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在韩信报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说明韩信是一个有诚信、知恩图报的人。
历史的名人韩信,在少年没有什么成就时,穷得没有饭吃,只能靠钓鱼来充饥。
有一次,他在河边钓不到鱼,正饿得受不了的时候,眼看已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还没有地方可去。
河边有一些老婆婆在漂洗棉絮,有位善良的婆婆漂母看见韩信饥饿难耐的样子,非常不忍心。
过来问韩信,为什么不回家吃饭。韩信告诉老人家他没有父母,就一个人生活。
漂母听了很同情他,随后长叹一声,并将食篮递给韩信,说:“孩子,吃吧。”
她把自己的饭菜拿出来分给韩信吃。韩信接过食篮,眼睛湿润了。
他觉得眼前的漂母就像他的母亲一样,很慈祥很亲切。
这些婆婆每年都要来河边漂洗棉絮,一洗就是几十天,早饭便在河边吃。就这样一连数十天,漂母每天都拎着食物到河边给韩信吃。
多少年来韩信第一次吃饱了饭。他感激地对漂母说:“您真像我去世的母亲,我将来一定报答您。”
漂母听了很生气,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我送这饭给你是希望将来你报答我的吗?不是如此啊!我只是看你现在受苦而伸手救济,不是求报答的。”
漂母明白施恩不求报的道理,她就是这么做的。韩信听了漂母的话后,非常惭愧,也下了决心,自己要发奋图强,将来好报答漂母。
后来韩信真的当官富贵了,韩信回到家乡,便将漂母接到家里,扶她坐到上座,向她行跪礼,然后奉送上一千两黄金。
韩信谦恭地说:“在我最饥饿的时候,您给我吃的;在我最彷徨的时候,您教诲了我。是您使我有了今天啊!您不要我的报答,可我说出了口就要做到。
您要我做一个好男儿,好男儿就要信守诺言,这也是您的教诲啊!”漂母听了非常感动,高兴的收了韩信的礼品。
扩展资料:
风筝的起源与韩信。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
相传,风筝的发明人是大军事家韩信。
垓下之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
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乡来,斗志涣散了。
结果,楚霸王一败涂地,在乌江边上自杀了,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唐朝赵昕也在《熄灯鹞文》中说:垓下之战时,韩信制成风筝,让张良坐风筝上天,高唱楚歌,楚歌传到楚营,动摇了项羽军心。
宋朝的《事物纪原》中还记载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距离之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济困、报恩,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韩信在困顿时得到过那位老大娘的接济,并声称要好好地报答她老人家,这属常理。韩信帮助刘邦打下了天下,封了侯后,报答那位老大娘,这是践诺,这是守信
韩信报恩的故事告诉我们,守信乃为人知根本,立足天下应以诚心为本!所以我们要为人守信。
扩展资料
对韩信的评价:
韩信是唯一一个被时人称之为“国士无双”的人,出将、入相、封侯、称王,中国历史上只有韩信一个人全部做到过。韩信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可以说汉朝的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
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这是他留下来的成绩,彪炳史册。
后世都称颂韩信的功劳,但其实刘邦和韩信是互相成就的,刘邦为韩信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韩信在刘邦提供的基础上完成了刘邦统一天下的心愿。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足以封王,但不足以得天下,而如果没有刘邦,韩信的才华会被埋没,可能一直过着漂母求食的日子。最后,韩信有兴汉之功,而无过。
韩信报恩!济困、报恩,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韩信在困顿时得到过那位老大娘的接济,并声称要好好地报答她老人家,这属常理。韩信帮助刘邦打下了天下,封了侯后,报答那位老大娘,这是践诺,这是守信。
韩信报恩的故事告诉我们,守信乃为人知根本,立足天下应以诚心为本!所以我们要为人守信!
早年贫寒,寄食于漂母。秦末大乱之际投奔项梁、项羽,未得重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荐,担任大将军
2015-04-04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向TA提问 私信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