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会造成什么影响?
拿孩子跟人比较是人之常情,因为这总比自己上阵跟人竞争要舒服一点。父母想要摆脱这种比较,可以从找到自己、爱上自己开始。
有了娃更爱比较了,想摆脱,学会先爱上自己。
有了孩子以后,感觉自己压力很大,总是活在比来比去中。和同事一起怀孕,我生了男孩,同事生了女孩,好像我赢了。孩子长大到1岁,妈妈们一起聊娃,走路、体重、身高、开口说话早晚……虽然表面上是聊天,其实总会暗暗比较。娃开始上学了,会背多少唐诗,会认多少字,会说多少英文单词,见人是否外向活泼,嘴巴是不是能说会道,身体是不是健康不生病,动手能力厉不厉害,专注力强不强,思维逻辑行不行、有没有出众的创造力、领导力……好累。如果孩子表现得好,我会特别高兴;如果孩子和其他孩子比有欠缺,我的心情也会down到底。我想摆脱这种比较,好像很难。
摆脱比较,的确挺难的。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被比较,在比较中决定你是好还是坏,是成功还是失败,是被爱还是不值得爱。
孩子的出生,把这种比较放得更大、更明显,也变得更利于操控。你看,跟周围人比谁赚得多,谁职务高,谁卖相好、谁房子大,这种比较一旦令人沮丧,你会找出各种原因来解"丧"。这符合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们总有智慧化解痛苦、逃避痛苦,实在不行还能怪命运不济、怪原生家庭。
可是,孩子出生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被比较的痛苦,变得离我们很近,又离我们很远。离得近,说的是孩子成为我们自恋的一部分,我们把期望转嫁到了他的身上:要在比较中获胜;离得远,说的是如果期望落空,我们会生孩子的气,把气撒在他的身上,把失败的痛苦腾挪到他的身上,只留下恨铁不成钢的怨懑。
要是能深切地去体会孩子身上的那份疼痛,我们就会生出无限智慧去摆脱这种恼人的比较。在铺天盖地的比较中,你有没有觉得在某一刻自己是不存在的,或者生出一股怒气希望干掉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站在胜利的光环中,你有没有过一瞬间,担心那些爱和关注有一天会离自己而去?站在失败的阴影下,你是否体会过人性中的残忍和凉薄?
热衷比较,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当然是有用处的。不努力超过别人,不得第一名,你可能就会失去爱、关注、机会、资源,甚至担心自己是否还有资格活下去。这份不安全感可以持续地推动你往前走,当然,也会有一天让你感到厌烦,甚至精疲力竭。
习惯了比较,我们就会丧失做自己的能力。我的感觉不重要,我的思考不被鼓励,我的存在依靠外在的评价。慢慢地,我们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比较框架下的机器,沿着比较的轨迹,不由自主地运行下去。
摆脱"比较"的一个办法就是,允许自己从微小的事情开始做自己。做一件自己随心所欲的事情,沉浸其中,既可以因为喜欢、享受而坚持不懈地探索,也可以洒脱地随时想放弃就放弃,享受这跟其他人怎么评价完全无关的快乐。这份美好的体验,会帮助你一点一滴地确定自己的想法,触摸内在的情感,你会发现,哇,在很多事情上,我有自己的感觉、我有自己的看法,我有自己独立的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