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时期,是如何爆发七国之乱的?
为了解决尾大不掉的诸侯王势力, 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政策,得罪了各地诸侯王;汉景帝对楚王违反规制对其进行了责罚,引起其他诸侯恐慌;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也对中央蠢蠢欲动,希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七国诸侯以吴王刘濞为核心,先后有楚王、赵王、胶西王、淄川王、济南王、胶东王等参与,合成七国。他们打着“清君侧”的口号,与中央对抗。历经三个月之久的七国之乱,最终被周亚夫剿灭。从此,西汉中央政权对地方把控更加强有力了,巩固了西汉统治。
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政权,在削弱异性王势力后,大肆分封同姓王,先后分封了齐、鲁、韩、中山等王,并赋予这些诸侯王很高的权力,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上任命属于自己的官员,拥有私田,可以豢养自己的武装力量,而且中央任命的地方官不得干预诸侯王内部事情,否则会被严惩。换而言之,西汉时期的政权体制属于郡县制和封国并存。
在追求黄老哲学思想的西汉初期,国家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人口得到极速增长,社会矛盾得到了缓解。可是封国与郡县并立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郡县人口增长后,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养育新增长人口,郡县内土地有限,不得不向附近诸侯国或郡县内的诸侯王借用土地。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郡县与诸侯国之间必然发生矛盾纠纷。按照西汉初年规定,郡县和诸侯国发生争执,一般都会偏袒诸侯国一方,这引发了地方很多郡县很多不满。
到了汉景帝时期,为了彻底解决这种问题,采取了削藩,刺激了诸侯王,短短三个月就剿灭了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彻底改变了诸侯王自大狂妄的心态,进一步缓和了西汉时期的社会矛盾,为后继者汉武帝奠定了坚实、稳定的社会基础。伴随着汉武帝出台的“推恩令”,困扰西汉数十年之久的诸侯国势力得到彻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