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起源是怎样的?
经多年溯源研究,目前科学家多数认知艾滋病毒最早出现在约1920年代的非洲比属刚果金沙萨,由西非中部的黑猩猩传给人类,后来艾滋病毒由此处开始蔓延全球。
1981年6月6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通报全球首宗艾滋病毒感染案例,自此人类便展开了与这头号传染病的漫长抗争。在艾滋病发现之初,医学界对其了解甚少,苦无医治对策,染病者只好受折磨至死。
直至1995年终首现曙光,鸡尾酒疗法的发明与广泛应用均延缓了大多数感染者的发病时间,使死亡率开始大幅下降。及至2010年代,科学家仍在进行大量研究与临床实验,以尽快找出彻底根治的方法。多数学者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20世纪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蔓延开来,至今已成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1981年首度证实以来,AIDS已夺取超过3,000万人的性命,使它成为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流行病之一,截至2011年6月底世界上约有6,4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每天平均有7,000宗新病例。
而在2005年便造成约300万人死亡,当中约57万是儿童,三分之一的死亡案例发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间接造成经济发展迟缓以及人力资本的匮乏,超越了疾病本身的层次,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使得社会议题更加棘手。
根据统计,每天有1,800名新生儿一出生就感染上艾滋病毒,45%的感染儿童在2岁之前死亡。
尽管目前研制的药物能够抑制病毒的活性及减缓病程发展,间接减少感染后的死亡率和发病率(morbidity),但副作用及局限仍很明显,且并非所有国家都有能力取得这些药物,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
当地却同时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病率(prevalence)较严重的地区,且事实上仍未有任何药物获得证实能根治艾滋病,因此艾滋病目前已是全世界疾病监测(surveillance)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国政府也透过立法试图控制传染的规模,并借由各种教育宣传手段,增加全人类对该疾病的认识。
HIV-1依病毒演化分析分为M(major)group、N(non-M, non-O)group及O(outlier)group。其中的M group病毒已遍布世界而造成全球性流行病毒。
而N group及O group则相当少见,多见于中西非,美国及欧洲则有少数案例,亚洲尚未发现。
若深入分析,可发现HIV-1的次亚型共有10种之多,分别为M group的(A, B, C, D, F, G, H, J, K)与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CRFs)组成。
HIV-2由于病毒效价较低及水平和垂直感染的比率较低,目前仅流行于西非,因此HIV-1的毒性与传染性均高于HIV-2。
HIV-1和其它在很多灵长类动物中发生的引起类似艾滋病的病毒有密切关系,并曾一度被认为是在二十世纪初期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尽管有一些证据表明在更早的一些个别案例中可能已经有艾滋病在传播了。但是传播的具体动物源、时间和地点(或者有多少传播来源)都是未知的。
与人类相同的HIV在非洲的小人猿(黑猩猩)中都有发现,但这并不能证明人类身上的HIV最早来源于黑猩猩,或人类和黑猩猩的HIV是从第三方获得的。
右边图片显示了非洲、美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的艾滋病情况。
迄今为止,全球仅有两例公认的艾滋病痊愈患者。
疾病症状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
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2024-10-3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