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小学数学中怎样运用教学原理
今后的小学数学中怎样运用教学原理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路化、资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时代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资讯科技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新的形势下,掌握现代资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资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能有效的运用资讯科技,进行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资讯科技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题时,先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组合图形”间相结与内含的关系,再由观察计算机网路展示的各种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提出:如果要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想?学生回答,看该实物图近似于什么图形,就运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机将实物图变化为规则图形后再提问:现在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发现尽管变化成规则图形,但因为没有学习过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故还是无法计算。此时我就追问: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议论纷纷,有些说我们先要把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并利用相加或相减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最终师生共同归纳出“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课题的提出是通过计算机网路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后,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想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种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
三、利用资讯科技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汇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变“授鱼”为“授渔”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开启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例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汇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尽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 *** ,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 *** 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运用CAI进行教学
数学,就在教材基础上理解消化就可以了,课后题目,看看,做做,没必要搞课外的东西,课内的都掌握不好就是白费功夫。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ppt进行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不但可以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而且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认为使用术越多效果会越好,甚至滥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导学功能,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以下是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鲁迅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静态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单调、枯燥。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变静为动,声情并茂,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用动画引出猴子分西瓜,一个西瓜两只猴子平均分,每人( )个,这时无法用整数表示,学生产生疑问,新课自然展开。二、把准辅助时机,促进主动发展。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处理,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1.使概念清晰化。例如:行程问题的教学中,要明确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运动出发的时刻是同时还是不同时等,诸如此类的抽象概念,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 *** 学生注意,并创设按题意配制的动画演示情景,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2.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提供了“割补实验法”但难以具体操作,很多学生对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适时汇入,恰到好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但必须注意适时汇入,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思维困惑处或关键处适时汇入电教媒体,把多媒体用在掌握知识的“刀刃”上,才能做到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又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主体突出,和谐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声音、色彩、光线、形状的和谐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的教学环境。但运用时要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使其逐步成长为社会生活的行为主体。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而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从新课的汇入、知识的传授、巩固题材的出示、作业的布置等,全部采用多媒体技术。课堂的全过程是多媒体“一厢情愿”,把学生当成一个可随意往里填装知识的袋子,学生处于消极接受地位,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五、相互补充,和谐统一计算机多媒体虽然有着其他电教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不同的教学手段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和特点,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只有把计算机多媒体同其他电教媒体及传统手段相互配合使用、相得益彰,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的说,当教学内容呈静态的时候,可选用录影机;当教学内容需要展示覆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络的过程时,可选用计算机多媒体;而有些时候传统手段将收到比多媒体更好的效果,那就采用传统手段。这样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机配合,利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相互补充,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实了教学容量并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六、注意适度性原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益,但凡事要讲究一个“度”,特别是多媒体的应用更应把握好“度”,防止供大于求,产生副作用。那种希望通过多媒体技术代替教师的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综上所述,运用CAI技术,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使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选用多媒体时既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又要注意服从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然后把准时机适当介入。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只有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师“教”的主体地位就可得到加强,也只有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式教学
历代教学史上,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启发式教学思想便是其中之一,它历史悠久。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视“导”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根本上废弃一个“灌”字,注重一个“导”字,强 *** 学过程整体优化,教与学最佳结合,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多看、多思、多讲、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化过程,参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知识让学生自己领会,结论让学生自己发现概括,困难让学生自己克服解决,技能让学生自己掌握,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上,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点拨、诱导、激发学习动机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抽象等思维活动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小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小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小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首先出示图形引出“内角”概念,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的方式让学生随意画个三角形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度数,再把三个角加在一起求内角和,最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资料大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他们最后求的和都在180度左右,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接着教师出示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演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三、理清重点难点,找准教学启发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思想政治课教材,理清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理论动态,关注学科前沿,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启发。对重点内容进行启发,可以更好地把党和国家的政治理论输入学生心中,促进消化吸收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对难点内容进行启发,可以帮助学生对那些因自身阅历太浅等原因而无法理解的政治理论进行有效消化吸收,加深对有关问题的深刻把握。
四、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巧妙点拨,因势利导
爱因斯坦说:“从新的角度去看陈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著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在积极的分析和讨论中,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巧妙点拨,因势利导。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是一种多向行为,在讨论式教学中不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也反映出学生间的启发。教学中要提高40分钟的学习效率,把握启发时机,调控讨论内容是非常关键的。教材重点是讨论的主体,教材难点是启发的核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亦应适时而变,不断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其里,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使启发式教学与课程改革同步,使启发式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在推进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1、教学情境的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情境的启发性,精心设计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络、与学生情感相呼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最快进入学习状态。如在低年级可设计成童话故事或看图说话模式,中年级设计成日常生活场景或智力比拼模式,高年级设计成集体荣誉感、爱国情感、分析比较模式等。既让学生喜闻乐见,又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2、问题的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一贯注重问题的启发性,但更侧重于如何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个一个的问
。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方法,古已有之,孔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①。所以要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使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思考问题、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的核
激励性评价怎样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激励性评价是将被评价者的发展作为目的,采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使学生的人格、情感、态度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教育是推动学生前进的有效动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时,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灵活多样、独特、新颖的评价语言,给予他们中肯、真诚、赞扬的评价,使课堂教学更加妙趣横生,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一、真诚评价——凸显学生的优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活动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肯定、鼓舞的评价语言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最好的评价方式,如眼神、表情、肢体等。随着教学内容逐步深入,教师亲切、自然的目光对展开课堂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个赞许或信任的眼神、温柔的手势、平和的语言都会激励学生进行自我修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抓住评价的切入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如“你思考的方法和大家不一样,很新颖”“你解题的思路很巧妙”“老师看到你主动回答问题,真棒”等。通过这样的评价性语言,激励学生努力地探究知识,积极地回答问题。
二、换位评价——激发主体意识
激励性评价需要将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人而异地评价学生,呵护与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并注意正面引导,让学生不但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更要善于发现他人观点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给予适时、适度的激励评价,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积极地探求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展示由两个相同直角梯形组成的图形,上底25厘米,下底15厘米,高10厘米,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①(25+15)×10;②(25+15)×10÷2×2。方法(一),学生大部分说行不通,少部分人在思考或同意是对的;方法(二),同学们都认为是正确的。面对这种情况,学生急切地希望老师能表态。此时教师可以分别请使用方法(一)和方法(二)计算的学生进行自辩与互辩,促使学生在自我分析和对照比较中达成知识的主动生成。
三、积极评价——发掘学生亮点
激励性评价是激励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够推动学生不断前进。激励性评价能够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进行有效评定,合理应用激励性评价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时,需要注重激励性评价在小学生思考和学习中的启发性运用。教师一句简单的话,在学生的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旦教师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共鸣,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启用学生的思维,使其投入到数学教学中。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时,教师需要注意评价的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有效应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出示圆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五边形、三角形等五种图形,让学生来判断这些图形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若学生只是根据经验进行猜想,教师应适当地叮嘱一句:“不要太相信眼睛,应以实践作为标准,大家动手摺叠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在学生聚焦于轴对称图形判断上时,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演示动手摺叠,找出答案。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印象,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进而逐步走向成功。
四、多样评价——促进全面提升
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时,需要重视语言运用的合理性,合理的语言表述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激励性评价的教学应用价值,促使并引导学生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与知层次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教师评价学生时,评价语言应多角度、多层次,不能局限于“你是天才,你真棒”等这些简单的激励性语言。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能渗透到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方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激励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教师应以激励性评价来强化学生的目标行为,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更好地激励学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d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就是多媒体的结合,小学数学偏重趣味性,所以可以课上展示动态教学,例如行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