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期望?
这个和我国的历史有关,和我国的文化有关,和我们的传承有关,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有历史渊源的。
普通家庭的父母,由于环境、阶层、个人能力或认知能力的原因,不甘于生活困顿,不甘于劳顿辛苦,不甘于子女重走自己的老路,也是为了子女有更好的未来,宁愿自己苦一些、累一些,支持孩子读书学习,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改变自己或者家族的命运。
特别是如今,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标准,不是从能力、水平、修养、教养、素质来评判,而是更多地是看谁拥有更多的财富,看谁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看谁能够在财富的基础上说话气粗、有底气,处于羸弱的底层人也是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已。
大部分父母把期望寄托到子女身上。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本身事业上不是很成功,包括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文化层次等等。
所以很多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女重蹈覆辙,不让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
往往是对自己非常抠门,而把家庭的主要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到子女身上。当然了投入太多,肯定也希望有较好的产出回报呀。于是很自然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的期望值就很高了。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后有出息。
甚至能够光宗耀祖,比如在地方上获得一官半职,或者在财富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世间万物自有它的规律,子女的成长也一样。做父母的切不可拔苗助长,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子女身上。毕竟父母辈跟子女辈是完全不同的两代人,父母又怎么能按照以往的社会评价体系来衡量子女的发展轨迹呢?
在这个巨大的时代,做为父母的未必比自己的子女懂得多。或者说父母的经验在未来的几十年未必行得通。也许父母更应该向自己的子女学习,毕竟未来是属于年轻的一代,需要年轻人不断去创新,去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我觉得做为父母,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包容和理解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去尊重他们的选择。毕竟他们已经长大了,他们的人生需要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成长去经历。也许儿孙自有儿孙福呢。
二是从众心理。由于受到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们会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大多数人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家长普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从而形成一种群体意识。为了与群体意识保持一致,许多家长有意或无意地产生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
三是攀比心理。即通过与别人比较来提升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有了孩子后,“比孩子”成为家长的常见话题。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很多家长会期望孩子各方面都优秀,一旦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就会感到脸上无光。
这三种心理虽然动机不同,但都反映了家长的期待多是从自身出发,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而忽视了孩子的想法、个性特点与成长环境等。正确的教育理念应当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事实上,孩子具有独特的天赋和能力,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他们的人格理应受到尊重。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应当从孩子自身出发,考虑他们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
同时,对孩子期待过高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过高的期待容易给孩子带来种种心理上的困扰,比如,由于无法满足家长的愿望,产生焦虑不安、内疚自责的心理;由于力所不能及,导致自信心的丧失和学习动机的降低;由于对家长的过高期望感到不满,孩子出现对抗和逆反的心理,影响亲子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