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

 我来答
小纸爱浔子0072
2022-04-06 · TA获得超过36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4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41.2万
展开全部

      清明节相传始于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民间传说是与一个叫介子推与重耳的故事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争夺王位者的追杀,一路奔逃,走到一处荒凉之地,重耳又累又饿,再也走不动了。跟随他的大臣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吃的东西,大家焦急万分,这时候随行的大臣介子推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将自己大腿上肉割下来一块,做了一碗汤让重耳吃了,重耳恢复了精神,当他知道这碗汤是介子推割肉做的,非常感动。

      十九年后,重耳继承王位,就是历史有名的晋文公。他重赏了当初跟随他逃亡的臣子,但忘了给介子推赏赐。

      介子推不是一个挣功讨赏的人,背着母亲到一个叫绵山的地方悄悄的隐居起来。

      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想起逃亡途中吃过介子推割肉做的汤,非常惭愧。亲自带人到绵山请介子推。但山高林密,一直没找到人。有大臣出主意,放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绵山后,介子推也没出来,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抱着一棵老树烧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

介子推背母

       后来人们从树洞里发现一道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不准民间动火,只能吃凉的食物。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延续到今天,清明节有两大寓意。一是“踏青”,一是“祭祖”。清明这一节气,万物复苏、生气旺盛、气候宜人,大地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好时节。

郊游嬉戏 放风筝

       祭祖活动各地风俗不同,保定的习俗是过了农历二月十五就开始上坟烧纸祭奠先祖,四月五日当天是不能烧纸的,说是“绝户”烧纸在这一天。虽没啥依据,但大家约定俗成,人们也就顺着延续下来了。

       清明节祭祀活动各地风俗不同,各位网友把你们当地的风俗说说,大家交流一下,增长一下见识,欢迎评论区留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