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什么要拜年?

 我来答
百度网友b2b89a4c8
2012-01-28 · TA获得超过84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1万
展开全部
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布啦布啦VJ
2012-02-02 · TA获得超过12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万
展开全部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0o青絲o0
2012-01-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相互走访祝贺春节,表示辞旧迎新的一种形式。

拜年这一习俗起源甚早,其详细情况虽不可确定,但宋代以前是肯定已有了。因为宋代的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感到互相登门拜年耗费时日,便改用名帖相互投贺。宋人周辉《清波未志》记载:新“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了明代,投寄贺年片来拜年之风更加盛行。文征明有《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性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到近代,拜年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既有用贺年片来拜年,又有互相登门道贺,也有的是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祝贺即“团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水果刀vh
2012-02-04 · TA获得超过1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相互走访祝贺春节,表示辞旧迎新的一种形式。

拜年这一习俗起源甚早,其详细情况虽不可确定,但宋代以前是肯定已有了。因为宋代的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感到互相登门拜年耗费时日,便改用名帖相互投贺。宋人周辉《清波未志》记载:新“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了明代,投寄贺年片来拜年之风更加盛行。文征明有《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性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到近代,拜年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既有用贺年片来拜年,又有互相登门道贺,也有的是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祝贺即“团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331d012
2012-01-23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9万
展开全部
1年是什么?最初的概念“年”是与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和人类生产的劳动的周期性相关联的,庄稼获得好收成,百姓们不免要庆祝一番,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节日。所以年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另一种传说是: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壮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
把“年”吓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到了大年初一,亲朋好友就互相拜访,祝贺没有受到“年”的伤害,逃过“年”的这一难关,所以“过年”又称“年关”,这也是拜年的由来。

2 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相互走访祝贺春节,表示辞旧迎新的一种形式。

拜年这一习俗起源甚早,其详细情况虽不可确定,但宋代以前是肯定已有了。因为宋代的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感到互相登门拜年耗费时日,便改用名帖相互投贺。宋人周辉《清波未志》记载:新“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了明代,投寄贺年片来拜年之风更加盛行。文征明有《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性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到近代,拜年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既有用贺年片来拜年,又有互相登门道贺,也有的是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祝贺即“团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