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海棠》vs《千与千寻》,好的故事是一个隐喻
展开全部
看大鱼海棠,被动画中唯美的中国风吸引。但总感觉动画开场和结尾的台词与中间的故事不搭,好比做一个数学运算,中间的推导过程和最后的结果是两回事,彼此没有关系。
这让我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但是肖申克的救赎毕竟是一部励志片,故事主角的人生故事就暗合了那句台词“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
这句貌似是用大鱼横越大海来比喻人的一生,以及彼此的缘分。但是这个故事,怎么看怎么都是三个人年轻时的爱情故事,和一生并无关系。
既然导演想要讲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那么主角应该是这个守护的人,所有的台词、所有的渲染应该以这个人的视角去展开,而不是以另一只鱼的角度去写些励志的台词,让观众误以为是这只鱼有多伟大。
在故事开头,女孩椿在16岁成人礼上,变成一条鱼,到人类世界,看到了男孩鲲,在夜晚,男孩在小船上吹陶笛,椿在海里看他。在椿要回到自己的世界时,被渔网困住,鲲拼死相救,椿活了下来,而鲲却死了。于是椿就想办法用自己一半的寿命换来鲲的复活。后来椿照料变成小鱼的鲲,看他慢慢长大。椿不顾家人的反对,一直没有抛弃鲲,因为他曾经救过自己的命。
其实整部剧,如果没有楸,完全就是一个你救我我再救你的恩情剧。试想,如果把鲲从一开始就设定成一个女孩,其他一切不变,也豪无违和感,一点都不会影响整部剧的走向。但是楸的出现,他的语言和行为,让整个故事都默认成为了一个A喜欢B,B喜欢C的爱情故事,也可能编剧导演就想把它设置成一个爱情剧。
当导演把这部剧定义为爱情剧,其实观众就很难生出什么别的想法,也就是与观众的思维碰撞可能不会那么多。因为观众只要动用感情就好了,思想暂时放一边。 就像小时候我们爱听童话故事,长大了很多人爱看爱情故事,这些都是沉浸在这个故事本身,而忘了思考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看《大鱼海棠》时,让我想到《千与千寻》。同样是少年男女,同样有你救我我再救你的剧情,同样有造型奇异的鬼怪,同样有奇幻的想象力,但是千与千寻背后的宫崎骏,就是一个特别睿智的人。他也在传达思想,但他是透过一部动画、一个故事来传达一个思想。因为整部动画的爱情成分并不多,甚至如果没有中文版里锅炉爷爷的两句“这就是爱情”的配音,我也不会觉得千寻和白龙之间就是所谓的爱情。
而一个故事不将浓墨重彩放在爱情上,就自然会放到其他地方。
大部分人,都不爱听大道理。都爱听什么?故事!
所以,我们小的时候,不喜欢那种只会讲大道理的老师和家长,大道理谁都会说,但很少有人愿意听,因为什么?太枯燥!即使听下去,也很少有人去按着道理做。
所以有句话是“你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所以现在流行的文章是,给你讲几个我朋友的故事,最后来一个结论,让你觉得“对啊确实是这样!”这样通过故事,起码能激起一部分人的波澜,然后趁着这股热血还在,马上去行动。
而刚才说,宫崎骏先生是个睿智的人,其实就是,他很会讲故事。而且他讲的《千与千寻》这个故事,没有很多的限定性,比如没有大段的爱情去喧宾夺主,比如没有一个特别现实的故事让你只顾吸收而没法再发散和思考。
他的故事是女孩千寻到了神明的世界,听从白龙的话要在汤婆婆的浴室那里求一份差事,之后一心做好自己的工作,还热心帮助了好几位神明,这个过程中,她慢慢由一个胆小懦弱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孩。
这样一个故事,看似虚构,其实越是虚构的东西,越能激起人们的发散思维,越能给不同层次不同阅历的人,带来不同的共鸣。 十岁的小孩子看了,可能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二十多岁的人看了,可能会懂得初入职场如何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恋爱中的人看了,可能会对纯纯的爱抱有更深的期望;迷茫的人看了,可能会知道守住初心是多么重要的事......
所以,讲故事的人不单要讲得出彩,更要明确,自己讲的故事是想要告诉别人什么;自己讲的故事,能否让别人有更多的空间去遐想和发散,从而碰撞出自己的感悟和观点?这或许是更重要的。
好的故事,是一个隐喻。愿我们能成为一个越来越会讲故事的人。
这让我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但是肖申克的救赎毕竟是一部励志片,故事主角的人生故事就暗合了那句台词“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
这句貌似是用大鱼横越大海来比喻人的一生,以及彼此的缘分。但是这个故事,怎么看怎么都是三个人年轻时的爱情故事,和一生并无关系。
既然导演想要讲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那么主角应该是这个守护的人,所有的台词、所有的渲染应该以这个人的视角去展开,而不是以另一只鱼的角度去写些励志的台词,让观众误以为是这只鱼有多伟大。
在故事开头,女孩椿在16岁成人礼上,变成一条鱼,到人类世界,看到了男孩鲲,在夜晚,男孩在小船上吹陶笛,椿在海里看他。在椿要回到自己的世界时,被渔网困住,鲲拼死相救,椿活了下来,而鲲却死了。于是椿就想办法用自己一半的寿命换来鲲的复活。后来椿照料变成小鱼的鲲,看他慢慢长大。椿不顾家人的反对,一直没有抛弃鲲,因为他曾经救过自己的命。
其实整部剧,如果没有楸,完全就是一个你救我我再救你的恩情剧。试想,如果把鲲从一开始就设定成一个女孩,其他一切不变,也豪无违和感,一点都不会影响整部剧的走向。但是楸的出现,他的语言和行为,让整个故事都默认成为了一个A喜欢B,B喜欢C的爱情故事,也可能编剧导演就想把它设置成一个爱情剧。
当导演把这部剧定义为爱情剧,其实观众就很难生出什么别的想法,也就是与观众的思维碰撞可能不会那么多。因为观众只要动用感情就好了,思想暂时放一边。 就像小时候我们爱听童话故事,长大了很多人爱看爱情故事,这些都是沉浸在这个故事本身,而忘了思考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看《大鱼海棠》时,让我想到《千与千寻》。同样是少年男女,同样有你救我我再救你的剧情,同样有造型奇异的鬼怪,同样有奇幻的想象力,但是千与千寻背后的宫崎骏,就是一个特别睿智的人。他也在传达思想,但他是透过一部动画、一个故事来传达一个思想。因为整部动画的爱情成分并不多,甚至如果没有中文版里锅炉爷爷的两句“这就是爱情”的配音,我也不会觉得千寻和白龙之间就是所谓的爱情。
而一个故事不将浓墨重彩放在爱情上,就自然会放到其他地方。
大部分人,都不爱听大道理。都爱听什么?故事!
所以,我们小的时候,不喜欢那种只会讲大道理的老师和家长,大道理谁都会说,但很少有人愿意听,因为什么?太枯燥!即使听下去,也很少有人去按着道理做。
所以有句话是“你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所以现在流行的文章是,给你讲几个我朋友的故事,最后来一个结论,让你觉得“对啊确实是这样!”这样通过故事,起码能激起一部分人的波澜,然后趁着这股热血还在,马上去行动。
而刚才说,宫崎骏先生是个睿智的人,其实就是,他很会讲故事。而且他讲的《千与千寻》这个故事,没有很多的限定性,比如没有大段的爱情去喧宾夺主,比如没有一个特别现实的故事让你只顾吸收而没法再发散和思考。
他的故事是女孩千寻到了神明的世界,听从白龙的话要在汤婆婆的浴室那里求一份差事,之后一心做好自己的工作,还热心帮助了好几位神明,这个过程中,她慢慢由一个胆小懦弱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孩。
这样一个故事,看似虚构,其实越是虚构的东西,越能激起人们的发散思维,越能给不同层次不同阅历的人,带来不同的共鸣。 十岁的小孩子看了,可能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二十多岁的人看了,可能会懂得初入职场如何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恋爱中的人看了,可能会对纯纯的爱抱有更深的期望;迷茫的人看了,可能会知道守住初心是多么重要的事......
所以,讲故事的人不单要讲得出彩,更要明确,自己讲的故事是想要告诉别人什么;自己讲的故事,能否让别人有更多的空间去遐想和发散,从而碰撞出自己的感悟和观点?这或许是更重要的。
好的故事,是一个隐喻。愿我们能成为一个越来越会讲故事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