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那么好,你也没那么好
展开全部
我没那么好,你也没那么好,但是,这都没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接纳,当我们能接纳自己的矛盾与复杂,就能接纳他人的矛盾与复杂,最后我们才能接纳两个矛盾、复杂的人相遇后产生的每一段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那些矛盾与复杂。
如何接纳呢?
1.放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独自在夜间行走,突然发现自己正滑入一个悬崖,他四处乱抓,在绝望中仍希望能保住自己的性命,终于抓住一根小树,他抓着这个树枝坚持了几个小时,但是最后他实在抓不住了,随着最后一声绝望的哭喊,他松了手,落到了离树枝只有15厘米的地面上,如果他早点放弃这个挣扎,他就不用那么痛苦了。
放下,就如这个故事中的松手,并没有那么可怕。问问自己:在生活中坚守着哪些自己很害怕失去的东西?这个挣扎又让你付出了什么?能松开手吗?在下面的地面上等着你的是什么?这个跌落会有多深?如果放手了,你还能活下去吗?
2.减少苛责
如果对自己和他人总是很苛责,这一般都指向一些尚待解决的痛苦。这是过去的一些事情,在持续干扰着心智的平和,找出自己不安全感的来源,帮助自己坦诚的,毫不隐瞒的处理这些问题。
晓丽从小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里,这种不安全感,在内心深深扎根,当她感受到不安,没有受到保护时,她就很容易斥责他人。她经常借由批评他的下属,来让自己感觉到安全。
后来她借助一些问题,比如:在哪些情况下,我难以接纳自己?我能做哪些改变来让自己感觉更稳妥、更安全?通过这样的探索,晓丽慢慢发现,遇到意见不合的时候,她就有被抛弃之感,所以就很容易发火。后来,她逐渐接纳意见不和并不是分离,又通过心理治疗,安抚了内在的小孩,安全感上升的晓丽不再苛责他人了。
3.记住:经历痛苦才能成长
人说:痛苦都是包装难看的礼物,痛苦是我们最伟大的老师之一。最深的伤口常常会产生最强大的力量。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
阿强从小经常受到欺负,那些痛苦的记忆让他更能理解生活中弱小者的心理。后来阿强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不仅将自己的痛苦转变为成长的养料,而且变成了一个很强大、很能接纳、很包容、很有爱的一个人,并为他人带去疗愈的力量。
4.找到让你感觉契合的地方
找到能接纳我们的人时,我们才能接纳自己。
我们每个人在家中都,展现很多自己的缺点,但即便是有这么诸多的不完美,依旧会被家人接纳、会被欣赏、会被爱。所以家使让我们感到安全,家是让我们接纳自己本来样子的地方。但也会有一些父母例外,不能按照孩子本来面目接纳他们,当孩子不能满足自己对完美的追求时,就会“砰”的一声关闭沟通的大门。
尽可能的让家成为每个人的避风港湾,让每个人的本来样子在家中都能够被接纳。
5.花时间来独处
独处的能力是我们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必要条件,直到我们学会了,如何舒服的跟自己独处,我们才能舒服的跟他人共处。
我们可以自己去散步;读一本书;在杂志或日记里给自己写信;自己开车出去;睡个午觉;也可以跟自己对话。
小兰一直都有一个习惯:面对压力,或是受到挑战的时候,她就会走进卫生间,看着镜子,仿佛看到父亲在后面盯着她,于是,他就用父亲自信的声音在内心对自己说话:你能做到的,小兰。仿佛父亲真的在房间里跟小兰在一起,并说:我相信你,你总能应对每一个挑战。
通过这样的内在对话,小兰每次都能战胜困难和挑战,继续追逐梦想。
6.慢慢来
做到接纳并不容易,需要分阶段的提高。
接纳自己只是第一步;接纳他人是同样的矛盾和复杂是第二步。你不仅仅要接纳他人和他们所有的缺点和复杂性,你还不得不接纳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甚至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你的看法。
假如你给孩子设定的未来梦想并不是他们的梦想,你能接受孩子要走的路吗?假如你的孩子要选择你并不看好的艺术之路,你能无条件的支持他,帮助他实现梦想吗?
我没那么好,你也没那么好,但是,这都没关系。
如果能知道不想与人分离的需要有多深,就能明白有多么害怕与众不同,多么害怕离开人群几步之外。
——埃里希.弗洛姆
天气:今天下了一天的雨
地点:书房
这是春雨每天一本书的第14天持续更新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百幅计划:44/300
如何接纳呢?
1.放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独自在夜间行走,突然发现自己正滑入一个悬崖,他四处乱抓,在绝望中仍希望能保住自己的性命,终于抓住一根小树,他抓着这个树枝坚持了几个小时,但是最后他实在抓不住了,随着最后一声绝望的哭喊,他松了手,落到了离树枝只有15厘米的地面上,如果他早点放弃这个挣扎,他就不用那么痛苦了。
放下,就如这个故事中的松手,并没有那么可怕。问问自己:在生活中坚守着哪些自己很害怕失去的东西?这个挣扎又让你付出了什么?能松开手吗?在下面的地面上等着你的是什么?这个跌落会有多深?如果放手了,你还能活下去吗?
2.减少苛责
如果对自己和他人总是很苛责,这一般都指向一些尚待解决的痛苦。这是过去的一些事情,在持续干扰着心智的平和,找出自己不安全感的来源,帮助自己坦诚的,毫不隐瞒的处理这些问题。
晓丽从小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里,这种不安全感,在内心深深扎根,当她感受到不安,没有受到保护时,她就很容易斥责他人。她经常借由批评他的下属,来让自己感觉到安全。
后来她借助一些问题,比如:在哪些情况下,我难以接纳自己?我能做哪些改变来让自己感觉更稳妥、更安全?通过这样的探索,晓丽慢慢发现,遇到意见不合的时候,她就有被抛弃之感,所以就很容易发火。后来,她逐渐接纳意见不和并不是分离,又通过心理治疗,安抚了内在的小孩,安全感上升的晓丽不再苛责他人了。
3.记住:经历痛苦才能成长
人说:痛苦都是包装难看的礼物,痛苦是我们最伟大的老师之一。最深的伤口常常会产生最强大的力量。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
阿强从小经常受到欺负,那些痛苦的记忆让他更能理解生活中弱小者的心理。后来阿强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不仅将自己的痛苦转变为成长的养料,而且变成了一个很强大、很能接纳、很包容、很有爱的一个人,并为他人带去疗愈的力量。
4.找到让你感觉契合的地方
找到能接纳我们的人时,我们才能接纳自己。
我们每个人在家中都,展现很多自己的缺点,但即便是有这么诸多的不完美,依旧会被家人接纳、会被欣赏、会被爱。所以家使让我们感到安全,家是让我们接纳自己本来样子的地方。但也会有一些父母例外,不能按照孩子本来面目接纳他们,当孩子不能满足自己对完美的追求时,就会“砰”的一声关闭沟通的大门。
尽可能的让家成为每个人的避风港湾,让每个人的本来样子在家中都能够被接纳。
5.花时间来独处
独处的能力是我们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必要条件,直到我们学会了,如何舒服的跟自己独处,我们才能舒服的跟他人共处。
我们可以自己去散步;读一本书;在杂志或日记里给自己写信;自己开车出去;睡个午觉;也可以跟自己对话。
小兰一直都有一个习惯:面对压力,或是受到挑战的时候,她就会走进卫生间,看着镜子,仿佛看到父亲在后面盯着她,于是,他就用父亲自信的声音在内心对自己说话:你能做到的,小兰。仿佛父亲真的在房间里跟小兰在一起,并说:我相信你,你总能应对每一个挑战。
通过这样的内在对话,小兰每次都能战胜困难和挑战,继续追逐梦想。
6.慢慢来
做到接纳并不容易,需要分阶段的提高。
接纳自己只是第一步;接纳他人是同样的矛盾和复杂是第二步。你不仅仅要接纳他人和他们所有的缺点和复杂性,你还不得不接纳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甚至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你的看法。
假如你给孩子设定的未来梦想并不是他们的梦想,你能接受孩子要走的路吗?假如你的孩子要选择你并不看好的艺术之路,你能无条件的支持他,帮助他实现梦想吗?
我没那么好,你也没那么好,但是,这都没关系。
如果能知道不想与人分离的需要有多深,就能明白有多么害怕与众不同,多么害怕离开人群几步之外。
——埃里希.弗洛姆
天气:今天下了一天的雨
地点:书房
这是春雨每天一本书的第14天持续更新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百幅计划:44/300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