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有了哪些改革与发展?

 我来答
破壳科普社
2021-06-16 · 分享技术和科技知识。
个人认证用户
破壳科普社
采纳数:70 获赞数:45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科举是我国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从秦开始,许多朝代都进行了改进。

唐朝发展秦的科举制度

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常科的考生有生徒和乡贡,常科名目很多,依据应举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生徒是在国子监(国子学、弘文馆、崇文馆)、各地学馆入学考试合格的学生。

乡贡则是通过府试、州试的人,又称举人;考头名的称解元。通过朝廷尚书省的省试者称为进士及第,考头名的称状元,其余分甲第和乙第。除了每年的常科考试外,还有临时不定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叫制科。这时科举仍然留有一定的察举制影子。

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这样做的原因跟举察一样,是希望可以兼顾人才在试场外的表现。但同时这亦无可避免造成不公平,出现士子与考官之间的利益瓜葛。到了唐末吏治败坏时,弊病更甚。到了唐代后期,出身寒门由科举入仕者渐多,与世族门荫入仕者形成两大官僚派系集团,互相倾轧,史称“牛李党争”。

武则天主政时,曾首创由皇帝主持,复核进士资格的殿试;和取武将的武科举。但是,二者在唐朝时并未有成为定例。

宋代进一步改良唐朝的科举制度

宋朝确立一套相当完整的体制。宋朝的科举制度公平性大幅提升,许多大臣的子孙也未考上科举,仅能担任中低阶官员。皇帝欲加强对取士过程的控制,减少考官及士子联党结派的可能。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取录的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后一关殿试,名次也由皇帝钦定。

自此以后,进士都是“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取士的数量大增,每科进士通常达数百人,并且放宽应考条件,不论财富、声望、年龄皆可应考,对偏远地方的考生更给予路费。自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起,定期开考,三年一科,之后为明、清二朝所沿袭,至科举被废为止,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

解试由各地方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省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考生到达贡院后,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试卷要糊名、誊录,并且由多人阅卷。而殿试则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及定出名次。自宋代起,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经吏部选试。

梦里孟
2021-06-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85
展开全部
跟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制度冲破了工商出身的士人,不讲门第出身,宋朝的考场规则变得严密起来,实行了糊名制度,在考试的时候将坐具茶具全部去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平平无奇的社会知识小
2021-06-17 · 专注浏览解答有关社会方面问题
平平无奇的社会知识小
采纳数:1 获赞数:6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录取人数增加,2、应试者的范围扩大,3、录取程序简化,4、殿试成为定制,考试制度变为三级,5、限制主考官的权力,6、考试内容的变化,7、考试规则日趋严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祈愿兴
2021-06-17 · 不需要去迎合世界,做自己就好,加油
祈愿兴
采纳数:9 获赞数:8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具体有录取人数增多,宋朝科举,起初是一年举行一次。英宗治平三年,后定为每隔三年举行一次。还有应试者的范围扩大,过去“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宋朝冲破了这种限制,不讲门第出身,工商杂类自可应试。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应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