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大小排列顺序是1、木星、2、土星、3、天王星、4、海王星、5、地球、6、金星、7、火星、8、水星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于2006年8月24日通过的新的行星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
与2006年之前提到的九大行星概念不同,在2006年8月24日千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干星被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相符。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成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恰好符合这一定义,并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认是一颗“矮行星”。所以冥王星被归为矮行星。从此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还有冥王星,有些“天文学家”私自将冥王星归为“矮行星”,但是难以自圆其说。
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干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草干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一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2023-08-25 广告
八大行星(8 Planets),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或⛢)。
行星的定义:一是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这个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清理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颗。
行星
行星是自身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一般来说来行星需要具有一定的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以至于它的形状大约是圆球状,质量不够的被称为小行星。“行星”这个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行走一般。
太阳系内的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人类经过千百年的探索,到16世纪哥白尼建立日心说后才普遍认识到: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则构成了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系——太阳系的主要成员。
行星本身一般不发光,以表面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在主要由恒星组成的天空背景上,行星有明显的相对移动。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以下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