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简介
一些国外名著的简介,包括作者、国家、内容大概、中心思想比如,《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等越多越好,但尽量是众所周知的...
一些国外名著的简介,包括作者、国家、内容大概、中心思想比如,《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等越多越好,但尽量是众所周知的
展开
3个回答
2013-04-14
展开全部
内容介绍
《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内容介绍: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在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方能于伤兵中发现将要死去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彼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爱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亡。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尔于莫斯科巧遇娜达莎,便结为夫妇,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达莎之兄尼克拉结婚。作者介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
内容介绍: 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却没有死,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爱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爱斯美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爱斯美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之后抚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1885年,雨果逝世。《童年》 (苏)高尔基
《 童年 》 内容介绍: 讲了小主人公高尔基(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高尔基(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人间》 内容介绍:讲了高尔基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这种生活,便走上社会。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高尔基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高尔基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我的大学》内容简介:讲了高尔基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便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所发生的故事。作者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也是世界社会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于1868年3月28日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即今高尔基城),父亲是细木工。他4岁丧父,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0岁时外祖父因遭火灾而破产,他便被抛到“人间”,开始了自谋生路的流浪生涯。16岁到喀山,原想上大学,结果喀山的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在那里,他接触了进步青年的革命团体,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 。他将自己的一生写入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登上文坛。1901年发表《海燕之歌》,标志着高尔基创作的新发展。主要作品还有《母亲》、《小市民》、《最后的一代》。《母亲》是他最优秀的作品。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1936年6月18日病逝。《呼啸山庄》 (英)艾米莉·勃朗特作者简介艾米莉·勃朗特(1
818~1848),19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外,她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内容简介一个爱到极致的男人,做出了疯狂的行为。他用“爱”杀人,却也用爱自杀。凯瑟琳生前死后,他都活在痛苦里。凯瑟琳弥留之际,他还用说话去刺伤她。但是,希斯克力夫承受的却是两份伤痛,他自己的和凯瑟琳的。我很欣赏用情如此的男子。虽说有点变态和残酷,却怎么也恨不起他。还满同情他的。甚至很感动于他的疯狂的爱。相对来说,凯瑟琳就太自私了。她爱希斯克力夫,又嫁给富有的伦敦,可以说,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悲剧有一大部分是她亲手造就的。 希斯克力夫,很疯狂。但很迷人。当然,伦敦也不失为一个好丈夫。只是,笨了一点。凯瑟琳:她坏、她自私、可是她对爱的执着,使她也因此散发着好女人与坏女人的混合着的魅力。《大卫·科波菲尔》 (英)狄更斯作者简介: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内容简介:《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红与黑》 (法)司汤达作者简介:司汤达(1783年-1
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内容简介:人类正在经历着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也不例外。读者面对品种繁多、应接不暇的图书信息,同样面临如何选择的窘境。即便是面对数百部在文学史上地位显赫的经典名著,选择也一样无法回避。2006年,美国《读者文摘》和《纽约时报》组织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的十万读者进行投票,评选出了世界十部文学经典。200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美和澳洲的125位作家应邀从五百多部最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中评选出他们心目中最值得阅读的十部经典。另外,《泰晤士报》还通过读者问卷调查,让英国读者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十大经典名著。在这些经典名著榜单中,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的《红与黑》,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等,赫然在列。毫无疑问,这些作品代表了欧美国家最具世界性、最受读者欢迎的文学经典。为了方便我国读者选择自己必读的世界文学名著,我社决定推出上海文艺版的“世界十大文学名著”。在参照上述种种“十大文学经典”榜单的基础上,我们征求了国内众多实力派作家和著名文学翻译家的意见,选择了十部真正称得上“经典中的经典”的世界文学精品。同时,我们坚持“名著配名译”的原则,避免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以致贻害读者与后人。《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及两次爱情经历的描写,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的波澜的阶级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会腐败,贵族反动和资产阶级利欲熏心的广阔生活画面。于连的两次爱情动机都是以爱情占有为出发点最终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通过于连这个文学形象,一方面描述了法国七月革命前夕在人民革命浪潮冲击下的贵族以及中小资产阶级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又塑造了一个出现于社会剧烈变革中的个人野心家的艺术形象,美化了资产阶级的生活观和幸福观。小说的结构严谨匀称,语言简洁流畅,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与环境紧密相连,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思想感情的瞬间变化,以此来突出人的个性特征,这是本书最大的艺术特点《悲惨世界》(法)雨果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
02.2.26~1885.5.22),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内容简介:《悲惨世界》一书中,雨果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雨果的这部传世之作,创造了一部反映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长篇史话。全书时间跨度长达近半个世纪,个人命运与历史题材的结合,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在内容上的丰厚、深广与复杂而言,它无疑在雨果数量众多的作品中居于首位。《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作者简介:
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内容简介: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公爵已经有五个孩子,仍和法国家庭女教师恋爱,因此和妻子多丽闹翻,安娜从彼得堡乘车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为哥嫂调解,在车站认识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渥伦斯基毕业于贵族军官学校,后涉足于莫斯科社交界,以其翩翩风度得到了多丽的妹妹凯蒂的垂青,但他只与她调情,并无意与她结婚。 而深爱着凯蒂的康斯坦丁·列文也从乡下来到莫斯科,他打算向凯蒂求婚。但早倾心于渥伦斯基的凯蒂却拒绝了他的求婚,她正想象着与渥伦斯基将来的幸福生活。渥伦斯基是一个身体强壮的的男子,有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断的面孔,年轻英俊而风流倜傥。他的整个容貌和风采,令许多贵族小姐倾心。 在他看到安娜的一刹那,那刻被安娜所俘虏,他在薛杰巴斯大林基公爵家的舞会上,向安娜大献殷勤。而凯蒂精心打扮想象着渥伦斯基要正式向她求婚,在渥伦斯基眼里,安娜·卡列尼娜是那样的出众:“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带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可亲的,在舞会上……” 凯蒂发现渥伦斯基和安娜异常地亲热,这使她感到很苦闷。安娜不愿看到凯蒂痛苦,劝慰了兄嫂一番,便回彼得堡去了。随后渥伦斯基也来到彼得堡,开始对安娜的热烈的追求,他参加一切能见到安娜的舞会和宴会,从而引起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起初,安娜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久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 安娜的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其貌不扬,在官场中却是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功名”的人物。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倾心相爱的情感,他认为:他和安娜的结合是神的意志。他责备妻子行为有失检点,要她注意社会性的舆论,明白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对儿女的责任。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 有一天,安娜与丈夫卡列宁一起去看一场盛大的赛马会,比赛中渥伦斯基从马上摔了下来,安娜情不自禁地大声惊叫,卡列宁认为安娜有失检点,迫使她提前退场。安娜无法忍受丈夫的虚伪与自私“我爱他……我憎恶你……”。卡列宁考虑了决斗但又怕死;离婚又损名誉,考虑再三最后决定“不能因为一个下贱的女人犯了罪的缘故使自己不幸”,于是他要安娜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 安娜已怀了渥伦斯基的孩子,在她分娩时,由于产褥热而感染重病,拍电报给到边远省份去调查的卡列宁,卡列宁匆匆赶回,但心里希望妻子早点死掉,安娜在昏迷中呼唤卡列宁的名字,请求他与渥伦斯基和好,卡列宁深受感动,原谅了她和渥伦斯基的背叛。 由于卡列宁的令人吃惊的宽厚,渥伦斯基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卑劣、渺小。安娜的爱情和自己的前途又是那么的渺茫,绝望、羞耻、负罪感使他举起了手枪自杀,但没有死。死而复生的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更加炽热,渥伦斯基带着安娜离开了彼得堡,他们到国外旅行去了。 在奥勃朗斯基家的宴会上,列文与凯蒂彼此消除了隔阂,互相爱慕。不久他们结婚了,婚后他们回到列文的农庄,凯蒂亲自掌管家务,列文撰写农业改革的论文,他们生活很幸福美满。 旅行了三个月,安娜感到无比的幸福,但她却以名誉和儿子为代价。归国后,她没有回家,而是住在旅馆里,由于思念儿子,在儿子谢辽沙生日那天,偷偷去看他,天真无邪的谢辽沙不放妈妈走,他含着泪说:“再没有比你更好的人了。” 他们返回彼得堡,遭到冷遇,旧日的亲戚朋友拒绝与安娜往来,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渥伦斯基被重新踏入社交界的欲望和舆论的压力所压倒,与安娜分居,尽量避免与她单独见面,这使安娜感到很难过,她责问道:“我们还相爱不相爱?别人我们用不着顾虑。” 在一次晚会上,安娜受到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回来后渥伦斯基却抱怨她,不该不听劝告去参加晚会。于是他们搬到渥伦斯基的田地庄上居住。渥伦斯基要安娜和卡列宁正式离婚,但她又担心儿子将来会看不起她。3个月过去了,离婚仍无消息。 渥伦斯基对安娜越来越冷淡了,他常常上俱乐部去,把安娜一个人扔在家里,安娜要求渥伦斯基说明:假如他不再爱她,也请他老实说出来,渥伦斯基大为恼火。一次,渥伦斯基到他母亲那儿处理事务,安娜问他的母亲是否要为他说亲,他要安娜不要诽谤他尊敬的母亲,安娜认识到渥伦斯基的虚伪,因为他并不爱他的母亲。 大吵之后,渥伦斯基愤然离去,她觉得一切都完了,安娜准备自己坐火车去找他,她想象着现在正和他母亲及他喜欢的小姐谈心,她回想起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个被侮辱、被抛弃的人,她跑到车站,在候车室里接到了渥伦斯基的来信,说他10点钟才能回来,她决心不让渥伦斯基折磨她了,起了一种绝望而决心报复的心态,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卡列宁参加了安娜的葬礼,并把安娜生的女儿带走了。渥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志愿参军去塞尔维亚和土耳其作战,但愿求得一死。最后以安娜,渥伦斯基和凯蒂,列文做对比,对比了两个家庭的截然不同的结局。《约翰·克里斯托夫》(法)罗曼·罗兰作者简介:罗曼·罗兰(Romain Rolla
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内容简介:它是一个音乐天才的艺术发展过程的精雕细琢的记录。罗曼·罗兰描绘书中主人公的心灵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他还消除了法国与德国之间的艺术隔阂。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经历也就是每一个丢掉过去、开拓将来的天才人物的经历,也是贝多芬的身上引申出来的。1915年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是由于《约翰·克利斯托夫》这部巨著。《飘》(美国)玛格丽特·米切尔作者简介:玛格丽特·米切尔(190
0—1949),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生于亚特兰大市,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她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1949年,她不幸被车撞死。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只一部《飘》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内容简介:1861年4月,美国南北两方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佐治亚州的男人们都在议论这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但是,16岁的思嘉对此毫无兴趣。她心里想的除舞会、郊游之外,还有那群围着她转的崇拜者。当她听说第二天的野外宴会上,艾希礼·威尔克斯将宣布与媚兰订婚时,她心里不觉一震。她一直喜欢艾希礼的绅士风度与他英俊的外表,而且认为自己无论哪方面都比媚兰要强得多,以自己的魅力,肯定能说服艾希礼和她一起私奔。但在第二天的宴会上,思嘉始终没有找到和艾希礼单独交谈的机会,因为艾希礼一直同媚兰在一起。思嘉是野宴上的焦点,但艾希礼根本没有注意她,这让思嘉很尴尬。出于一种报复心理,思嘉轻而易举地把媚兰的弟弟查尔斯吸引到了她的身边,几句话就使这个在情场上毫无经验的、腼腆的小伙子神魂颠倒了,宴会结束后,男客们就当前的局势在激烈地争论。杰拉尔德和一位名叫瑞德·巴特勒的陌生人争论得尤为激烈。瑞德认为,南方没有工业资源,打起仗来肯定会失利;而杰拉尔德和他的朋友们却认为北方佬不经打,只要一两个战役就能使他们缴枪投降。下午,思嘉终于抓住一个机会和艾希礼谈了她的主意,但被艾希礼婉言拒绝。思嘉觉得自己被艾希礼“抛弃”了。她气急败坏地打了艾希礼一记耳光。战争的消息传来,当天晚上的舞会也随之取消。思嘉突然决定和查尔斯结婚,因为这样可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也可以刺激一下艾希礼和自己的追求者。就这样,任性的思嘉在两周之后就作了查尔斯的妻子。两个月后,查尔斯病死在前方,思嘉突然变成了寡妇。更糟糕的是,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几个月以后,她的儿子韦德出生了。寡妇的生活使生性活泼的思嘉难以忍受。这时,艾希礼也上了前线,其妻媚兰从亚特兰大来信,邀请她来查尔斯的姑姑家暂住一时,思嘉便带着韦德离开了塔拉庄园,来到亚特兰大。环境的改变使思嘉的心境稍稍有好转。值得欣慰的是,亡夫查尔斯给她留下了一个庄园和城里几家店铺的遗产。随着战事越来越吃紧,亚特兰大的妇女们都被动员起来,到当地医院护理从前方运回来的伤病员,还要为南方邦联的军队缝制军需品。但是,由于思嘉新寡,所以不能参加为出征军人举办的舞会和晚会。一次,医院举行募捐舞会。由于人手不够,思嘉被叫去帮忙。在舞会上,思嘉又一次见到曾在十二橡树庄园与她父亲辩论过的瑞德。现在,瑞德已成了亚特兰大顶顶有名的偷越北方封锁线为南方军队提供物资的商人。每次从北方回来,他还给亚特兰大的上层妇女带来她们所喜欢的时装和布料。因此,瑞德很受贵妇们的欢迎。舞会开始的时候,瑞德邀请思嘉作他的舞伴。思嘉终于忍不住这种诱惑,穿着丧服就步入了舞池。随着战局不断恶化,生活中的清规戒律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淡化。思嘉又恢复了她原来的面目,频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和军官们调情说笑。但是,她仍无法忘怀艾希礼。有一段时间,瑞德成了亚特兰大许多人家的座上客。但是,由于他总是嘲笑和挖苦南方邦联,很快就成为大家所厌恶的人。只有媚兰同意瑞德对战争的分析,因为,她丈夫艾希礼在来信中也认为南方邦联根本无法打赢这场战争。63年7月,南方邦联的罗伯特·李将军指挥的部队在北方的宾夕法尼亚州失利。许多和思嘉一起长大的男孩都在那场恶战中阵亡。圣诞节前夕,艾希礼从前线回来,在家休息数日。在他们独处的时候,思嘉把自己和查尔斯结婚的真正原因告诉了艾希礼,并承认她依然爱着他。第二年年初,媚兰得到前线来的通知书,说艾希礼失踪了.后来通过瑞德的北方关系,才弄清楚:艾希礼并没有死。他受伤被俘后关在北方的岩岛集中营。64年夏天,北军直逼亚特兰大——南方邦联的首府。城市被围,查尔斯的姑姑和城里许多人家都逃离了亚特兰大。但因媚兰即将临盆,思嘉只好留下来守在她的身边。其间,瑞德曾登门拜访,并要思嘉做他的情妇,遭到了思嘉的拒绝。八月底,攻城的炮声突然沉寂下来。传说邦联军己决定放弃这座城市。正在这个时候,媚兰的儿子小博降生了。此时,亚特兰大城一片混乱,根本找不到医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思嘉自己接生,保住了媚兰母子的生命。当天夜里,最后一批邦联军撤出了亚特兰大,北方军很快就要进城了,绝望中,思嘉只好求助于瑞德。瑞德用偷来的一辆破马车,设法把她和媚兰母子与奴隶普里茜送出了城,趁夜赶往塔拉庄园。沿途的情景使思嘉恐慌万分。许多熟悉的庄园都被烧成了废墟,只有一些断垣残壁矗立在那里。经过一天的颠簸,她们终于来到了塔拉庄园。出乎意料,塔拉的白色楼房却依然完好无损。但出来迎接她们的却只有老父杰拉尔德和一个黑奴管家——波克;思嘉的两个妹妹——苏伦和卡琳重病在床,而她的母亲爱伦己在昨天离开了人世。年老的杰拉尔德几乎连自己的女儿都认不出来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思嘉这个只有19岁的寡妇主肩上。全家除了自己和孩子外,还有老父、两个妹妹、媚兰和她的新生儿——小博,以及庄园上仅有的三个黑奴,总共需要维持10口人的生计。这时她想起了那些孩提时期从父亲那里听到的故事,那些全凭自己的一双手开创家业的爱尔兰父辈们。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找到吃的东西。于是思嘉天天提着篮子到地里去挖,到废墟里去捡。她的两个妹妹都是五谷不分的娇小姐,苏伦娇生惯养不愿做活,而苏伦虽很懂事却体弱多病,是指望不上的,连三个黑奴也强调说他们从来只干家务而不会干田里的活。苦难的生活磨炼着思嘉,但也使她变得冷酷无情,家里的人都有些怕她。从这时候起,思嘉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决心恢复塔拉庄园昔日的风采:餐桌上摆满银质餐具、透亮的酒杯和丰盛的食品,马厩里拴着一匹匹骏马,车房里放着豪华的四轮马车,成群的黑奴在塔拉的田间采摘棉花……一天,一个北军士兵骑马闯进了庄园,思嘉用手枪干掉了他,得到了一匹马和从这个士兵口袋里搜出来的一笔钱。这给她解了燃眉之急。圣诞节前夕,妹妹苏伦的未婚夫弗兰克·肯尼迪带着一个南方邦联的征粮小组来到庄园。思嘉当然不愿把她们好不容易得来的粮食白送给他们。65年4月,南方邦联军投降,战争终于结束了。许多南方人都在为他们的失败而痛哭流涕。而在思嘉的脑海里,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住塔拉庄园。战争结束后,每天都有一些士兵路过塔拉庄园返回他们的故乡。有一天,思嘉她们发现门口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年轻人,便把他救起。在大家的照料下,这个名叫威尔的年轻人逐渐恢复了健康。威尔无家可归,便在塔拉住下来,并慢慢地担负起了庄园的许多管理事务。艾希礼终于活着回来了。他衣衫褴褛,形容憔悴,原有的那种高贵气质己消失殆尽。第二年春天,新政府命令塔拉庄园限期交纳新附加税,否则就要拍卖庄园来抵税。原来,几年前因过失而被塔拉庄园赶走的管家乔纳斯当上了新成立的解放黑奴委员会的头头。现在,他企图侵吞塔拉庄园,故而想出了迫缴附加税的主意。思嘉和威尔一筹莫展,思嘉希望艾希礼能帮他们想点办法,但艾希礼的懦弱无能使他们失望。
《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内容介绍: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在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方能于伤兵中发现将要死去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彼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爱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亡。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尔于莫斯科巧遇娜达莎,便结为夫妇,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达莎之兄尼克拉结婚。作者介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
内容介绍: 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却没有死,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爱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爱斯美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爱斯美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之后抚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1885年,雨果逝世。《童年》 (苏)高尔基
《 童年 》 内容介绍: 讲了小主人公高尔基(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高尔基(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人间》 内容介绍:讲了高尔基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这种生活,便走上社会。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高尔基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高尔基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我的大学》内容简介:讲了高尔基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便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所发生的故事。作者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也是世界社会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于1868年3月28日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即今高尔基城),父亲是细木工。他4岁丧父,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0岁时外祖父因遭火灾而破产,他便被抛到“人间”,开始了自谋生路的流浪生涯。16岁到喀山,原想上大学,结果喀山的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在那里,他接触了进步青年的革命团体,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 。他将自己的一生写入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登上文坛。1901年发表《海燕之歌》,标志着高尔基创作的新发展。主要作品还有《母亲》、《小市民》、《最后的一代》。《母亲》是他最优秀的作品。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1936年6月18日病逝。《呼啸山庄》 (英)艾米莉·勃朗特作者简介艾米莉·勃朗特(1
818~1848),19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外,她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内容简介一个爱到极致的男人,做出了疯狂的行为。他用“爱”杀人,却也用爱自杀。凯瑟琳生前死后,他都活在痛苦里。凯瑟琳弥留之际,他还用说话去刺伤她。但是,希斯克力夫承受的却是两份伤痛,他自己的和凯瑟琳的。我很欣赏用情如此的男子。虽说有点变态和残酷,却怎么也恨不起他。还满同情他的。甚至很感动于他的疯狂的爱。相对来说,凯瑟琳就太自私了。她爱希斯克力夫,又嫁给富有的伦敦,可以说,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悲剧有一大部分是她亲手造就的。 希斯克力夫,很疯狂。但很迷人。当然,伦敦也不失为一个好丈夫。只是,笨了一点。凯瑟琳:她坏、她自私、可是她对爱的执着,使她也因此散发着好女人与坏女人的混合着的魅力。《大卫·科波菲尔》 (英)狄更斯作者简介: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内容简介:《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红与黑》 (法)司汤达作者简介:司汤达(1783年-1
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内容简介:人类正在经历着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也不例外。读者面对品种繁多、应接不暇的图书信息,同样面临如何选择的窘境。即便是面对数百部在文学史上地位显赫的经典名著,选择也一样无法回避。2006年,美国《读者文摘》和《纽约时报》组织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的十万读者进行投票,评选出了世界十部文学经典。200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美和澳洲的125位作家应邀从五百多部最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中评选出他们心目中最值得阅读的十部经典。另外,《泰晤士报》还通过读者问卷调查,让英国读者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十大经典名著。在这些经典名著榜单中,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的《红与黑》,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等,赫然在列。毫无疑问,这些作品代表了欧美国家最具世界性、最受读者欢迎的文学经典。为了方便我国读者选择自己必读的世界文学名著,我社决定推出上海文艺版的“世界十大文学名著”。在参照上述种种“十大文学经典”榜单的基础上,我们征求了国内众多实力派作家和著名文学翻译家的意见,选择了十部真正称得上“经典中的经典”的世界文学精品。同时,我们坚持“名著配名译”的原则,避免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以致贻害读者与后人。《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及两次爱情经历的描写,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的波澜的阶级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会腐败,贵族反动和资产阶级利欲熏心的广阔生活画面。于连的两次爱情动机都是以爱情占有为出发点最终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通过于连这个文学形象,一方面描述了法国七月革命前夕在人民革命浪潮冲击下的贵族以及中小资产阶级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又塑造了一个出现于社会剧烈变革中的个人野心家的艺术形象,美化了资产阶级的生活观和幸福观。小说的结构严谨匀称,语言简洁流畅,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与环境紧密相连,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思想感情的瞬间变化,以此来突出人的个性特征,这是本书最大的艺术特点《悲惨世界》(法)雨果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
02.2.26~1885.5.22),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内容简介:《悲惨世界》一书中,雨果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雨果的这部传世之作,创造了一部反映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长篇史话。全书时间跨度长达近半个世纪,个人命运与历史题材的结合,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在内容上的丰厚、深广与复杂而言,它无疑在雨果数量众多的作品中居于首位。《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作者简介:
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内容简介: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公爵已经有五个孩子,仍和法国家庭女教师恋爱,因此和妻子多丽闹翻,安娜从彼得堡乘车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为哥嫂调解,在车站认识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渥伦斯基毕业于贵族军官学校,后涉足于莫斯科社交界,以其翩翩风度得到了多丽的妹妹凯蒂的垂青,但他只与她调情,并无意与她结婚。 而深爱着凯蒂的康斯坦丁·列文也从乡下来到莫斯科,他打算向凯蒂求婚。但早倾心于渥伦斯基的凯蒂却拒绝了他的求婚,她正想象着与渥伦斯基将来的幸福生活。渥伦斯基是一个身体强壮的的男子,有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断的面孔,年轻英俊而风流倜傥。他的整个容貌和风采,令许多贵族小姐倾心。 在他看到安娜的一刹那,那刻被安娜所俘虏,他在薛杰巴斯大林基公爵家的舞会上,向安娜大献殷勤。而凯蒂精心打扮想象着渥伦斯基要正式向她求婚,在渥伦斯基眼里,安娜·卡列尼娜是那样的出众:“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带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可亲的,在舞会上……” 凯蒂发现渥伦斯基和安娜异常地亲热,这使她感到很苦闷。安娜不愿看到凯蒂痛苦,劝慰了兄嫂一番,便回彼得堡去了。随后渥伦斯基也来到彼得堡,开始对安娜的热烈的追求,他参加一切能见到安娜的舞会和宴会,从而引起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起初,安娜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久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 安娜的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其貌不扬,在官场中却是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功名”的人物。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倾心相爱的情感,他认为:他和安娜的结合是神的意志。他责备妻子行为有失检点,要她注意社会性的舆论,明白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对儿女的责任。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 有一天,安娜与丈夫卡列宁一起去看一场盛大的赛马会,比赛中渥伦斯基从马上摔了下来,安娜情不自禁地大声惊叫,卡列宁认为安娜有失检点,迫使她提前退场。安娜无法忍受丈夫的虚伪与自私“我爱他……我憎恶你……”。卡列宁考虑了决斗但又怕死;离婚又损名誉,考虑再三最后决定“不能因为一个下贱的女人犯了罪的缘故使自己不幸”,于是他要安娜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 安娜已怀了渥伦斯基的孩子,在她分娩时,由于产褥热而感染重病,拍电报给到边远省份去调查的卡列宁,卡列宁匆匆赶回,但心里希望妻子早点死掉,安娜在昏迷中呼唤卡列宁的名字,请求他与渥伦斯基和好,卡列宁深受感动,原谅了她和渥伦斯基的背叛。 由于卡列宁的令人吃惊的宽厚,渥伦斯基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卑劣、渺小。安娜的爱情和自己的前途又是那么的渺茫,绝望、羞耻、负罪感使他举起了手枪自杀,但没有死。死而复生的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更加炽热,渥伦斯基带着安娜离开了彼得堡,他们到国外旅行去了。 在奥勃朗斯基家的宴会上,列文与凯蒂彼此消除了隔阂,互相爱慕。不久他们结婚了,婚后他们回到列文的农庄,凯蒂亲自掌管家务,列文撰写农业改革的论文,他们生活很幸福美满。 旅行了三个月,安娜感到无比的幸福,但她却以名誉和儿子为代价。归国后,她没有回家,而是住在旅馆里,由于思念儿子,在儿子谢辽沙生日那天,偷偷去看他,天真无邪的谢辽沙不放妈妈走,他含着泪说:“再没有比你更好的人了。” 他们返回彼得堡,遭到冷遇,旧日的亲戚朋友拒绝与安娜往来,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渥伦斯基被重新踏入社交界的欲望和舆论的压力所压倒,与安娜分居,尽量避免与她单独见面,这使安娜感到很难过,她责问道:“我们还相爱不相爱?别人我们用不着顾虑。” 在一次晚会上,安娜受到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回来后渥伦斯基却抱怨她,不该不听劝告去参加晚会。于是他们搬到渥伦斯基的田地庄上居住。渥伦斯基要安娜和卡列宁正式离婚,但她又担心儿子将来会看不起她。3个月过去了,离婚仍无消息。 渥伦斯基对安娜越来越冷淡了,他常常上俱乐部去,把安娜一个人扔在家里,安娜要求渥伦斯基说明:假如他不再爱她,也请他老实说出来,渥伦斯基大为恼火。一次,渥伦斯基到他母亲那儿处理事务,安娜问他的母亲是否要为他说亲,他要安娜不要诽谤他尊敬的母亲,安娜认识到渥伦斯基的虚伪,因为他并不爱他的母亲。 大吵之后,渥伦斯基愤然离去,她觉得一切都完了,安娜准备自己坐火车去找他,她想象着现在正和他母亲及他喜欢的小姐谈心,她回想起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个被侮辱、被抛弃的人,她跑到车站,在候车室里接到了渥伦斯基的来信,说他10点钟才能回来,她决心不让渥伦斯基折磨她了,起了一种绝望而决心报复的心态,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卡列宁参加了安娜的葬礼,并把安娜生的女儿带走了。渥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志愿参军去塞尔维亚和土耳其作战,但愿求得一死。最后以安娜,渥伦斯基和凯蒂,列文做对比,对比了两个家庭的截然不同的结局。《约翰·克里斯托夫》(法)罗曼·罗兰作者简介:罗曼·罗兰(Romain Rolla
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内容简介:它是一个音乐天才的艺术发展过程的精雕细琢的记录。罗曼·罗兰描绘书中主人公的心灵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他还消除了法国与德国之间的艺术隔阂。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经历也就是每一个丢掉过去、开拓将来的天才人物的经历,也是贝多芬的身上引申出来的。1915年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是由于《约翰·克利斯托夫》这部巨著。《飘》(美国)玛格丽特·米切尔作者简介:玛格丽特·米切尔(190
0—1949),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生于亚特兰大市,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她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1949年,她不幸被车撞死。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只一部《飘》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内容简介:1861年4月,美国南北两方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佐治亚州的男人们都在议论这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但是,16岁的思嘉对此毫无兴趣。她心里想的除舞会、郊游之外,还有那群围着她转的崇拜者。当她听说第二天的野外宴会上,艾希礼·威尔克斯将宣布与媚兰订婚时,她心里不觉一震。她一直喜欢艾希礼的绅士风度与他英俊的外表,而且认为自己无论哪方面都比媚兰要强得多,以自己的魅力,肯定能说服艾希礼和她一起私奔。但在第二天的宴会上,思嘉始终没有找到和艾希礼单独交谈的机会,因为艾希礼一直同媚兰在一起。思嘉是野宴上的焦点,但艾希礼根本没有注意她,这让思嘉很尴尬。出于一种报复心理,思嘉轻而易举地把媚兰的弟弟查尔斯吸引到了她的身边,几句话就使这个在情场上毫无经验的、腼腆的小伙子神魂颠倒了,宴会结束后,男客们就当前的局势在激烈地争论。杰拉尔德和一位名叫瑞德·巴特勒的陌生人争论得尤为激烈。瑞德认为,南方没有工业资源,打起仗来肯定会失利;而杰拉尔德和他的朋友们却认为北方佬不经打,只要一两个战役就能使他们缴枪投降。下午,思嘉终于抓住一个机会和艾希礼谈了她的主意,但被艾希礼婉言拒绝。思嘉觉得自己被艾希礼“抛弃”了。她气急败坏地打了艾希礼一记耳光。战争的消息传来,当天晚上的舞会也随之取消。思嘉突然决定和查尔斯结婚,因为这样可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也可以刺激一下艾希礼和自己的追求者。就这样,任性的思嘉在两周之后就作了查尔斯的妻子。两个月后,查尔斯病死在前方,思嘉突然变成了寡妇。更糟糕的是,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几个月以后,她的儿子韦德出生了。寡妇的生活使生性活泼的思嘉难以忍受。这时,艾希礼也上了前线,其妻媚兰从亚特兰大来信,邀请她来查尔斯的姑姑家暂住一时,思嘉便带着韦德离开了塔拉庄园,来到亚特兰大。环境的改变使思嘉的心境稍稍有好转。值得欣慰的是,亡夫查尔斯给她留下了一个庄园和城里几家店铺的遗产。随着战事越来越吃紧,亚特兰大的妇女们都被动员起来,到当地医院护理从前方运回来的伤病员,还要为南方邦联的军队缝制军需品。但是,由于思嘉新寡,所以不能参加为出征军人举办的舞会和晚会。一次,医院举行募捐舞会。由于人手不够,思嘉被叫去帮忙。在舞会上,思嘉又一次见到曾在十二橡树庄园与她父亲辩论过的瑞德。现在,瑞德已成了亚特兰大顶顶有名的偷越北方封锁线为南方军队提供物资的商人。每次从北方回来,他还给亚特兰大的上层妇女带来她们所喜欢的时装和布料。因此,瑞德很受贵妇们的欢迎。舞会开始的时候,瑞德邀请思嘉作他的舞伴。思嘉终于忍不住这种诱惑,穿着丧服就步入了舞池。随着战局不断恶化,生活中的清规戒律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淡化。思嘉又恢复了她原来的面目,频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和军官们调情说笑。但是,她仍无法忘怀艾希礼。有一段时间,瑞德成了亚特兰大许多人家的座上客。但是,由于他总是嘲笑和挖苦南方邦联,很快就成为大家所厌恶的人。只有媚兰同意瑞德对战争的分析,因为,她丈夫艾希礼在来信中也认为南方邦联根本无法打赢这场战争。63年7月,南方邦联的罗伯特·李将军指挥的部队在北方的宾夕法尼亚州失利。许多和思嘉一起长大的男孩都在那场恶战中阵亡。圣诞节前夕,艾希礼从前线回来,在家休息数日。在他们独处的时候,思嘉把自己和查尔斯结婚的真正原因告诉了艾希礼,并承认她依然爱着他。第二年年初,媚兰得到前线来的通知书,说艾希礼失踪了.后来通过瑞德的北方关系,才弄清楚:艾希礼并没有死。他受伤被俘后关在北方的岩岛集中营。64年夏天,北军直逼亚特兰大——南方邦联的首府。城市被围,查尔斯的姑姑和城里许多人家都逃离了亚特兰大。但因媚兰即将临盆,思嘉只好留下来守在她的身边。其间,瑞德曾登门拜访,并要思嘉做他的情妇,遭到了思嘉的拒绝。八月底,攻城的炮声突然沉寂下来。传说邦联军己决定放弃这座城市。正在这个时候,媚兰的儿子小博降生了。此时,亚特兰大城一片混乱,根本找不到医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思嘉自己接生,保住了媚兰母子的生命。当天夜里,最后一批邦联军撤出了亚特兰大,北方军很快就要进城了,绝望中,思嘉只好求助于瑞德。瑞德用偷来的一辆破马车,设法把她和媚兰母子与奴隶普里茜送出了城,趁夜赶往塔拉庄园。沿途的情景使思嘉恐慌万分。许多熟悉的庄园都被烧成了废墟,只有一些断垣残壁矗立在那里。经过一天的颠簸,她们终于来到了塔拉庄园。出乎意料,塔拉的白色楼房却依然完好无损。但出来迎接她们的却只有老父杰拉尔德和一个黑奴管家——波克;思嘉的两个妹妹——苏伦和卡琳重病在床,而她的母亲爱伦己在昨天离开了人世。年老的杰拉尔德几乎连自己的女儿都认不出来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思嘉这个只有19岁的寡妇主肩上。全家除了自己和孩子外,还有老父、两个妹妹、媚兰和她的新生儿——小博,以及庄园上仅有的三个黑奴,总共需要维持10口人的生计。这时她想起了那些孩提时期从父亲那里听到的故事,那些全凭自己的一双手开创家业的爱尔兰父辈们。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找到吃的东西。于是思嘉天天提着篮子到地里去挖,到废墟里去捡。她的两个妹妹都是五谷不分的娇小姐,苏伦娇生惯养不愿做活,而苏伦虽很懂事却体弱多病,是指望不上的,连三个黑奴也强调说他们从来只干家务而不会干田里的活。苦难的生活磨炼着思嘉,但也使她变得冷酷无情,家里的人都有些怕她。从这时候起,思嘉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决心恢复塔拉庄园昔日的风采:餐桌上摆满银质餐具、透亮的酒杯和丰盛的食品,马厩里拴着一匹匹骏马,车房里放着豪华的四轮马车,成群的黑奴在塔拉的田间采摘棉花……一天,一个北军士兵骑马闯进了庄园,思嘉用手枪干掉了他,得到了一匹马和从这个士兵口袋里搜出来的一笔钱。这给她解了燃眉之急。圣诞节前夕,妹妹苏伦的未婚夫弗兰克·肯尼迪带着一个南方邦联的征粮小组来到庄园。思嘉当然不愿把她们好不容易得来的粮食白送给他们。65年4月,南方邦联军投降,战争终于结束了。许多南方人都在为他们的失败而痛哭流涕。而在思嘉的脑海里,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住塔拉庄园。战争结束后,每天都有一些士兵路过塔拉庄园返回他们的故乡。有一天,思嘉她们发现门口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年轻人,便把他救起。在大家的照料下,这个名叫威尔的年轻人逐渐恢复了健康。威尔无家可归,便在塔拉住下来,并慢慢地担负起了庄园的许多管理事务。艾希礼终于活着回来了。他衣衫褴褛,形容憔悴,原有的那种高贵气质己消失殆尽。第二年春天,新政府命令塔拉庄园限期交纳新附加税,否则就要拍卖庄园来抵税。原来,几年前因过失而被塔拉庄园赶走的管家乔纳斯当上了新成立的解放黑奴委员会的头头。现在,他企图侵吞塔拉庄园,故而想出了迫缴附加税的主意。思嘉和威尔一筹莫展,思嘉希望艾希礼能帮他们想点办法,但艾希礼的懦弱无能使他们失望。
一品书汇(北京)
2024-10-17 广告
2024-10-17 广告
一品书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品质学术图书的出版与推广,我们精心策划并编辑的学术图书版,每本均经过严格筛选与深入校对,确保内容权威、专业且前沿。这些图书涵盖广泛学科领域,从基础理论研究到最新科研成果,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助力学者与研究者...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一品书汇(北京)提供
展开全部
巴黎圣母院: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 (1802~1885),法国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雨果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合计达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1830年,28岁的维克多·雨果开始奋笔疾书他的“命运三部曲”之一《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和“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为他跻身法国以至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概要: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弗雷洛·克洛德,道貌岸然,残忍虚伪,他对街头跳舞卖艺的吉普赛姑娘爱斯美拉达动了淫念,便指使自己的养子——外表畸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趁夜劫持少女,不料被英俊风流的卫队长弗比斯所救。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弗比斯,满怀嫉妒的克洛德趁二人幽会之际刺伤弗比斯,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致使她屈打成招被判处绞刑。临刑之际,对她充满感恩和爱慕之情的卡西莫多将她从绞刑架上救下,安顿在圣母院内避难。巴黎下层社会的好汉前来营救女郎,敲钟人误以为是官兵,拼命抵抗。国王派兵攻打圣母院,各方展开了一场混战。克洛德在混乱中把少女劫持出圣母院,威逼她满足其兽欲,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把她交给官兵,并在圣母院钟楼顶上亲眼看着她被绞死,卡西莫多看到这一幕,愤怒地将养父推下钟楼,活活摔死,自己则找到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拥抱着她死去。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 (1802~1885),法国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雨果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合计达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1830年,28岁的维克多·雨果开始奋笔疾书他的“命运三部曲”之一《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和“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为他跻身法国以至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概要: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弗雷洛·克洛德,道貌岸然,残忍虚伪,他对街头跳舞卖艺的吉普赛姑娘爱斯美拉达动了淫念,便指使自己的养子——外表畸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趁夜劫持少女,不料被英俊风流的卫队长弗比斯所救。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弗比斯,满怀嫉妒的克洛德趁二人幽会之际刺伤弗比斯,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致使她屈打成招被判处绞刑。临刑之际,对她充满感恩和爱慕之情的卡西莫多将她从绞刑架上救下,安顿在圣母院内避难。巴黎下层社会的好汉前来营救女郎,敲钟人误以为是官兵,拼命抵抗。国王派兵攻打圣母院,各方展开了一场混战。克洛德在混乱中把少女劫持出圣母院,威逼她满足其兽欲,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把她交给官兵,并在圣母院钟楼顶上亲眼看着她被绞死,卡西莫多看到这一幕,愤怒地将养父推下钟楼,活活摔死,自己则找到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拥抱着她死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推荐你一本书吧
《影响中国学生的80部书》
这里面有很多名著 中外都有
内容也包括你所提到的东西
而且还有名家精析 作品赏析思维拓展等 对你应该很有帮助
这本书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的卖了 应该有类似的 这是我小学的时候买的 是一本好书
希望可以给你提供帮助! 谢谢! 新年快乐!
《影响中国学生的80部书》
这里面有很多名著 中外都有
内容也包括你所提到的东西
而且还有名家精析 作品赏析思维拓展等 对你应该很有帮助
这本书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的卖了 应该有类似的 这是我小学的时候买的 是一本好书
希望可以给你提供帮助! 谢谢! 新年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