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
有妈妈说:“我教育孩子的方式没有问题呀!为什么孩子会变成那样呢?应该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
为了回答上述妈妈的疑问,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曾经美国的一个研究组织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调查访问中,有两个人都说了同样一件事:小时候,当妈妈拿出了两个苹果的时候,他和弟弟都抢着要吃大苹果,妈妈的做法对自己的影响。
一位被调查者的妈妈是这样做的:她说,我们去剪草坪,谁剪的又快又好,就吃大苹果。他和弟弟都高兴地答应了,结果是他剪得又快又好,妈妈把大苹果奖励给了他。
他说从此以后我懂得了:如果我想得到我想要的,必须 加倍努力 。这位孩子后来成了美国国会的议员。
另一位被调查者说:当妈妈拿出两个苹果时,弟弟首先嚷着要吃大苹果,妈妈很不高兴地说:“你一点都不懂得谦让。”这时他立刻对妈妈说:“把大苹果给弟弟吃,我吃小的。”结果妈妈很高兴地夸他“真是个好孩子”,并把大苹果奖励给了他。
他说从此以后我就明白了: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可以 不择手段 。这位孩子后来怎样呢?他进了监狱,在监狱里接受调查回答这个问题的。
看到这里,我就在思考:第二位妈妈的做法看起来没有错呀,为什么孩子长大后成了那样呢?妈妈的做法到底传递给孩子怎样的信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家长都可能采用第二种方式教育孩子,明明是为了教育好孩子,但是孩子却没有朝着希望的方向发展呢。究其原因,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没有考虑孩子认知发展的特点。
孩子由于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加之知识经验的贫乏,认识事物往往具有 表面性 和 肤浅性 。
上述事例中,第二位妈妈仅仅从弟弟嚷着要吃大苹果,立刻就指责他没有礼貌,不懂谦让。
哥哥从妈妈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中看出:那是妈妈不喜欢的行为。基于趋利避害的本性,他要求把大苹果给弟弟,结果是他没有料想到的,妈妈不仅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还把大苹果奖励给他。
从妈妈的行为方式中,他得出了“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可以撒谎,不择手段”。
第一位妈妈听到孩子们都想要大苹果时,没有批评、指责孩子,而是让孩子们比赛剪草坪,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既让孩子保持了愉快的情绪,又向孩子们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要求,结果是让孩子懂得了“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必须加倍努力”。
所以, 教育孩子应该从 情感 入手,重点落实到行为上,提出的要求要具体、直观,切忌说教 。
比如,孩子把玩具收拾整齐后,我们应该怎样说呢?
A:你们爱劳动,真是好孩子。
B:玩具放在柜子里,又整齐又好看,下次我们再玩这些玩具的时候马上就可以找到它们在哪里,多好呀!
当然选B,因为成人为幼儿描述了一个可理解的具体场景,让其看到劳动的价值和成果,从而认识到劳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