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对贾玲成功有这么大的意见呢?您怎么看?
认知问题
因为很多观众对贾玲从来是俯视的。当贾玲成功的时候,其实是打破了他们原本对贾玲的认知的,他们需要贬低贾玲,重新把贾玲贬低到符合他们认知的那个位置。我举个例子,贾玲、沈腾、宋小宝这三个喜剧演员。
网上上是很容易找到关于沈腾是不是台下很孤独压抑,不快乐这类讨论的。但贾玲和宋小宝,你肯定找不到几个人讨论他们俩是不是台上台下一个样。
因为观众是默认的,默认贾玲和宋小宝台上什么样台下基本差不多,他们下台是不是不快乐,这些是不用想的,但沈腾就不一样,因为沈腾的作品是深刻或者起码应该说是试图去深刻的,讨论社会讽刺这些题材并不少见,你通过作品就会知道沈腾一定是一个有思想的演员,所以即使沈腾在台上的形象可能有时候并不聪明,但你可以把他的喜剧形象和他本人分割开。
但贾玲宋小宝不是,他们的作品总是家长里短,不会试图输出什么价值观之类的,就是表达搞笑。如果你不去看他们的采访,不刻意观察他们,那你很容易陷入他们的人设假象里,作品里什么样,实际就是什么样的人。
演员的背后
不特意去关注,你不会发现贾玲是一个温和克制和疲惫感很重的人;你也不会发现宋小宝台下焦虑深沉,还有点不善言辞的内向。尤其是贾玲,她的作品包括了大量综艺,而综艺作为一种短平快的产业,她必须迅速搞笑并尽可能直白的让每一个观众都立刻反应过来笑点。也就是说,贾玲的话虽然搞笑,但一定不会有什么内涵。
同时由于综艺的真人秀性质,这里的舞台贾玲注定是一个真人和舞台形象让观众难以分割开的存在。再加上贾玲外型上会先入为主的让人觉得她“憨厚”,“笨拙”,“可爱”。总之特别的接地气,和那些会让人高看一眼的词语没啥联系。
转变
上面从小品综艺和外在形象三个维度分析了贾玲的舞台形象,已经很明显了,即使贾玲也因为综艺的表现被一部分人看到了她的高情商,但她在大多数观众心里仍然是表现得最肤浅最直白的那个舞台贾玲,没什么内涵、不深刻、接地气等等。
这些词很明显是带著评价者对被评价一方的俯视的。这里指的还是比较温和的观众,如果这个观众本身就是颜值派、或者天然对胖女人、年长女人有恶感,那他对贾玲的实际感受还要比我形容得更加瞧不起。
所以当观众对贾玲形成了固有认知,包括她原本的“小品咖”,“综艺咖”这些鄙视链末端的定位后,电影的成功几乎完全打碎了他们对贾玲的认知:她有深沉的思念和浓烈的情感;她的内心有不快乐、悲伤的一面;她有执导电影讲出一个打动人心的真挚的故事的能力。
她不再是小品咖、综艺咖,而是一个商业价值顶尖的导演、演员。这个变化和跨度太大,越是过去俯视贾玲的观众,越是认同需要对成功者仰视那一套的拥护者,而当贾玲要被仰视的时候,这个视角的落差、认知的落差必然是难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