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民间美术这一概念的流行和使用始于二十世纪多少年代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民间美术这一概念的流行和使用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民间美术是美术分类的一种特殊范畴。主要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非官方、非上层建筑的民众阶层以生活实用及精神需求为目的创造出的美术作品。民间美术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共同构成中国美术的重要框架。
中国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始于20世纪20年代,民俗学家钟敬文等在《歌谣周刊》等刊物上发表有关“民间图画”的文章,此后,对民间美术的研究一直限于视觉艺术的审美范畴。20世纪80年代,张道一提出“为生活造福的艺术”的论断,强调民间美术的生活形态,从此,对民间美术的研究拓展到了生活方式的艺术创造的层面。
研究取向的调整也使得民间美术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发生变化,其概念得以重新界定。目前,学术界一般不沿袭“民间美术”的称谓,而代之以“民艺”,以增强“民间美术”的文化和生活内涵,强化其人文科学意义,强调以社会学、民俗学、艺术学、美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野来看待“民间美术”形态及现象。
一般意义上,我们将“民间美术”或“民艺”看作是民众阶层为生活的艺术创造,它紧密依托生活本身,既包括衣、食、住、行、用的物质形态,也包括由此延展出来的工艺、风俗、制度、信仰、价值观念等精神形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