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派和主和派从历史上看哪种方式对国家的发展更有利?

 我来答
满屋新鲜事
2020-09-10 · TA获得超过566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789
展开全部

主战硬拼和主和妥协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存在。若单方面来说,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对国家的长久发展都会产生不利。所以,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是需要把握一个度,而且这个度还是要偏向于对我方有利的一面。

汉唐雄风,在历史长廊中是一道亮丽的风采。但是,在这亮丽的,有血性的背后,也有着创伤。而这道“伤疤”,在一定程度上却也反过来铸造了血性。


在西汉建立之初,北方的匈奴一直是西汉的心腹大患。从西汉的建立者刘邦于白登之围开始,到汉武帝统治之初,西汉和匈奴的作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处于被动挨打的一方。特别是在汉文帝统治时期,匈奴的单于带着14万兵攻入了汉境,把战火蔓延到西汉的腹地长安。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汉文帝再怎么愤怒也无济于事。所以,为了让匈奴撤退,汉文帝只好向匈奴求和,向匈奴和亲,甚至还要拿出大量的财物来赔偿,才让匈奴退却。从这一面来看,汉文帝求和做错了吗?没有,他也是逼不得已,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弱小就要挨打,刚刚建立不久的西汉王朝根本受不了太大的折腾。


所以,从吕后到汉文帝时期,以及汉武帝统治的初期,西汉一直是以和亲的方式来换的西汉的稳定及发展。

而到了汉武帝中期,经过了之前的文景之治,西汉的整体实力已经发展起来了,而且也有了和匈奴开战的实力时。和亲这样的主和政策才有了转变。到了元光三年,马邑之围虽然失败,但是它却是汉武帝对匈奴的试探,是西汉对外政策从主和向主战的转变。


也因此,才有了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的汉匈之战。也因此,才有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以及卫霍骠骑封狼居胥的铁血风采。而这,都是在国家实力强悍的前提下进行的。

在唐朝时期,李世民和突厥的对战,也是硬对硬的碰撞,双方各有胜负。但是,在玄武门之变后,突厥抓住战机,突袭离长安仅有40公里的泾阳,京师为之震动。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李世民为了唐朝的安危,只能退一步地和突厥二可汗签订渭水之盟。所以,一时的妥协并不代表着软弱。当唐朝在贞观之治期间发展起来时,李世民便派遣李靖等统帅攻灭东突厥,以及征服高昌和龟兹等,展现了唐朝的雄风。


所以说,主战和主和都是要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处理。一昧的主战,就会是穷兵黩武;而一直主和,那也会丧失民族的血性。

当然了,主战和主和除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强弱之外,还和统治者有很大的关系。像汉武帝和唐太宗,尽管经受了挫折,但仍不失血性,懂地目前的所需和长远的所需,审时度势,有准确的目标和铁血的手腕,才有了汉唐雄风。

而相对的,两宋的经济很繁荣,而且整体实力也较不错。但是,因为统治者的软弱和无能,再强的实力也打不出长久的硬战的风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