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能动性的名词解释
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1、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
2、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虽大都认识到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把主观意识看作是客观世界消极的、直观的反映,根本不了解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因而犯了机械论的错误;
唯心主义虽承认意识的能动性,但把它的作用加以无限扩大,根本否认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制约,认为人的意识可以脱离物质条件和客观规律,任意发挥主观的作用,这样容易将主观能动性歪曲成了主观随意性,因而陷入唯意志论。
扩展资料:
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
1、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3、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人们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是意识却有一种本领。
那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觉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
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
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人的能动性与无机物、有机生命体、高等动物的能动性有别,称为主观能动性。其特点是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扩展资料:
主观能动性为人类所特有,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对动物来说,不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虽然动物也有能动性,但是不能称之为主观能动性。动物的活动和能动性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统一的,不具主观性。
某些高等动物的活动,似乎也表现出某种“目的性”、“计划性”,能提前采取趋利避害的行动,可只是一种在长期适应活动中形成的本能,它和人的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不同。马克思曾经以“蜜蜂”与“建筑师”的比喻,生动地阐明了人和动物活动的显著区别。
一切动物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打下它的意志的印记,只有人才能“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支配自然界并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性和自觉性,表明了人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主动的态度,意识富有主观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三个方面:
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所说的“想”。
A、这种能力和活动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进行的
B、这种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人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这种能力和活动还表现在在实践中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创性,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
A、这种能力的实现和活动的开展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B、改造世界能力和活动的根本之点是它的创造性。
C、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A、这里说的精神状态包括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赖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老的坚强意志,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等。
B、这种精神状态贯穿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对这些活动的导向与选择,激发与抑制、控制与调节有着巨大影响
④三者是互相联结:
A、“做”是“想”的基础,认识世界的活动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认识世界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B、“想”指导“做”,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指导人们的行动取得成功,人们的行动需要有思想、计划和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为指导。
C、“想”和“做”的过程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作支持,精神状态也必然表现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