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是什么菜
佛跳墙是属于闽菜,是一道高端的食物,极少数的人吃过真正的佛跳墙,高端在于它所选择的食材,是海参,蹄筋,墨鱼,鲍鱼等,它们混合在一起,加上绍兴酒和高汤用文火慢慢烹饪而成。
佛跳墙一般使用绍兴酒坛效果是最好的,否则对它的味道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需要把所有的食材都放入坛子之中,然后加上料酒和高汤,使用文火慢慢炖上十几个小时。
1990年,“佛跳墙”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
2002年,“佛跳墙”在第十二届全国厨艺节中获中华名宴。
2022年2月,入选国家《地标美食名录》。
“佛跳墙”的相关饮食文化
在众多的福州菜式里,集山珍海味为一身的“佛跳墙”有具备了闽菜的一个显著特征——“汤菜”。这种汤菜,乃是富于汤汁的菜,而非菜汤,它在福建饮食中的地位仿佛两汉以前的“羹”。其种类很多,边吃边喝,与其他地区的宴席往往把清淡菜汤作为饭前酒前润喉用的习惯大异其趣。“佛跳墙”里的鲍鱼、鱼翅等物,单做一道菜肴亦是上品,何况“杂烩”一处呢?明代末期的大太监刘若愚曾经在《酌中志》记载,天启皇帝(1620-1627年在位)就喜欢把炙蛤蜊、炒鲜虾、田鸡(青蛙)腿、笋鸡脯,海参、鳆鱼(即鲍鱼)、鲨鱼筋、肥鸡、猪蹄“共烩一处”。可见“佛跳墙”的食材根本不啻“御膳”级别。
“佛跳墙”的贵重,相比原料的价值,其实更在于烹饪过程中下的工夫。坊间传言,“佛跳墙”要做上三天三夜。大量的时间耗在备料上:鱼翅、海参的发、煮,鱼唇去腥,干鲍蒸烂切片,及至鸡、鸭、猪蹄、排骨、作为配菜的火腿肉的蒸煮,以及冬笋、冬菇、鱿鱼、淡菜等等的清洗。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熬、煮、炖、煨、烩、卤、焖、汆、炸的工序……所费人工相当惊人。
按照梁实秋的说法,当时某人“花了十多天闲工夫才能做成的这道菜”,故而才能“香醇甘美,齿颊留香,两三天仍回味无穷”。从这个意义上说,“佛跳墙”称得上是“厚积薄发”的低调奢华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佛跳墙 (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
2022-05-16 · 汽车新能源、机电维修、钣喷美等培训学校
说法一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20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周莲尝后,赞不绝口。问及菜名,该 官员说该菜取“吉祥如意、福寿双全”之意,名“福寿全”。
后来,衙厨郑春发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后加以改进,口味胜于先者。到郑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时,即以此菜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 ,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同时,在福州话中,“福寿全”与“佛跳墙”发音亦雷同。从此,引用诗句之意:“佛跳墙”便成了此菜的正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说法二
福建风俗,新媳妇出嫁后的第三天,要亲自下厨露一手茶饭手艺,侍奉公婆,博取赏识。传说一位富家女,娇生惯养,不习厨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她母亲便把家里的山珍海味都拿出来做成各式菜肴,一一用荷叶包好,告诉她如何烹煮 。谁知这位小姐竟把烧制方法忘光,情急之间就把所有的菜一股脑儿倒进一个绍酒坛子里,盖上荷叶,撂在灶头。第二天浓香飘出,合家连赞好菜,这就是“十八个菜一锅煮”的“佛跳墙”的来头了。
说法三
一群乞丐每天提着陶钵瓦罐四处讨饭,把讨来的各种残羹剩菜倒在一起烧煮,热气腾腾,香味四溢。和尚闻了,禁不住香味引 诱,跳墙而出,大快朵颐。有诗为证:“酝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其他说法
据说,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传经路过“闽都”福州,夜宿旅店,正好隔墙贵官家以“满坛香”宴奉宾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顿弃佛门多年修行,跳墙而入一享“满坛香”。“佛跳墙”即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