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石历史是什么
灵璧石的开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尚书?禹贡》载“泗滨浮磬”;殷商时期有灵璧石雕制宫廷乐器——虎纹石磬的记载;《晋书》载:“皇帝勒令镇西将军谢尚来灵璧采磬石以备大乐江左……。”
灵璧石的收藏和赏玩称得上是盛名久享。
自古以来,有名的藏石家无不藏有灵璧珍品,有文献记载的就有苏轼的“小蓬莱”、范成大的“小峨嵋”、赵孟頫的“五老峰”。
风流帝王李煜钟爱“灵璧研山”;宋徽宗还为常把玩的一枚灵璧小峰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镌于峰侧,并钤御印。
明人文震亨撰写《长物志》,也有“石以灵璧为上”的评判。
明朝王守谦《灵璧石考》一文称:“海内王元美(世贞)之祗园、董元宰(其昌)之戏鸿堂、朱兰嵎(之藩)之柳浪居、米友石(万钟)之勺园、王百A(穉登)之南有堂、曾莲生之香醉居、刘际明之吾石斋、刘人龙之梦觉轩、彭政之啬室,清玩充斥,而皆以灵璧石作供。”
历史上对灵璧石曾有两次较大规模的开掘和收藏。
一次是北宋中后期,先是当地人采石筑园,或为清供,经苏轼、米芾等称扬,名声愈噪,直到徽宗修筑艮岳石,达到 *** 。
此后少有人问津,直到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御史张鸿来灵璧觅石,于雨后在山涧沟壑中采得几方,以此为端,又开始了一轮挖坑取石的热潮。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收藏热则是有史以来的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