代升级,而最终得到的,是指数性的增长。
1、分层
分层的关键,是分层的依据。个性化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独特个性,而后者让个性化教学变得复杂有挑战性。如果要分层教学,我们就需要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模糊化,或者更直接点,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兼顾学生的个性。
对于数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从量化和定性两个维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
量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直观的指标莫过于数学成绩;而在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成绩中,最能稳定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是学生个人的平均成绩,我习惯称为学生数学成绩的实力中枢。实力中枢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算术平均,直接求各项成绩的平均分;另一种是加权平均,可以根据考试的重要程度和批改的权威程度,为各项成绩添加权重,然后求平均。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之前写过的文章《怎样合理地评估学生的数学成绩水平?》(附在文末)。
以满分120分来算,96分是优秀线,72分是及格线。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实力中枢,我们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个核心层次:优秀层、及格层和后进层。有的学生会比较稳定,有的学生波动型会比较大,他们可能会在优秀层和及格层徘徊,可能会在及格层和后进层徘徊。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设置两个附加层次:临优层、临及层。
一般而言,一个班的三个核心层次会相对均匀,这对教学来说压力不小。教快了,后进层的学生跟不上;教慢了,优秀层的学生又被耽误了。有的学校把整个年级的学生分成快班和慢班,这样对于快班来说,后进层基本消失,教师可以加快教学进度;而对于慢班来说,优秀层也近乎为零,教师可以放慢教学的脚步。我当前教的两个班就如此,优秀层不到10%,及格层在30%左右,剩下都是后进层。
量化分析能为我们提供直观的数据,帮助我们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一个基础性的分层,但数据只是冷冰冰的反映学生过去的积累,数据背后的学生,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鲜活对象,因此,量化分析后,我们有必要对各层的学生进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学生的态度,包括对自己成绩的关心程度、以及对学习任务的投入程度;另一个是学生的习惯,包括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数学考试的习惯,前者可分为别人讲解时的倾听、自己练习时的思考、以及反馈交流时的调整三个组成部分,后者可分为做题的节奏、解题的格式、以及草稿纸的使用三个组成部分。
定性分析能帮助我们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趋势有一个大致的判断。态度积极、习惯优良的学生,尽管过去成绩水平不佳,但是未来大概率会有不错的提升;态度积极、习惯粗糙,或者态度消极、习惯优良的学生,未来的成绩可能会持续上下浮动,难有突破;态度消极、习惯粗糙的学生,就算过去成绩水平优良,未来也大概率会下滑。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基础的分层之上,对学生有进一步的侧重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教学
分层之后,接下来,就是推动我们的教学进度。
我有过一段手忙脚乱的经历:在某节课上,我噼里啪啦地把知识点讲完,做练习的时候,发现一半的学生在对着题目发呆,不知道从何下手,回到办公室吐槽时,同事告诉我:“你觉得简单的知识,学生可能觉得不简单,讲慢一点就好了。”我听从了这个建议,在下一节课中,几乎手把手地讲解每个细节,结果发现有一半的学生在打哈欠,觉得很无聊,我于是陷入了迷茫。
后来我发现,自己这样做是犯了两个错误:一个错误是企图一次性教会每一个学生,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不同学生要花的时间不一样;另一个错误是按照自己预想的速度来推进教学进度,只知道自己教多快,没有意识到学生能学多快。
那怎么合理推动教学进度呢?设计粗调和精调的方法。
学习生物时,用过光学显微镜的人,可能还会记得在显微镜上有两个旋钮,第一个是粗调,让你大致看到图像,第二个是精调,让你看清图像。如果只用粗调,可能图像没法看清;如果只用精调,观察一个图像的时间可能会长得不得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实现粗调。
教学的空间,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进度。数学的学习,归根到底是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而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需要经历五个核心阶段,分别是明确问题、获取思路、形成新知、巩固新知和新知迁移。对这五个阶段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之前写过的文章《数学教师如何提高备课的效率?》(附在文末)
五个核心阶段中,明确问题、获取思路和形成新知是理解一个新知识点的完整过程,最好集中课堂这样的大块时间一次完成;而巩固新知和新知迁移,可以布置一两节习题课,然后分散在各种教学的碎片时间,比如课前小测、作业和培辅。因此,学生在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有三个重要的节点,就是知识点的形成、巩固和迁移。
教学的时间,体现在学生的学习速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速度也不一样。另外,在大多数的教学常规时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班的学生,因此,在推动教学进度时,我们需要有所取舍。在优秀层占大多数的快班,优先考虑优生的学习速度会更加明智。我目前所教的班级中,优秀层和及格层合起来只是接近一半,于是我选择优先考虑及格层学生的学习速度。这意味着,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如果发现及格层的学生基本跟得上,我就继续向前推进,至于未能跟上的少数及格层和后进层学生,我会把它们纳入到精调的范围。
如何知道学生是否跟得上呢?利用课堂练习、课前小测、作业和培辅,观察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和解题速度。如果学生能做对,而且速度还不错,显然表明他跟得上;如果学生能做对,但做不快,说明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如果做不对,那不管快不快,都说明学生还没理解。
在粗调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两种学生,一种是能领先教学进度的,另一种是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精调。精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领先的学生继续向前走,二是是帮助没跟上的学生努力跟上。
对于能领先教学进度的学生,精调的思路,就是帮助他们用好多出来的时间。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培养超前学习的习惯。
不要以为优生天生就能主动给自己找事做。我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任务布置下去,有几个优生很快做完,然后就发呆,要么就相互聊天;过了不久,他们感觉没必要做那么快,解题速度反而降下来了。后来我就把他们召集到一块,建议他们珍惜自己的解题速度,提前完成布置的任务后,自己寻找更有挑战性的题目来做。一开始,这几个优生还是犯“老毛病”,因此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会在课堂上反复提醒他们这样超前学习。渐渐地,习惯就形成了。记得有一次,学校突击检查全年级优生完成配套练习的情况,结果做的最多的,是我班的一个女生,她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对于没跟上教学进度的学生,精调的思路,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我的选择,是帮助他们树立积累的意识。
这样的学生多数在后进层,个别在及格层。他们之所以没跟上,有可能是理解东西比较慢,也有可能是过去的基础没打好。无论如何,没跟上的现实,会持续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不少后进生到了临近中考的一个月,就开始上课睡觉,啥都不干,就是一种自我放弃的表现。因此他们首先需要的,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方法很多,但基本思路就一条,就是积累。有的教师提出“兵教兵”的思路,让优秀层和及格层的学生去辅导后进层的学生。我也做过不少的尝试,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后进生变成了“伸手党”,任务一来,放着不动,坐等别人来教;另一个问题是辅导的效果不稳定,也不好反馈,许多时候,辅导的结果,只是后进生记住了某些题目的答案,具体的思路根本不理解。这也不能怪优秀层和及格层的学生,因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很难引导后进生思考。
积累的基本方式,就是明确问题,然后寻找答案。大多数后进生一拿到题目,就认定自己不会,问他们哪里不会,他们也答不上来,因为题目压根没看。我的做法,就是要求他们逐字阅读题目,划出不懂的部分,即使整道题都划满也没关系。划完以后,自己查阅课本和笔记,寻找相关的解答和习题,找到之后,自己进行对比,弄懂其中的思路。如果弄不懂,才去问同学或老师。
有人可能会说:“他们要是愿意做这些,还叫后进生吗?!”为此,我们可以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帮助后进生把学习想明白。成绩落后已经是事实,要想一夜翻身也不大可能,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足当下,踏踏实实地积累,这样坚持到最后,尽管有可能还是不及格,但是超越其他后进生会是大概率的事情。现状反映过去,积累方能改变未来。我去年教过的一个学生,平时就二三十分的水平,但中考得了70分,打败了不少平时比他好的同学,靠的就是不断地积累。结合真实案例来讲道理,后进生会更容易接受。
第二件事是为后进生搭建习惯培养的“脚手架”。一方面,借助启发式提问,引导后进生思考下一步行动。比如课堂上刚讲完一道例题,布置练习后,有的后进生面对题目发呆,一问就说不会,这时我会问他:“题目的哪一个部分没看明白?对比一下黑板上的例题,它们之间什么地方是类似的?”引导以后,有时后进生还是可以写出一点解题过程,这也算是进步。
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小任务,“强迫”后进生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知识点。比如可以打印一些小纸片,每张纸片上就两三道基础题,接着分发给后进生,限定时间完成上交。因为题量少,我们批改也不难。有的人担心后进生会不会作弊,要解决也很简单,随便指定一道题,让后进生当场讲解思路就行,能讲出来,说明过关,讲不出来,你就可以看着办。
粗调和精调的方法设计好,下一步就是维持正常的运行。一开始要做的事情不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学生的数学水平,也会随着持续的积累慢慢地提高。
有的教师觉得:“教学哪有那么复杂?成绩说到底,还不是靠自己一个一个去抓!”他们会热衷于在课后留住学生,让学生做更多的任务。记得刚出来工作时,我也觉得自己应该像这样“勤奋”一点,后来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教学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靠体力教学,你想获得更多,就得投入更多的体力,但是最终只能得到线性的增长;另一种是靠体系教学,你要做的,只需要对自己的体系不断地迭代升级,而最终得到的,是指数性的增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