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 我来答
海猎o
2022-06-24 · TA获得超过99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5万
展开全部

  隋文帝为了稳定经济,提出许多政策,使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都有成长,为什么隋朝经济繁华呢?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隋朝经济繁华的原因

  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隋朝的历史

  建立隋朝

  北周于577年灭北齐,统一华北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奢侈浮华,沉缅酒色,政治腐败,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杨坚扶持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以大丞相身份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与益州总管王谦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联合叛变反抗杨坚,爆发尉迟迥之乱。但被杨坚所派的韦孝宽、王谊与高颎等人平定。581年3月4日,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即隋文帝,建国隋,北周亡。

  平定全国

  隋文帝意图南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南朝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国的军事储积,使陈国损失惨重,而又疲惫不堪。隋文帝于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587年10月26日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隔年发动隋灭陈之战,隋文帝命杨广、杨俊与杨素为行军元帅;杨广为总主将、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陈。

  杨素率水军从巴东顺长江东下,与荆州刘仁恩军联合占领延州(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江中)等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东援建康之中游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 春节 )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钳击建康,与宇文述军包围建康。589年2月10日,联军进入建康城,俘陈后主。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岭南地区受冼夫人保境据守。590年9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

  至此,隋朝结束西晋永嘉之乱以来二百八十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中国的大一统。人才济济的隋朝融和关陇世族、关东世族及江南世族,有擅长谋略的高颎、总管政事的苏威,擅长军事的韦孝宽、贺若弼与韩擒虎、还有刘昉、郑译、李德林、元谐、元胄、宇文忻等重臣,形成一个有力的集团。

  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在位开皇年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隋文帝为了巩固政权,在政治方面废除北周的六官,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地方制度去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重整地方制度以及平定南朝陈后没收天下武器,这些都削弱地方势力,进而巩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为了抑制世族,下令正式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设立科举制度以公平的选拔人才。迁移关东世族与江南世族到大兴城,以加强控管。

  政治方面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一面躬行俭朴 ,一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 措施 。由于他明白到”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之道理,所以由他辅政时开始,就提倡生活节俭,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织成的衣领,居然搜遍宫殿,都找不到。这种躬行节俭,使人民的负担相应得到减轻,而且有利于各项措施的推行。

  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文帝本人又躬身节俭,整饬吏治,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又裁汰地方冗员约十分之三。他还宽简刑法,删减前代的酷刑,制定隋律,使刑律简要,“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经济方面

  仿北魏的均田制,实行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如改成丁年龄为二十一岁,受田仍是十八岁,服役少三年。又改每岁三十日役为二十日,减调绢一匹(四丈)为二丈等。此外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开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 万,是唐朝的最高值)。为积谷防饥,故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开凿广通渠,自大兴引渭水至潼关,以利关东漕运。

  学术 文化

  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他有鉴于长期战乱,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缣一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为广置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也促进了 教育 、文学的发展。为明全国教化,恢复华夏文化之正统,文帝下诏制订礼乐,以提升国家的文化素质。

  军事方面

  鉴于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侵扰北周、北齐。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

  正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隋在文帝统治的最初二十多年间,政治 清明 ,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不生,社会呈现了一片繁荣,历史称为“开皇之治”。开皇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是隋朝的极盛时期。

  开皇之治和隋朝盛世到隋文帝后期逐渐衰退。隋文帝晚年对刑法提倡严苛重刑,改变了开皇前期无为而治的政策,对功臣故旧也心怀猜忌,大杀开国功臣与将领。隋文帝趋于刚愎自用,以法家治国(和秦始皇时期相似),不肯关怀百姓,使得他与大臣关系越来越远,成为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远因。

  隋文帝本立长子杨勇为太子,由于杨勇好奢侈,文帝不满,渐渐失宠。而次子杨广与大臣杨素阴谋揭露杨勇的“阴事”,渐获杨坚信任。600年隋文帝改立杨广为太子,604年8月13日,杨广发动仁寿宫变,隋文帝突然去世,其后杨广即位便把杨勇和其他兄弟处死。604年8月21日,杨广继位,即隋炀帝。

  盈满之国

  隋炀帝初期国力仍然兴盛,隋炀帝经营东都、开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带动关中地区与南北各地区经济与贸易发展;并对四周国家展开征讨威服,扩张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本身急功好利并且暴虐,使得这些作为对社会反而造成破坏。由于长安位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604年隋炀帝派杨素、宇文恺于洛阳兴建东都,并在第二年迁都洛阳,以掌控关东与江南经济,在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大粮仓以备荒年时所使用。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宫城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沟通江南经济地区、关中政治地区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与经济发展,隋炀帝推动隋唐大运河的建造。大运河带来许多好处:将中国重要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许多商业城市,其中江都(今扬州)更成为隋朝的经济重心;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有人认为这使得中华文明成为有机体的整体文明。然而,由于隋炀帝急促兴建大运河,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受冻挨饿,加上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占全部一半以上。605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607年隋炀帝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太行山开凿驰道达并州,并向附属的突厥启民可汗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早在隋文帝时期,在朔方、灵武等地修筑长城。608年隋炀帝出巡榆林时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于榆林至紫河(今内蒙古、山西西北长城外的浑河)开筑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可汗。在政治制度上,隋炀帝改革官制与租调制度,并开始设进士科,这些都创新典章制度。

  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资,四处征讨,过度耗费隋朝国力(以对高句丽的战争最剧),为隋朝带来了衰亡。隋初,突厥汗国十分强大,时常侵扰内地,隋朝被迫修长城,重兵驻守(详见隋与突厥之战)。582年5月突厥率四十万大军,杀入长城。583年4月隋军分八路北伐突厥。隋将长孙晟用离间之计,使本来已经在北周时期分裂为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的突厥汗国互相攻战。599年东突厥突利可汗战败降隋,611年西突厥处罗可汗亦降隋朝。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基本解决北方外患。除了北方外,位于陇西青海一带的吐谷浑汗国,也时常入侵隋朝。596年隋文帝派光化公主与吐谷浑和亲以安抚之,608年隋炀帝派军占领吐谷浑,史称隋与吐谷浑之战。隔年隋炀帝西巡张掖,置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西海(今青海湖西)、鄯善(今新疆若羌)与且末(今且末西南)四郡。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大臣纷纷朝见隋帝,各国商人云集张掖进行贸易。

  602年,隋文帝派交州道行军总管刘方率兵南下,刘方随后遣使劝降,后李南帝李佛子因畏惧而率军投降,被刘方缚送隋都长安,与其他将领一同被斩首,北越南地区遂受隋朝统治。隋炀帝时,605年,隋群臣有言林邑国多奇宝者林邑,隋帝乃授刘方驩州道行军总管,领兵击败林邑。

  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与新罗是隋朝的藩属国,他们希望能借助隋朝的力量制服高句丽。当时倭国(即日本,时为飞鸟时代)正值改革派的圣德太子执政,他派遣隋使以学习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两国之间虽然因帝王称呼问题在外交上发生“礼仪之争”,但并未严重影响双方关系。隋朝征讨高句丽,是因为高句丽意图扩张势力;而隋朝希望建立朝贡体制,高句丽不听号令,于是双方兵刃相见,史称隋与高句丽的战争。隋朝总共对高句丽发动四次征战,导致数百万人丧生,引起国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其中在第四次攻高句丽时爆发隋末民变,隋将相继叛变,隋朝趋向灭亡。

  但亦有一说指军队开始时无法攻下高句丽的原因为鼠疫,隋军先前连破契丹、吐谷浑等,士气正值顶峰,高句丽难有实力抵抗,而612年时有大疫,隋朝军队战斗力大减,去者多无生还,人民视高句丽为一去不还,宁做反亦不去高句丽。

  隋末民变

  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严重的统治危机,早在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就因为抗拒府兵制的征召而爆发了四次民变,但是被隋军迅速镇压。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关东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豫州道、冀州道、兖州道)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王薄率众于兖州道的长白山(山东章丘)发动民变,抵制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唱出著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关东的豫州道、冀州道、兖州道、青州道和徐州道,不久被隋军镇压。613年刘元进据吴郡,自称天子,同年被灭。直到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举兵叛变,隋朝的达官子弟纷纷参加,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叛乱。

  当时群雄割据,数量繁多,主要势力如下:

  河南地区有翟让、李密的瓦岗军。616年翟让在李密建议下,攻破要塞金堤关(河南荥阳东北),打下荥阳诸县。617年瓦岗军又攻破距东都洛阳的粮食存库兴洛仓。由于李密擅长作战,翟让让位给他。李密自封魏公,建国魏,以洛口为根据地。随后占领回洛仓,直逼洛阳城下。然而内部纠纷使得李密杀翟让等人,最后投降越王侗。

  河北地区有窦建德的叛军,616年窦建德领导河北叛军转战河北各地,占据冀州大部分地区,两年后自封夏王,建国夏。

  江淮地区以杜伏威、辅公祏较强。613年两人在齐郡(今山东)举兵叛乱,随后南下到江淮南地区发展。617年占领高邮,切断南逃江都(今江苏扬州)的隋炀帝与北方的联系。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

  军事重镇并州地区有李渊,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发动自晋阳起兵兵变,不久攻克长安,617年12月18日,拥立代王侑为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此举更引致隋军失去后援之地,进退失据,首都失守更引致隋军人心惶惶,十居其九都投降唐朝或其他的地方起义集团,间接使隋朝走上全面灭亡之路。

  南方最大势力为萧铣,617年萧铣与董景珍、雷世猛等举兵反隋。隔年称帝,建国梁,定都江陵。其势力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北达汉水。

  其他尚有616年李子通据海陵;林士弘据虔州。617年刘武周据马邑,自称太守。梁师都据朔方,自称梁帝。郭子和据榆林,自称永乐王。李轨据武威,自称河西大凉王。薛举据天水,自称秦帝。刘、梁、郭都依附突厥。

  隋廷在此局势下迅速的土崩瓦解。早在616年,隋炀帝命越王侗留守东都,自己率众前往江都。他下令筑丹阳宫,准备迁都丹阳(今南京)。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大多是关中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北逃关中。618年4月10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弑隋炀帝,拥立杨浩为帝。618年6月12日,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618年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建立唐朝,为唐高祖。中原地区得知炀帝死讯后,618年6月22日,洛阳守将元文都、王世充等拥立越王侗为帝,即隋恭帝(后世称皇泰主)。九月,宇文化及又弑秦王浩自封许帝,建国许。619年二月宇文化及被唐将李神通与夏王窦建德联合剿灭。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废杨侗,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619年5月25日王世充自立为帝,建国郑。

  建立后隋

  620年,东突厥汗国的处罗可汗派人迎接萧后及杨氏后裔政道来东突厥,立政道为隋王,把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人交给政道管治,建立“大隋”,史称后隋。“有众万人,置百官,皆依隋制,居于定襄”。杨政道是隋炀帝的孙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630年,唐朝出兵灭亡东突厥汗国,另外分兵攻破定襄,后隋灭亡。杨政道和萧后返回唐朝,唐太宗封政道为员外散骑侍郎,后以病卒。
 

隋朝相关 文章 :

1. 隋朝的建设有哪些

2. 隋朝猛将罗士信简介

3. 中国历史上十大皇帝

4. 隋朝太子杨勇的悲情历史

5. 隋朝王世充生平和评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