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脑洞大开的创意,都是怎么来的?

 我来答
温屿17
2022-06-08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6.3万
展开全部
过去一年,这家名叫柳叶刀的烧烤店刷爆了朋友圈,成了医学生来北京必去的“5A级景点”。

这家店是由十多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毕业的医生校友们开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医生群体。他们以外科手术刀“ 柳叶刀 ”的名称来命名这家店,而且规定:近5年内SCI、SSCI、CSSCI(我也不知道是啥,反正发表的文章能被检索就相当了不起了)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到店消费有优惠,这一举动引得医学顶级杂志《柳叶刀》的主编都慕名前去,对这帮年轻医生的创意赞口不绝。

细想一下,从取名到定位到活动,这家店都让人眼前一亮,很想前去尝试。

这么好的创意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我们遇到问题时,常常挖空心思都想不出一个好点子?我们怎样才能像这帮优秀的医生一样,在日常工作中发掘出创意?

最近写听书稿,遇到了台湾作家詹宏志在1986年出版的一本书——《创意人》,这本书早已绝版,我在旧书网上高价淘到了仅有的一本,薄薄的,排版有点乱,装帧也不精美。用了一个上午读完,不禁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让我们惊叹脑洞大开的创意其实也是有章法可循的。

作者詹宏志,是台湾著名作家、编辑、出版人、电影人,这些身份无一不对创意有着极高的要求。《创意人》一书就是作者总结自己多年的创意工作经验,挖掘出一套创意背后的原则与方法,用通俗的、直白的语言,辅以大量的案例,讲给读者听。

《创意人》中,詹宏志将创意的来源归纳为四类:发明、组合、变形、符号;将影响创意产生的技术因素归纳为三种:血统主义、直线主义、逆变心理。最后,提出了训练创意思考能力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累知识和阅历,尔后改变思考问题的风格,将这些知识和阅历调动起来,刺激创意的产生。

我们确实不能否认创意天才的存在,但对普通人来讲,那遥不可及。所以我们更关心的是,这背后有没有什么规则,是可以通过学习去掌握的。作者詹宏志对创意进行了归类,他认为,我们生活里的大多数创意其实可以归为以下四种:发明、组合、变形、符号。

所谓发明,就是从无到有的创意,比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作者认为这类创意虽然看起来是灵感一现,但其实在出现之前已经在脑海中孕育很久,只是恰好在那个时刻,量变产生质变,跳出脑海而已。

组合,简单来说,就是将两个不相干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比如,红茶和牛奶组合在一起就是奶茶,打电话和走路的需求组合在一起,产生了手机。但也不是随便两个东西就可以拿来组合,搞不好会闹出笑话,只有理清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组合出创意。

变形,是换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眼前熟悉的事物,企业业务扩张多采用这种方式。比如,一家公司,最开始业务只限于在网络上销售手机,如果扩大视角,就可以销售全部电子产品,再扩大,就可以是一个全品类的电商。

最后一种,利用一切符号,比如声音、文字、颜色、线条来传达创意。比如很多企业的Logo,用图形的方式告诉大家它是干什么的,再比如,龚琳娜的神曲《忐忑》,就是用运用声音的创意。

下次看视频遇到广告,逛街看到店铺的Logo,等公交的时候看到车站的公益海报,不妨试着归类一下,猜猜看它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

影响创意产生的因素有很多,社会的、性格的、技术的。如果一个社会过分强调权威,打击创新,那么社会中每个人的创意能力都会受到阻碍。另外,心理学家们还发现,固执、呆板的人往往缺乏创意,而生性活泼的、好奇心强的人往往更有创意。这里的技术因素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错误的认知也会影响创意的产生。前两个因素对创意的影响都不小,但不容易改变,对个人来说,要提高创意能力只有改变技术,即对事物的认知。

影响创意的技术因素有三种:血统主义、直线主义、逆变心理。

血统主义者认为每个事物都有一个正统,互相之间不能有交叉。比如,红茶是红茶,牛奶是牛奶,两者混合在一起?不行!按照血统主义者的逻辑,这世界上很多东西是不会出现的,随身听、手机、运动耳机、低因咖啡、素肉餐厅等等都是组合而来的产品。

直线主义者认为事物是朝着一个方向沿直线发展的,比如,过去几年手机是越做越大的,那未来也会顺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越做越大。但实际并非如此,可能在某个时刻,就会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比如手机发展到5.5英寸之后,各手机厂商开始注重厚度,大家比拼的不再是大小,而是谁更薄。直线主义者的这种思维模式,会让他们在事物发展的关键时刻,因错误的趋势判断而失去良机。

逆变心理是一种拒绝改变的心理,这种心理会极大地限制一个人的创意,尤其是在如今整个社会都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怀有逆变心理会让一个人沉溺于过去,跟不上时代,而越是这样,就越难理解和接纳新生事物,思维僵化,更不会有新的创意。

对创意人来讲,以上三种思维模式都是危险的,必须要摒弃。

其实不管哪类创意,都离不开大量的知识和阅历,发明背后是长期的积累,组合需要有东西可组,变形、符号也不例外。因此训练创意能力的第一关,就是积累素材。有了素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摒弃危险的思维模式,改变思考风格。

积累素材靠的是观察和记忆。

观察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有意识的练习才能掌握的。作者推荐了一个练习方法叫巴黎司机训练法,就是把乍看起来一样的事物描述得与众不同,要完成这项任务,就得强迫自己用心地、仔细地观察。我们平时可以在工作的间隙,观察办公室里每个人打电话时候的表情,等公交车的时候,观察每个人等待时候的神态等等。练习一开始可能会比较困难,需要经常提醒自己进入观察的状态,等习惯形成以后,观察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观察之后,需要做的是把观察到的画面用图像的方式记下来。相比语言记忆方式,图象记忆能够记住更多细节。比如,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用语言记忆就是,一位妇人,坐姿优雅,笑容慈祥,背景是幽深的山水,而用图象记忆就不一样了,除了妇人的形象,色彩的运用,边线的处理,背景的透视都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有了素材,接下来要做的是改变思考风格,调动大脑中的素材,刺激创意的产生。作者提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抗拒习惯法、科幻小说训练法、重新定义训练法、创造性模仿等等,我们以科幻小说训练法为例。

先虚拟出一个情境来,然后尽情地展开想象。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就是这样开场的,小说的主角萨摩札是一个小职员,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爬虫,之后的故事就从这个假设展开,他惦记家人,愿意为他们付出一切,然而,在家人眼中,他只是一只虫,最后他被折磨至死。

科幻小说的结构用一个话描述就是,如果……将会……“如果”部分容许我们做出各种违反常情、违反常理的假设,“将会”部分要求我们尽情地释放想象力,进行各种推理。比如,“如果当初没有发明手机,人类今天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未来水资源耗尽,人类将面临什么?”

其实改变思考风格的方法有很多,作者提到的这些也不见得对人人适用, 重要的是接受这种概念,跳出思维的墙,克服认知上的误区,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度,然后强迫自己去练习,大量地练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