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意象-优秀散文

 我来答
得书文化
2022-07-08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诗歌,除了在形式上要讲究节的均齐、句的匀称、押韵等外还要注意在意境的塑造和意象的选择。在这里先谈谈诗歌的意像。

  “意”是意念、意思、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心理特征,“象”是形象、实体、现象,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意象,顾名思义是“有意之象”,因此有必要将意象锁定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空间。诗歌是靠意象说话的,失去意象则诗歌不再有诗性意味的凭借点。六朝时期已经有了意象的概念,可是唐以后被新起的意境的概念给淹没了。中国诗学再度关注意象,是在引进美国意象派诗歌以后。

  意象和意境非常容易搞混,但二者毕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区别点在“象”和“境”的差异。“象”是通过语言体现诗人意志的实体,“象”随意变而变。它倾注了诗人的情感或意志。如果倾注的是情感,就是“移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把自己的溅泪、惊心移植到花鸟上了,这样的花鸟就是有情(意)之象。所以意象是心理实体或心理空间,当诗歌表达了意象,诗人就回到了“语言的家园”。“意境”的“境”,不仅表达与意象相似的“意志的实体”的意思,但更多地被语境化和虚拟化了。这主要是受到佛教入土中国的影响有关系。佛教倡导境界,唐王昌龄首创境界一词,唐人司空图、皎然都把意境视为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段,客体为境,主体为意,主客合一即为意境,所以意境更多意指诗歌的一种状态、一种效果。

  中国的诗歌中有许多意象是经常用到并具有代性的。如:“柳”,谐音“留”暗含“留恋、挽留”之意,常出现在送别的诗中,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有“折柳”;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莲,与“怜”音同,“怜”即有“爱”的意思,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月亮,用以烘托情思常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类似的例子很多,在这儿不能一一列举。

  诗歌是侧重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中感情的具体外化是通过意象的选用来完成的,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优美巧妙的意象是一首成功的诗篇佳作所必须的要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