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杰作。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
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老莱娱亲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位叫老莱子的人,他非常孝顺父母,为了父母过得快乐,还特地买了几只鸟儿让父母玩耍。鸟鸟儿的叫声深受父母喜爱,看见父母高兴,老莱子的心里也十分高兴。
有一天,父母看着儿子花白的头发,感慨道:“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老莱子听后,想让父母高兴起来,便穿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跳舞,父母看见之后乐呵呵的。
有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便装作婴儿啼叫的声音在地上打滚。父母以为他是故意打滚撒娇呢,便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郭巨埋儿
郭巨原本家道殷实,在父亲去世之后,将家产分给了两个弟弟,而自己则没有,并且还独自赡养母亲,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
时间久了,郭巨家境也越来越贫困。妻子生了个男孩之后,由于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便把食物都给孙子吃,自己不吃。郭巨知道后,觉得养孩子会影响到自己供养母亲,便和妻子商量说:"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于是他们准备挖坑将孩子埋掉,结果挖出一坛子黄金。上面写着:"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二人高兴极了,带着黄金和孩子就回家了。从此以后,郭巨的日子越来越好,而且孝顺的好名声也传遍天下。
《二十四孝图》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针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老莱娱亲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位叫老莱子的人,他非常孝顺父母,为了父母过得快乐,还特地买了几只鸟儿让父母玩耍。鸟鸟儿的叫声深受父母喜爱,看见父母高兴,老莱子的心里也十分高兴。
有一天,父母看着儿子花白的头发,感慨道:“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老莱子听后,想让父母高兴起来,便穿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跳舞,父母看见之后乐呵呵的。
有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便装作婴儿啼叫的声音在地上打滚。父母以为他是故意打滚撒娇呢,便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郭巨埋儿
郭巨原本家道殷实,在父亲去世之后,将家产分给了两个弟弟,而自己则没有,并且还独自赡养母亲,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
时间久了,郭巨家境也越来越贫困。妻子生了个男孩之后,由于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便把食物都给孙子吃,自己不吃。郭巨知道后,觉得养孩子会影响到自己供养母亲,便和妻子商量说:"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于是他们准备挖坑将孩子埋掉,结果挖出一坛子黄金。上面写着:"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二人高兴极了,带着黄金和孩子就回家了。从此以后,郭巨的日子越来越好,而且孝顺的好名声也传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