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怎样成为一个君子
论语中谈如何成为一个君子感悟如下: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三句话,是孔子回答关于“什么是君子”这个问题的三重维度。
一是“君子不器。”
在说“君子”是什么之前,孔夫子先告诉我们,君子不做什么。
这句话一般的理解是,君子不要变成一个固定的工具。比如,学统计学的“君子”,不要看到啥都往“统计学”上套;做管理的“君子”,不要做什么事都依据管理学的理论。即:不要把自己变成某个器具或某种理论的附庸。这样,我们很容易带上棱镜看世界,看到的事情,往往是这件事的某一个角度,而不是事情全部。
还有一种解释,来自《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夫子想说,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君子不器,就是要求君子不要总是形而下,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拘泥于表象而不思考其背后的规律。要成为君子,就应该是不断打磨自己的思想深度,找到万事万物的底层逻辑。
二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向来反对学生说大话。老夫子说,君子在说一个道理的时候,一定是自己先实践过的。生活中,总有各种“理学先生”,说起别人来头头是道:要懂感恩,要孝敬父母,要勤勉好学,要冥想,要吃素……结果自己一件也没坚持做到过。所以,老先生告诫我们,要行先言后,做不到的事情,尤其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说,等自己都一一做到了,再跟别人讲。
三是“周而不比,和比而不周”。这里的周,是普遍的意思,比是勾结的意思。君子对人好,并不是为了获得好处,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甚至对身边的所有人好,不求回报,就更谈不上“勾结朋党”。在我身边,我岳母就是这样的人。
从不计较自己吃多大的亏,什么事情都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赢得了家里所有亲戚的爱戴。而小人恰恰相反,对人好就是为了回报。远的不说,生活中,烧一次香就立马要菩萨兑现“大富大贵”的人比比皆是。
做到这三点,就离成为一个“君子”不远了。但还需要长期坚持,才能不断地修炼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