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的由来是什么?
粮食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安定了,古人们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心就不安定了。祭祀、权力、娱乐等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现象出现了,以之为基础,族群、国家机器应运而生。
在奴隶制到来之前,氏族优先被古人感悟出来,他们需要一个图腾、一个标志用于区分自己的族群与众不同,它可以是一个面具,也可以是一种文身,但不管怎样,这种具体的东西终有一天会成为虚拟化的代号,它便是“姓”。
“姓”用于别婚嫁,让古人在族群中保持良好的基因和伦理观,同时为族群间的合作奠定基础,也为文明的到来做好铺垫。从“姓”的文字构成看,它应该产生于母系社会,那时文字未兴,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口耳相传或者图画相继的符号,直到文字到来,成了最早的姓氏之源,如上古八大姓,几乎都是女字旁,姬、姜等。
而氏的产生则相对晚了许多,几乎扎堆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中最明显的标记是:“姓”源于原始社会与奴隶制的交替期,而“氏”则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产物。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纷乱,百姓已经不会安于被困一处受地域限制听天由命,她们开始主动出击,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于是,国家、官吏等不同标记性的东西被他们的后人铭记,并随着他们迁往各处而永做纪念,久而久之,这种纪念性的代号便衍生出“氏”,也就是别身份的用途。
从此,在人口增长的助力下,姓开始显得不那么够用,于是氏被赋予更多的身份区分,开始遍布和流传开来,直到秦灭之后,姓和氏已经混淆不堪,最终只能到了合流的地步,从此,姓氏成了中国人永远铭记的先祖标识。
如周姓,周天子的后人应该是姬姓周氏,只是氏产生后,周便取而代之成为主流。只有极少数不曾加氏的一部分人还在沿用姓而沿用至今。
这便是中华姓氏简单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