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与孔子
古代,世界上有两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中国是孔子,在希腊是苏格拉底(Socrates),两人至今尚为世人称颂不已。
一一个历史上的巧合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Plato)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处。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生于西元前四六九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恰当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即西元前四七九年);苏氏于西元前三九九年(我国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我国的孔子名丘,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这一个不大相称的面庞,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可能比孔子更丑。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TheStoryofPhilosophy)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注一)。有的书上更说他有一个便便的大腹,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自然是够难看的了。第三、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适在周室式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所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City-States)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继续不断。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诚,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
二幽默风趣的性格
苏格拉底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的职业是雕刻,母亲是一个产婆。少年时期他曾抱着继承父业的理想,一度学习雕刻,终因没有兴趣而中止。但喜欢研究哲学、天文和几何。苏氏的妻子名叫灿蒂柏(Xanthippe),颇有悍名。夫妻的感情并不和睦,因为这位大师终日坐在雅典的大街上,或在神庙前,和一般青年讲学论道,既不要束修,也没有其他谋生的职业,从不关心自己的妻小。所以在妻子的眼光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是一个只带回麻烦而不带回面包的懒虫。苏氏常自称为「牛虻」,他的妻子也这样叫他。牛虻是吸牛血的蝇子,她竟将丈夫比做家中的吸血鬼,平时夫妻间勃溪常起;可是每当灿蒂柏大发雷霆的时候,这位大哲学家总是默默的 *** ,使强悍的妻子常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据说有一次,在苏氏仍作无言的 *** 时,他的妻子气闷不过,在盛怒之下,将一桶水泼浇在丈夫的头上,这位大师只微笑着说:「我知道在阵雷之后,一定会有疾雨的。」
其实,他们夫妻的感情并不如想像的那样坏,平时虽不免常有勃溪,但一到紧要关头,夫妻的真情便会自然的流露出来。当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消息传到他妻子的耳朵里,灿蒂柏便痛哭不已,泪流满面。到这个时候,这位哲人仍然很轻松的对他的弟子们说:「你们劝她回家吧!我一生最怕见女人流眼泪了。」她的妻子哭着说:「苏格拉底,你是冤枉的呀!你不能无罪而死啊!」却想不到他回答说:「我无罪而死,死得很光明磊落啊!难道要我有罪而死吗?」
苏格拉底是天生的幽默大师,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当他面临死亡的一刹那,他的弟子们都痛哭失声,他仍然是妙语如珠,冲淡了不少的悲哀气氛。有一位弟子劝他在临死前换下那件破旧的长袍,他坚持不肯,同时说:「我生前即穿着这件破旧的衣服,难道穿着它,死后不能见上帝吗?」他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克雷多(Crito)说的:「克雷多,我还欠阿克勤比斯(Asclepius)一只雄鸡,请别忘记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