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如何做好现代文阅读以及写好作文(要具体的啊!)

橙沐沐
2012-01-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万
展开全部
1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重点项目,也是得分较低的考题。这种题目实际考查的是学生接受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证明,了解语境和思路的有关特点,紧扣语境和思路去分析和解答问题,是提高现代文阅读得分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时,不妨按以下步骤来操作:

1.通览全文,形成可靠语感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可靠的语感是准确理解全文的前提。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写了什么”,“主要是用什么手法写的”。如果是议论文,要看出作者的基本观点;如果是散文,则要看出作者写的什么景物,抒发或流露了什么情感;如果是小说,就要看出作者通过什么故事刻画了什么环境下的什么样的人物,想以此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删叶显干,把握整体文势

我们在获得了对文章的初步语感之后,就应该尽快寻出文章的“那条路”。为此,我们不妨把记叙文中的“插叙”,议论文里的“论据”等末端材料都暂且搁置一旁,仅保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再把各中心句联成内容提要。至此,文章的主干,即作者的行文思路就一目了然了。

3.树木入林,紧扣语境作答

这一环节就是答题。“树木”是指题目,“林”就是对解题的制约因素。在形成了可靠语感,准确把握了文章的思路之后,答题就“心中有数”了。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性,提高分值,同学们在解答每一道题目时,要清楚“题目出自哪里”,“答案的原文在哪里”,“对组织答案的要求”。其中对答案原文的准确定位是关键,当然这只能以对文章思路的准确把握为基础。“对组织答案的要求”就是要注意题目中有没有“用文中的话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多少字”之类的要求。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用以上步骤解题时间紧张,这里就有一个速度和效益的权衡问题。实践表明,大多数同学在现代文阅读上得分低,主要原因不是“没来得及”写,而是“字写得不少,有用的不多”,结果往往是“满纸辛苦言,一点郁闷分”。其实,攻城拔寨难在先侦察敌情,扫清障碍,只要“胸有成竹”,写起来是不费多少时间的。

2

写作

作文是语文试题的重中之重,决定作文成绩的关键是“写什么”和“怎么写”。所以,我将对作文的立意作重点点拨,再简要交代几点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拔性作文试题在立意上的“手脚”

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不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可以看出题目在立意上做了以下“手脚”:首先是预设了立意范围。题目中的叙述部分往往或明或暗地为考生预设了立意方向和范围,考生顺着这个方向写够字数即可得到及格(以上)分,解决“温饱”问题。其次是预留了发挥空间。题目在预设了立意范围同时,也预留了有待拓展和完善的空间。考生如果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又能有所拓展和完善,那么就可以得到45分(以上)的成绩,迈进“小康”之列。

2.高考作文的明智之策

同学们可先解决“温饱”。即先顺着试题预设的方向,在预设的范围内稳妥耕耘。除非题目有明确的提示,否则就慎用“反弹琵琶”法。因为逆向立意难度较大,且有一定风险。然后再步入“小康”。即冷静审视题目预设的立意,挖掘出有待拓展和完善之处,着力写好“拉距离”的内容。

3.奔小康战术举隅

1)名词性题目,在内涵和外延上发散思考。在写出本义之后,着力写出引申义。如桥、路、锁、墙等,这一类题目都可以挖掘出新义。同学们还有注意这类题目的变异形式,例如有一道题目是要求考生在“美丽”、“财富”和“智慧”中任选一项作文。绝大多数考生都选了“智慧”,其实这个选择不够智慧。如果我们想到美丽不等于外表,一个人即使没有美丽的外表,也可以有美丽的举止,美丽的心灵,美丽的气质,那么这个立意就够“小康”水平了。同样,如果我们不把财富和钱划等号,挖掘出它还包括“精神”内涵,也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2)动词性题目,可以在目标对象的确定和方式方法的运用上有所作为。例如《传递》,绝大多数考生只是顺着题目预设的方向传“传统”,传“感情”,传“技艺”,这就只能解决“温饱”。但如果我们想到“传递”的目的是推动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递”的前提是“接受”,而接受就有一个取舍的问题,而“传递”的过程往往包含着传递者的创造性劳动。如果没有传递,人类将没有现在;如果只有消极的传递,人类将没有未来。所以我们应该理智地接受,创造出自己的成果,再一代代地传递下去。能写到这一层的,显然就步入“小康”了。

3)形容词性题目,可以在见仁见智上出彩。因为形容词是判定事物性质的,而对事物性质的判定往往因人而异,同时,事物的某些性质也往往是相比较而言。例如“幸运”,一般人会把其仅仅理解为“意外的好事”,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我们写出“坦荡做人,扎实做事,犯病的食物不吃,犯法的事情不干,既无意外的财,也无意外的灾,一生虽平平淡淡,却平平安安,此乃我期盼之大幸”的立意,那就肯定会因立意的新颖而步入“小康”。

4)对关系式和判断式的题目,宜先写出题目预设的成立(或不成立)的一面,再拓展到不成立(或成立)的一面,以展示出理性辨证的思维品质。例如“追星与修己”这个题目,预设的立意是不要像现在的有些青年那样盲目追偶像,而应该注重提升自己。我们在顺着题目预设的立意写了相关内容后,可以通过对“星”的评判标准和“追”的方式方法的挖掘,写出追星的必要和应有方式。进而提出无星可追的民族是矮子,有星不会追的民族是呆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说,只要你追的对象真是“恒星”级的,追的方式是科学的、理性的,那么,追星不但和修己不矛盾,而且还是修己的重要途径。

4.写作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分清一些概念,像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态度、方法等。其次,在分析问题时,宜高屋建瓴,不要就事论事。作文不能写成政治性的作业,但应该有哲理的影子。再次,所举的例子要古今兼收,以今为主;中外兼顾,以中为主。要注意所举的例子最好是国家大事,社会热点,要让阅卷人看出你是一位“声声入耳、事事关心”的热血青年。第四,议论文里的例子切勿冗长。举例子的目的是为了分析说理,所以叙述冗长是议论文的大忌。最后,对名言名句最好是包装使用,也就是要让名言名句为你的分析服务,而不要生硬地照抄原句。现在的作文提倡“我手写我心”,莫名其妙、言之无物的排比和生拉硬贴的满篇“名言”往往事与愿违。

787974002
2012-01-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7万
展开全部
[思路分析]
解答如下。
[解题过程]
作文如何写得新颖?
一、选材要新。

什么样的题材叫新?
我想题材新,主要是反对材料的千篇一律、百人一面。
比如写《我的某某同学》这个题目,如果所有的同学都是写“助人为乐”、“勤奋学习”这些事情,就显得很空洞、乏味。又比如《记一件小事》这个题目,也许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好人好事”这个题材,那你就应该避开这个写作角度,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入手,从自己生活中的特殊瞬间入手,捕捉在这一瞬间中的新意。或者调动自己的“逆向思维”,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让自己的思维始终富有生命力和新鲜感,笔下的文字也必然充满活力,活蹦乱跳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实行的都是命题作文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的最大问题是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我在上面举的两个作文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能够别出心裁的赋予“命题作文”以新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正像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命题作文就是在你身旁设置了一堵厚厚的墙,如果只是在墙的阴影下徘徊,写出的文章必然是老气横秋、毫无生气。可是如果你穿越了这堵墙,就会看到别致的风景。”
当然,严格上讲,题材没有新与不新的区别。只有写法上“新”与“不新”的区别,如果细节的刻画能够给人带来新鲜感,或者看待题材的角度有新的变化,同样能够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而言,这个主题——父爱——是陈旧得不能再陈旧了,而他所运用的材料,也谈不上新颖独到,但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文,关键还是熔铸在其中的真情,以及他在细节刻画上的体情入微,所以能摇荡性情、感人至深。其他的,像鲁迅的名篇《一件小事》、《风筝》,莫不如此。因此,我反复强调,语言的表现力和想象力,细节描画的到位,感情的熔铸,这些因素比题材的选择往往来的重要。(在五十、六十年代,中国的文坛曾经盛行主题决定论,事实证明,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也压制了中国文艺的发展。)

现在,普遍在提倡新概念作文,学生都象脱笼的鸟儿,一旦获得自由,就一味的锐意求新,在求新的同时,往往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所谓“变而未达,况而愈下”,宿病未除,又染新疾。好的文章需要分寸感——语言的节奏感,感情投入的恰到好处,层次分明的叙事时间等等,而这种“分寸感”不是仅仅依靠浮夸矫饰、趋时骛新所能达到的。很多所谓的“新文体”、“新文章”,只不过是旧衣架上的一袭华丽的袍子而已。好的文章,不但要有血有肉,而且也需要有主宰这篇文章的灵魂。

二、构思要新。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构思要新就是指在安排材料上巧妙,要有曲折,有变化,不要平铺直叙。凡事必然有一个发展过程,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常常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如果能真实地再现事情的冲突和变化,便会使文章生动感人。如一位同学在写《我尊敬的一个人》时,把一个经常掏垃圾的老人误认为是“财迷老头”,后来通过三次矛盾冲突,揭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歌颂了他的高尚品质。
另外,在构思上,还有几个常用的方法。
抑扬手法的运用,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是欲扬先抑法。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基愤恨,只是当时对发电报作用有看法。这是“扬”。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由于运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
可以运用突转法。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例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改革(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物。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伏。 可以运用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花。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可以设置悬念。“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此外,还可用虚实相生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口技》;有离有合法(写开去又收回来),如《荔枝蜜》、《白杨礼赞》;巧合法等等。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这样疏蜜相间,文章也就有了波澜。在叙述过程中适当插入一段描写、议论、抒情等,使在叙述中有断有续,可以激起叙述的波澜(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三、角度要新。

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立意要新颖,关键是要选择新的角度。比如有一次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心灵的选择》,有一个考生就选择了书信体的形式,写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感情纠葛,这就很新颖。又比如以“诚信”为话题的高考作文,有一个考生的选择了〈赤兔之死〉这个题目,翻新了三国故事,古为今用,从而赢得考官的青睐。这些都是别开生面的写法。因此,立意要新,关键在于“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并且最好能够以一种比较新颖独特的文体来写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诗意古人谈6
2012-01-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8万
展开全部
现代文阅读老师说:一切从文本出发,从文中画出重点,整理编辑书写。
作文现在出题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多积累一些作文素材,最好掌握一些事实热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与分析,平时背一些优美的片段,作文注意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站第三视角解读。文体可以是书信体,自己化身为其他动植物来写,文体新颖,语言优美,内容健康向上,一般不会得太低的分数。当然要准确分析题支,不要跑题。祝你成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