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和父母很像,有的不像?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关注
父母会怎么影响孩子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人们不是单纯地复制父母的东西,而是被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
我们可以把大脑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大脑的原始部分,也叫爬虫类脑,负责情绪、本能和一些自动化的程序(心跳、体温、走路什么的);
一部分是大脑的高级部分,也叫哺乳类脑,负责思考、推理、判断,用理性看待外界和内部的状态。
这两部分大脑共同决定了我们会怎么看待这个世界,采取什么行动。光是原始脑的功能就足够维持一个人生理上存活了。而大脑的高级部分是需要和人互动才能发展的,需要情感强度适中才会工作。人会比其他动物更需要感觉心理上的存活(依恋、回应、归属、意义之类的)。

如果成长环境比较差,大脑的高级部分发展会遇到很多困难,就像有人如果小时候哭的时候父母很少共情,更多是指责,长大了也会有时不知道怎么安抚和理解自己的一部分感受,也会很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哭。有时候和父母表现得像,不是真的“像”,更多这“题”大家都不会。
要改变这部分,需要发展人心智化的功能。这个答案说得详细一点。除此之外,人还会为了应付很多事情发展出“功能性自我”,需要重点发挥一部分大脑的功能,压制其他部分,比如“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就是说做打仗、做生意的时候要专注于逻辑、分析利弊,压制自己感受别人痛苦的部分。
如果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比较差,特定的“功能性自我”会占据主导——比如你明明不喜欢父母,却还要维持表面的和平,就时常要压制自己有敌意或者想撒娇的部分,表现得或礼貌或冷漠或顺从,时间长了,这种“功能性自我”会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用起来越来越不需要想太多,越少的和外界互动。

但是,“功能性自我”太强大的话,很容易重复过往的模式。想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摘下面具就有点难了,这也是很多人长大了以后和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困难的原因之一,因为建立可信任、有滋养作用的关系很多时候需要放下“功能性自我”。就像猎豹和羚羊一样,在追和被追的过程中,双方神经都进化得无比敏感,所以羚羊很难圈养,也是因为它们的预警系统太敏感,很容易受惊,和人生活死亡率很高。人只有在感觉新的相处是可以接受的——能被回应、满足、感到安全、可预测,才能放弃一些原来的“功能性自我”。
只不过这种接受可能要一些时间,因为它不仅是理性上的知道,更多在于自己真切地感觉到,并活出来才行,所以这对每个人来说难度是不一样的。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家庭治疗里有个专有名词,叫“情感分化”,大体上也是两种方法,一是像上面说的,重建自己内心的规则和模式,二是和父母建立一对一的联系,既可以更了解自己,也可以以一种平等的眼光看待父母的所作所为。
父母会怎么影响孩子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人们不是单纯地复制父母的东西,而是被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
我们可以把大脑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大脑的原始部分,也叫爬虫类脑,负责情绪、本能和一些自动化的程序(心跳、体温、走路什么的);
一部分是大脑的高级部分,也叫哺乳类脑,负责思考、推理、判断,用理性看待外界和内部的状态。
这两部分大脑共同决定了我们会怎么看待这个世界,采取什么行动。光是原始脑的功能就足够维持一个人生理上存活了。而大脑的高级部分是需要和人互动才能发展的,需要情感强度适中才会工作。人会比其他动物更需要感觉心理上的存活(依恋、回应、归属、意义之类的)。

如果成长环境比较差,大脑的高级部分发展会遇到很多困难,就像有人如果小时候哭的时候父母很少共情,更多是指责,长大了也会有时不知道怎么安抚和理解自己的一部分感受,也会很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哭。有时候和父母表现得像,不是真的“像”,更多这“题”大家都不会。
要改变这部分,需要发展人心智化的功能。这个答案说得详细一点。除此之外,人还会为了应付很多事情发展出“功能性自我”,需要重点发挥一部分大脑的功能,压制其他部分,比如“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就是说做打仗、做生意的时候要专注于逻辑、分析利弊,压制自己感受别人痛苦的部分。
如果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比较差,特定的“功能性自我”会占据主导——比如你明明不喜欢父母,却还要维持表面的和平,就时常要压制自己有敌意或者想撒娇的部分,表现得或礼貌或冷漠或顺从,时间长了,这种“功能性自我”会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用起来越来越不需要想太多,越少的和外界互动。

但是,“功能性自我”太强大的话,很容易重复过往的模式。想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摘下面具就有点难了,这也是很多人长大了以后和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困难的原因之一,因为建立可信任、有滋养作用的关系很多时候需要放下“功能性自我”。就像猎豹和羚羊一样,在追和被追的过程中,双方神经都进化得无比敏感,所以羚羊很难圈养,也是因为它们的预警系统太敏感,很容易受惊,和人生活死亡率很高。人只有在感觉新的相处是可以接受的——能被回应、满足、感到安全、可预测,才能放弃一些原来的“功能性自我”。
只不过这种接受可能要一些时间,因为它不仅是理性上的知道,更多在于自己真切地感觉到,并活出来才行,所以这对每个人来说难度是不一样的。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家庭治疗里有个专有名词,叫“情感分化”,大体上也是两种方法,一是像上面说的,重建自己内心的规则和模式,二是和父母建立一对一的联系,既可以更了解自己,也可以以一种平等的眼光看待父母的所作所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