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霸王别姬》是陈凯歌他爸替他拍的,是真的吗?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么一个谣言,陈凯歌经典代表作《霸王别姬》真正的导演其实是他爸爸陈怀皑,陈凯歌只是挂名的。
陈怀皑的大名可能很多年轻的观众比较陌生,他其实也是一名导演,在建国初期曾经拍摄过非常多优秀的电影,对六七十年代大陆电影圈的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
在《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虽然执导的电影作品并不在少数,但是再无载入史册的经典之作。特别是他后来执导的《无极》甚至被批得体无完肤。这种种原因,导致了不少人开始相信这个传闻是真的。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1992年,也就是《霸王别姬》拍摄期间,陈怀皑已经患上了癌症,而且还是末期。而拍电影又是一个需要大规模协作的现场工作,以陈老当时的身体状态似乎不太能负荷这么庞大的工作量。所以,说陈怀皑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导演可信度并不大。
不过,《霸王别姬》的成功,也不完全是陈凯歌一个人的功劳,更多的是团队的协助。牵头这部电影拍摄的著名制片人徐枫曾经说过,其实陈凯歌最开始时并不想拍,因为他觉得《霸王别姬》的故事太俗了。在自己的极力游说之下,才勉强接下来。在拍摄期间,陈凯歌也听了很多其他人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融入到电影中,最后才有了《霸王别姬》这部伟大的作品。可惜,陈凯歌是个内心骄傲的人,在他之后的大部分电影里,都非常固执己见,所以再也难出经典。
不是替,就是他爹拍的,他只是个刚开始上路的学习者,这么有深度的电影,人性刻画这么细腻的电影,那时候的陈凯歌是无法拿捏的,甚至是现在的陈凯歌也做不到。你看他现在拍的片子,风格完全跟《霸王别姬》不同。
这种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我认为大多数人说这话的目的只是为了调侃陈凯歌近些年作品差强人意的表现罢了。
毕竟早些年的作品《黄土地》,《孩子王》都称得上是华语影坛为数不多的经典作品。由其执导的《霸王别姬》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此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并且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 《霸王别姬》的成就与影响力,让陈凯歌“吹一辈子”也不为过。
或许正是因为起点太高,过往的作品太过辉煌,反而成为了陈凯歌导演背后的一座大山,一方面观众对其执导的电影寄予厚望,期待着他能够拍出更多优秀的电影,这种想法就像是孩子第一次考试考了98分,往后每次考试都希望他能够进步,最差也要保持水准,但导演毕竟也是人,神作毕竟是神作,不可能回回都拍出惊为天人的作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化与观众审美也都在变化,对于像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霍建起、等第五代导演来说,又何尝不是挑战与冲击,恐怕至今依然活跃在大银幕前的导演也仅有张,陈二人,换做是一个新人导演拍出《妖猫传》恐怕又是另一种评价吧。
从另一方面来看,陈凯歌导演依然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极高的文化底蕴与视觉美学,单从《妖猫传》的美术置景与视觉效果来看,华语影坛能够达到如此艺术水准的导演寥寥无几,在这点上,丝毫不逊于当年的《霸王别姬》,当然《无极》,《道士下山》等口碑崩裂也确实不争的事实,但一部作品的好坏无法去衡量一位导演一辈子的成就,笑称是他父亲陈怀皑导演的“代表作”,未免有些过分贬低的味道在里面。
毕竟一个剧组小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导演作为最重要的岗位,把握着电影的大小细节,如果真要是其父代替拍摄完成,怕是早就贻笑大方,“享誉全世界”了,又怎会斩获全球各大奖项?被人称颂至今?
一部电影毁了两代导演的声誉?不值得!不至于!
呵呵,当然是假的了!其实,如果你看过最近的《妖猫传》就知道,陈凯歌的能力了。《妖猫传》这样的电影,不是随便一个导演就能拍出来的,大场面,内涵,控制力,统统都是超一流的水准。他就是那种用场面就能让你感动的导演。
当然不是真的,不能因为陈凯歌后来再也没有拍出如《霸王别姬》这样经典的电影,就否定他以前的才华。
而且,现实情况是,陈凯歌在拍摄《霸王别姬》的期间,他父亲的身体状况已经是癌症末期了。在那样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应付《霸王别姬》如此庞大的导演工作的。所以,说《霸王别姬》是陈凯歌他爸替他拍的,基本是不可能的。
当然,可能也是因为陈凯歌起点太高了:《霸王别姬》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还拿下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
这样高的成就,自然让影迷期待他后续会带来更好的作品,然而,谁能想到《霸王别姬》就是陈凯歌创作的巅峰成就了。
以后基本就是走下坡路的状态,虽然甚至还导演了《无极》这样的大烂片,更是让影迷跌破眼镜。
但其实看看《妖猫传》,还是能感受到陈凯歌骨子里的文人气质,那是和《霸王别姬》一脉相承的,所以也更让人相信《霸王别姬》是出自陈凯歌之手。
(文丨皮皮电影)
《霸王别姬》能够成为中国百年电影 历史 里数一数二的存在,是一群人的努力结晶。除开主创李碧华,芦苇,陈凯歌,演员团队张丰毅,张国荣,巩俐等等我们看得见的人员之外,整个剧组中其实一直有一个被故意忽略的人物,就是导演陈凯歌的父亲——一直在六七十年代默默耕耘的导演陈怀皑。
陈怀皑是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电影导演,在拍摄了一系列不为人知的作品之后,积攒了大量的现场工作经验和电影拍摄经验。在陈凯歌拍摄《霸王别姬》的时期,这样新旧交替的时代里,展现整个 社会 变化的题材,以及附着在这个题材上的 历史 沉淀,让陈凯歌颇感吃力。老爷子当时年高体弱,已经是癌症晚期,但是这样好的题材和故事,使得老人对于,霸王别姬》的创作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的想法开启了陈凯歌阅历和能力暂时不能达到的境界,使得陈凯歌对于整体的掌控更加纯熟,形成了他事业最高峰的成果。
结合后来陈凯歌电影的各种细微缺陷,《霸王别姬》的浑然天成,透露出一种不止他一个人的能力与阅历积累。这样的掌控力必然是经过一个比当时的陈凯歌更加成熟的理念所指导的。所以,陈怀皑老爷子即使没有在现场拍摄,也是用自己的理念和对于电影的理解来指导陈凯歌的拍摄。
一直以来总有这样的提法,说电影《霸王别姬》名义上是陈凯歌拍的,实际上是他的父亲陈怀皑拍的。
之所有有这样的传闻,一方面陈怀皑作为一名老电影人,确实担任了本片的艺术指导,而且到片场进行过一些指导;另一方面,陈凯歌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作品就是《霸王别姬》,而且执导作品是越到后来越平庸。 《无极》、《搜索》等影片总让人怀疑,这和《霸王别姬》的导演是同一个人吗?
我们看很多事情都习惯用非此即彼的眼光,就好像一样东西不是黑色就是白色,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客观看事物的方式。 陈凯歌的父亲肯定是对《霸王别姬》提出过一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意见的,但也只是指导而已,真正坐镇现场全程拍摄影片的就是陈凯歌。 这一点不用怀疑,不管陈凯歌拍摄的其他影片有多么平庸,这一点也不用怀疑。
先来看一下陈怀皑的简历。
陈怀皑1920年出生,毕业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50年参演电影《陕北牧歌》,而后开始执导电影作品。
1956年,他执导个人首部电影《虎穴追踪》,从这之后,陈怀皑以执导戏曲作品居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和其他导演一起合作。 比如1960年的《杨门女将》,1962年的《野猪林》,还有后来的《铁弓缘》等。非戏曲影片方面,陈怀皑参与执导过《青春之歌》、《海霞》、《知音》等。1994年陈怀皑因肺癌辞世,享年74岁。
可以看出, 陈怀皑在拍摄戏曲电影方面素有经验,而陈凯歌拍摄的《霸王别姬》展现的主要是戏曲演员的命运,而且片中也有很多戏曲表演和规矩的展示,因此在开拍之前和拍摄过程中,陈凯歌还是向父亲讨教了不少戏曲戏班方面的常识和见闻,陈怀皑也曾经去片场进行过一些简单指导。
另外,陈怀皑在陈凯歌开拍之前,还鼓励他把这部电影拍得和过去不一样。
在那之前,陈凯歌已经拍摄过《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和《边走边唱》。这几部电影为陈凯歌赢得一定的声誉,但也有人指出,陈凯歌的电影过于诗意,《霸王别姬》编剧芦苇希望他拍一部情节片出来,因为原小说有一个好故事。
陈凯歌对芦苇说,你这个想法有意思,你跟我父亲谈谈去。后来,陈怀皑表示支持芦苇的想法, 他对陈凯歌说,“我觉得芦苇的建议有道理,你必须掌握这个方法。你有没有这个勇气,放弃你过去的理念,那些诗意的东西?”
有了父亲这句话,陈凯歌这才坚定信念,力求把故事讲好,让《霸王别姬》的故事变得更好看,让人物命运来说话,而非只是导演诗意的讲述。
另外, 《霸王别姬》1992年2月26日开机,而陈怀皑2月24日就查出肺癌,到不得不住院时又住了很长时间,因此他也不太可能对电影有多么细致的指导,更不用说现场全程参与导演工作。
不过对于父亲的指导,陈凯歌心存无限感激,因此《霸王别姬》在戛纳获奖后,陈凯歌第一个就想给父亲陈怀皑打电话。尽管有时差,但陈凯歌还是忍不住打了电话报喜。
听到获奖的消息,陈怀皑乐得像小孩一样,把家里人都叫起来,说凯歌得奖了。 陈怀皑特别高兴,他很希望年轻一代导演能超越他那一代。陈凯歌一行从戛纳回京时,我陈怀皑还特意去机场接人,那时他的手术刚做完不久。
1994年陈怀皑弥留之际,陈凯歌因为拍摄电影《风月》并不在身边,陈怀皑让陈凯歌的妹妹捎给陈凯歌最后一句话,“我要儿子,不要英雄”。
陈凯歌认为,父亲的话是说要把电影当个事情来做,不要忽悠,另外就是父亲很爱护自己,知道电影人很辛苦,让他不要太劳累。
其实陈凯歌对父亲不仅有感恩,还有过深深的忏悔。在十年非常时期,他为了表示对组织的忠心,恐怕被主流群体抛弃,曾经对受到批斗的父亲动过手,尽管并不十分严重,但这足以让自己感到无限羞愧。
这样的忏悔,陈凯歌写在他那本自传《少年凯歌》当中,从中能够看出他的悔恨,以及对人性的反思。这样的反思,后来也被拍到《霸王别姬》当中。
可以这么说,对于经典之作《霸王别姬》,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一定是给予过一些建议和指导的,但也就仅此而已,对这部电影起最关键作用的还是导演陈凯歌。
至于他为什么只有这样一部电影表现最成功,大概就是刀入了鞘的感觉,所有的人生思考和见识都给了这部电影,恰逢最好的年华和才华,这是一部陈凯歌用生命拍摄的电影。而其他作品,大都只是陈凯歌的工作而已。
霸王别姬的成功是整体的成功!出品方汤臣影业,制片人徐枫是成功的关键。李碧华的本子是成功的基础,张,巩,葛的演技成就了片子,陈凯歌是个优秀的导演,要放在单独导演这一块。如果他来掌握剧本,制片就是他的弱点。所以,就不要再传播陈怀恺拍摄啦,拍摄期间指导陈嘛倒是有可能。
职员表里写的很清楚
艺术指导排名在导演的前面,我想这里的排名顺序应该是按贡献或功劳而非辈分来排的。
霸王别姬,当之无愧的国产第一神作,细节上精妙绝伦,逻辑上无懈可击。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小豆子为什么一直在坚持说:‘我本是男儿郎’?
电影中‘磨剪子锵菜刀’的吆喝声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些节点上?又有何意义?
段小楼的发型为何有时中分,有时半头?
段小楼用茶壶砸民国警察时所扮演的什么角色,在此时出现有何意义?
全篇一共出现几次‘霸王别姬’选段,每次都唱的什么词?又分别是何用意?
这些是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我就不在这里讲明了,免得破坏大家求索的乐趣。
电影中双关的运用也特别的多,比如袁四爷说的:‘另有雅趣’。还有意象上的双关,比如杀鳖做‘霸王别姬’汤的时候,那只鳖咬住的分明不是鸡,而是一只凤凰,而凤凰又关联到J院里‘凤凰当然栖高枝儿’。等等等等精妙绝伦的设计安排。
还有节奏的把握拿捏的也相当好,‘听说您在八大胡同打出名来了’那场戏,段小楼说‘啥时候你去逛逛就明白了’,然后程蝶衣愤然起身,段小楼马上检讨说‘今儿师哥神儿没在家说走嘴了’然后拿起了桌上的棉套,把双手伸进棉套里。说实话我第一次看时还真没反应过来蝶衣为何愤而起身,小楼又为何立即起身道歉,直到棉套的出现我才回想起来这一切都原委究竟所为何事。也让接下来一句‘从一而终’听起来不那么突兀。
言归正传,我觉得片子是陈凯歌导演的无疑,但是陈怀皑的指导绝对是功不可没,参照陈凯歌之后的作品,我想说陈怀皑的指导甚至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
还补充一句,小四换角那场戏里,程蝶衣给段小楼‘加冕’,菊仙为程蝶衣‘黄袍加身’。
其实答案很简单,你们把霸王别姬当做一个分水岭,霸王别姬是他爸爸走之前动用了最优秀的团队帮他儿子拍的,然后把霸王别姬之前的片子和霸王别姬之后的片子来个对比,你会发现,完全就是两个人。
导演都是有他的风格的,周星驰的无厘头,张艺谋的色彩,但是他反差太大,所以可以肯定不是他一个人导演的,是他爸一直在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