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贷款基准利率与贷款基础利率的区别
1、性质不同:贷款基础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发布给商业银行的贷款指导性利率。
2、政策不同:贷款基础利率的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予以公布。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用于调节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转的货币政策之一。
3、优势不同:贷款基础利率可以有效反映整个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贷款基准利率提高基准利率意味着收缩信贷,降低社会流动性。
扩展资料:
买房贷款利率注意事项:
在购房申请贷款时,借款人应该对还款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根据收入水平来设计还款计划,确定需要还款的时限,并适当地留有余地,不要让房贷成为自己正常生活中的一个承重的包袱。
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还款,所知道的还款方式由等额还款方式和等额本金还款方式,这两种方式各有不同,若是一旦确定就不能进行更改,需要谨慎考虑,并且每月按时还款避免被罚利息,还会影响信用值。
不要因为疏忽或是其他原因未及时归还贷款造成违约罚息,导致下次申请贷款时受到阻碍。保管好合同和借据,并认真阅读条款,了解权利与义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贷款基础利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贷款基准利率
拓展资料
“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根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1、贷款安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2、流动性是指能够按预定期限回收贷款,或在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满足客户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
3、效益性则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础。
例如发放长期贷款,利率高于短期贷款,效益性就好,但贷款期限长了就会风险加大,安全性降低,流动性也变弱。因此,“三性”之间要和谐,贷款才能不出问题。关于借款人的合法成立和持续有效的存在审查借款人的合法地位。如果是企业,应当审查借款人是否依法成立,有无从事相关业务的资格和资质,查看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应当注意相关证照是否经过年检或相关审验。
(二)关于借款人的资信考察借款人的注册资本是否与借款相适应;审查是否有明显的抽逃注册资本情况;以往的借贷和还款情况;以及借款人的产品质量、环保、纳税等有无可能影响还款的违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