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是什么字
春是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
“春”,最初见于甲骨文时代,“屯”是“春”的最早的写法;再加上太阳和春草,更表明了春回大地的意思。后逐渐见于甲骨文,金文,楚系简帛,说文,秦系简牍,最后演化为楷书简化版的“春”
“春”不是形声字,是会意字。
春,汉语常用字,读作chūn,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后延伸至以“春”作为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名。《说文解字》认为“春,推也”,也即有“春阳抚照,万物滋荣”之意,故又可延伸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等意。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属于六书中的一种。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
甲骨文从日,从艸,从屯(像草木钻出地面之形),屯兼表声。小篆基本上同于金文,只是“屯”的曲笔朝右拐。隶变后楷书写作“春”。
《说文·艸部》:“萅,推也。从艸,从日。艸(草),春时生也。屯声。”(春,推出万物。由艸、日会意。草,春天时生发。屯表声。)
“春”的本义就是四季中的第一季,一般是农历的正月到三月,称为春季。
又指春色、喜色。如陆凯《赠范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