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听别人反思后的感触》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5-05-12
展开全部
  自从新体验作文课题实施以来,每周一节的新体验作文课成为学生的最爱。每当交流时,班上有好几个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讲起来一套一套的,滔滔不绝。作为听众的我有时也情不自禁为他们的发言拍手叫好。但奇怪的是,这部分孩子中有好几个,只会说不会写。具体表现在篇幅不长,书面描述不像说话时那么具体。这是怎么回事呢?王鼎钧先生的《作文三书》之“语言”篇解决了我这一困惑。书中这样写道:  
  通常,“写”比“说”简略,在电话上要说五分钟的(五分钟可以说一千字),写信也许只要三五句。老李在电话里对小王说:“明天下午我们在一块儿吃饭好不好?六点半,在中华路会宾楼,你知道这家馆子吗?在人人百货公司大楼。让我想想看,你开车来怎么走。那段路是单行道,你别走成都路,你从北门口那边绕过来,才可以靠会宾楼门口停车。好,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下午,六点半,会宾楼,先到先等,不见不散。”如果不打电话,而是写信,字数要少得多,至少,“让我想想看”之类的话不会有,因为写信可以想好了再写。把时间地点再重复一遍也无必要,因为看信的人可以重看一遍。由此可见由话变成“文”,往往要删减许多字句,这就是文学家经常主张的“简练”。这个经验,凡是在开会或演讲时作过记录的人都有,在字面上,写下来的总比说出来的少。  
  再看我眼中的“只会说不会写”的学生之作文,于是又有了新的发现。他们的作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大都文从句顺,中心突出,语言简洁。而之前所谓的“会说”,由于口头语言的随意性比较强,所以虽然说得挺多,但细细地推敲,其实有许多地方显得繁复、啰嗦。说的时候感受不到,写下来,即将口头语言(口头说)化为内在语言(心中想),再将内在语言化为书面语言(笔头写)时,就感觉到应该将自己的口头语言“瘦身”了。因为写书面语言时,我们的时间比口头语言更充分,写前可以想好,写时边想边写,边写边想,写后还可以推敲琢磨反复修改。这样一来,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与简洁度、精准度都会大大高于口头语言。  
  就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深刻。记得有一次自己要上公开课,磨课时将课堂教学实录了下来。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语言很不简洁,说话很啰嗦,肢体语言很夸张。而这一切,在上课时,我全然没有感受到。于是,我把自己的要说的话写下来,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用书面语言规范自己的口头语言。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中,我的语言就显得比较原来干净多了,听课者也听得明白、舒服。可见,我也要重新审视与看待“只会说不会写”这一现象了。  
  作文的语言,一方面要做到“简练”,另一方面则要做到“具体、生动”。这也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许多孩子不知道怎么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王鼎钧先生如是说:把“话”写成“文章”,作者有理由增添字句。我们说过,写作是为了表达,有时候你多写几个字、多写几句话,才可以把你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是内容)表达出来,面对面说话的时候有手势、声调、表情帮助表达,写在纸上,这些都没有了,你得增加字数来弥补损失。如果我告诉你“昨天我碰见小张”,如果我把重音放在“小张”一词上,如果我说这话时有惊讶兴奋之情,那么写下来就是“你猜我昨天遇见谁?我遇见小张了!想不到吧?”另一个假设是,当你面对危险时,你说“我不怕!”可是嘴唇发抖。如果写下来,就不能只写“我不怕”三个字,嘴唇发抖也得记下,或者是:“我嘴里说不怕,其实心里十分紧张。”  
  读到这儿,我不得不佩服王先生精妙的举例。他这样说,任何一个学生都会很乐意地接受,也很清楚什么地方应该多写些几句,怎样写才能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而反思自己的教学,当我面对学生只会说同伴的作文写得不具体不生动,而不知怎样写才具体生动时,虽有指导,却随心所欲,零敲碎打,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因此,也就不能很深入地去指导学生怎样写,并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知道什么地方该怎样写。这样的写作指导必定是治标不治本,学生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文三书》,对我的作文教学很多启示,指引我接下来如何去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