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展开全部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又称第一次中英战争,或称通商战争,是1839年9月4日(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至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期间,清朝和英国因为港脚商人以飞剪式帆船在广东沿海武装公开贩运鸦片而爆发的战争。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1839年清帝国钦差大臣林则徐奉道光皇帝圣旨于广东东莞收缴鸦片。先于虎门销烟接着道光帝下旨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国门而发起战争。战争以英国远征舰队炮击广东九龙为起点,最后以清朝失败,及以签订《南京条约》告终。这场战争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语:Second Opium War;法语:Seconde guerre de l'opium),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国与法国因清咸丰皇帝拒绝续签《南京条约》,以亚罗号事件及广西西林马赖教案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进攻中国的战争,又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Arrow War)、“英法对华远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战争中,沙皇俄国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让清朝黑龙江以北的土地。清政府拒绝批准此条约并处分奕山,但在1860年战争失败后与俄国政府签署中俄《北京条约》确认《瑷珲条约》,并将原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土地亦割让予俄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6月13日)、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6月18日)、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6月27日)。战争失败后1860年10月24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英国全权代表詹姆斯·布鲁斯,第八代额尔金伯爵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10月25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法国全权代表让-巴蒂斯特·路易·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十月初二)清钦差大臣奕䜣与俄国驻华公使尼古拉·伊格那提耶夫在北京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美国公使因美国国内爆发南北战争,于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时应召回国,未及签订条约,但事后以利益均沾条款取得同样在华特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语:Second Opium War;法语:Seconde guerre de l'opium),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国与法国因清咸丰皇帝拒绝续签《南京条约》,以亚罗号事件及广西西林马赖教案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进攻中国的战争,又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Arrow War)、“英法对华远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战争中,沙皇俄国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让清朝黑龙江以北的土地。清政府拒绝批准此条约并处分奕山,但在1860年战争失败后与俄国政府签署中俄《北京条约》确认《瑷珲条约》,并将原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土地亦割让予俄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6月13日)、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6月18日)、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6月27日)。战争失败后1860年10月24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英国全权代表詹姆斯·布鲁斯,第八代额尔金伯爵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10月25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法国全权代表让-巴蒂斯特·路易·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十月初二)清钦差大臣奕䜣与俄国驻华公使尼古拉·伊格那提耶夫在北京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美国公使因美国国内爆发南北战争,于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时应召回国,未及签订条约,但事后以利益均沾条款取得同样在华特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