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 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吴用.宋江 以上人物的性格,有关故事的名称,绰号.急!!! 20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特点: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这三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比如“爱习枪棒”、“ 挥金似土”、“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等等,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还有从“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可以看出宋江有谋略,又志向,不满足于现状。
鲁达的性格特点
(1)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粗中有细,扶危济困,疾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3)率直粗犷,勇而有谋,粗中有细: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金氏父女的举动,“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直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行者武松 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
一、多层次的性格特征
从艺术角度而言,小说形象中所包含的性格特征的层次越丰富越好。纵观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他具有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其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其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其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 (林冲)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的。
二、两极化的性格变异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世间事物最复杂因而最难懂的莫过于人。”人之所以复杂难懂,其中一点就在于人性格的多样性。成功的小说是很能表现这一点的,并且很注意多样性之间的发展变化,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变异。林冲写得比其他水浒人物好,除了写出他多层次的性格特征外,还写出其性格的发展变异。林冲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这是两极化的性格。施耐庵并没有把林冲的某一性格侧面单极地夸张化地层层递进,而是通过时空环境的改变,引发人物的性格产生变异。
在发配沧州之前,林冲生活在一个养尊处优的安逸环境中(顺境) ,突来的横祸(逆境) 使他性格中忍耐的一面充分地显现出来。直至发配沧州,陆虞侯、富安未来之前,林冲基本上是扮演一个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立一方不断加害(这其实是作者在制造一种极端情景,通过层层加压,把林冲性格的另一极逼出来) ,于是,潜隐在林冲性格深处的反抗元素经过相当程度的积淀后,骤然飙升。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此时的林冲,所有的幻想消失殆尽,在报仇的同时也完成了性格的变异过程。这种变异了的性格决定了林冲走上梁山,并且日后成为水浒阵营里最为“革命”的一个人物,较之同类人物(本为朝廷官员,后上梁山) ,林冲与朝廷的决裂要彻底得多。
必须注意,林冲这两极化的性格元素,并非是前此后彼,你有我无的排斥对立,更不是简单机械地相加;相反,它们互相融合,互相转化。区别的只是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它们的主次地位不同而已。所以,林冲最后反抗性格的形成,不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突现,而是一种主次转化的结果。
三、一元化的性格整体
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丰满完整,除了以上两点外,还在于他的性格运动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而只有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相统一的人物形象才是一种有机的生命体。正如黑格尔说:“人物性格必须把它的特殊性和它的主体性融会在一起,它必须是一个得到定性的形象,而在这种具有定性的状况里必须具有一种一贯忠实于自己的情致所显现的力量和坚定性。如果一个人不是这样本身整一的,他的复杂性格的种种不同的方面就会是一盘散沙,毫无意义。”
那么,林冲形象的“定性”又是什么? 我认为是随遇而安。顺境时的林冲自不必说,逆境时的林冲也不是那种忍辱负重、将以有为的人物。这种定性使林冲在不同环境中都在认真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东京,他逆来顺受,连老婆给高衙内调戏了,都忍了,目的就是当好他八十万的禁军教头;野猪林险遭不测也忍了;在沧洲,他苟且偷生,既来之,则安之,当好囚徒;逼上梁山后, 便安心当个“梁山贼寇”。“忍”和“安”是林冲性格定性的核心内容。
因此,林冲多层次的性格特征是围绕随遇而安这一定性的,以此为核心作“向心式”的扩散。即使是像忍耐屈从和报复反抗这样完全不同两极化的性格,也还是相互统一于其定性内部的。
表面背后的李逵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等等等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其中要数“黑旋风”李逵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也许你会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嘛!”但今天我要谈一谈我眼中的李逵。
一、野蛮背后的可爱
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
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绿林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
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 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
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
二、忠诚背后的依恋
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致死不虞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视如己出地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世间能有几人能这般对待粗鲁蛮横,杀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仅此一个。
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那一次,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鲁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后来,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
三、惹祸背后的成全
纵观《水浒传》全集,你会觉得李逵是个“惹祸鬼”,因为自己鲁莽的个性,简单的头脑不知为大家闯了多少祸。这一点可以从宋江亲手结果李逵的行为不难看出。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点看,李逵的惹祸背后却隐藏着对宋江的成全。
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就说,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拥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强压着的想当皇帝的心声”,而宋江对李逵的喝斥,则“似乎是在谴责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这一结论也许是受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一直就认定宋江是满口忠孝心怀不轨的伪君子,而直肠直肚的李逵则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来,不正成全了宋江吗?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岳飞也好,杨六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行事谨慎、理性,是中国式的榜样、楷模。 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岳飞、受奸臣陷害而认命的杨六郎、明知道罗成是给人害死而不敢多说的秦琼,如果作品中出现的全是这类忍气吞声的中国式的楷模,那读者还不得给憋闷死?那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有李逵这类人物了,秦琼不敢骂唐天子没良心,让程咬金来骂,杨家受了得势小人的窝囊气不好发作,那就让孟良连夜去杀那小人,岳飞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皋可以造反,宋江老是念叨招安,但一心想当皇帝,那就由李逵来叫喊夺皇帝的鸟位……
虽然像李逵这样所谓的“莽将”人物,一般不会是大部头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却又实实在在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异常活跃的角色,因为他不仅成全了像宋江那样的“儒将”,还使作品增添了一大半鲜活的生命!
这就是我眼中的李逵——野蛮背后的可爱、忠诚背后的依恋、惹祸背后的成全。也许我的这些见解不一定正确,但我希望的是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不会再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嘛!”
1 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战略家,人民智慧的化身。
2 结交广泛,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3 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 对梁山尽忠,对朋友重义。
5 足智多谋,能利用别人的优点,以达成自己的目标
鲁达的性格特点
(1)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粗中有细,扶危济困,疾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3)率直粗犷,勇而有谋,粗中有细: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金氏父女的举动,“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直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行者武松 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
一、多层次的性格特征
从艺术角度而言,小说形象中所包含的性格特征的层次越丰富越好。纵观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他具有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其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其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其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 (林冲)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的。
二、两极化的性格变异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世间事物最复杂因而最难懂的莫过于人。”人之所以复杂难懂,其中一点就在于人性格的多样性。成功的小说是很能表现这一点的,并且很注意多样性之间的发展变化,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变异。林冲写得比其他水浒人物好,除了写出他多层次的性格特征外,还写出其性格的发展变异。林冲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这是两极化的性格。施耐庵并没有把林冲的某一性格侧面单极地夸张化地层层递进,而是通过时空环境的改变,引发人物的性格产生变异。
在发配沧州之前,林冲生活在一个养尊处优的安逸环境中(顺境) ,突来的横祸(逆境) 使他性格中忍耐的一面充分地显现出来。直至发配沧州,陆虞侯、富安未来之前,林冲基本上是扮演一个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立一方不断加害(这其实是作者在制造一种极端情景,通过层层加压,把林冲性格的另一极逼出来) ,于是,潜隐在林冲性格深处的反抗元素经过相当程度的积淀后,骤然飙升。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此时的林冲,所有的幻想消失殆尽,在报仇的同时也完成了性格的变异过程。这种变异了的性格决定了林冲走上梁山,并且日后成为水浒阵营里最为“革命”的一个人物,较之同类人物(本为朝廷官员,后上梁山) ,林冲与朝廷的决裂要彻底得多。
必须注意,林冲这两极化的性格元素,并非是前此后彼,你有我无的排斥对立,更不是简单机械地相加;相反,它们互相融合,互相转化。区别的只是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它们的主次地位不同而已。所以,林冲最后反抗性格的形成,不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突现,而是一种主次转化的结果。
三、一元化的性格整体
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丰满完整,除了以上两点外,还在于他的性格运动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而只有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相统一的人物形象才是一种有机的生命体。正如黑格尔说:“人物性格必须把它的特殊性和它的主体性融会在一起,它必须是一个得到定性的形象,而在这种具有定性的状况里必须具有一种一贯忠实于自己的情致所显现的力量和坚定性。如果一个人不是这样本身整一的,他的复杂性格的种种不同的方面就会是一盘散沙,毫无意义。”
那么,林冲形象的“定性”又是什么? 我认为是随遇而安。顺境时的林冲自不必说,逆境时的林冲也不是那种忍辱负重、将以有为的人物。这种定性使林冲在不同环境中都在认真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东京,他逆来顺受,连老婆给高衙内调戏了,都忍了,目的就是当好他八十万的禁军教头;野猪林险遭不测也忍了;在沧洲,他苟且偷生,既来之,则安之,当好囚徒;逼上梁山后, 便安心当个“梁山贼寇”。“忍”和“安”是林冲性格定性的核心内容。
因此,林冲多层次的性格特征是围绕随遇而安这一定性的,以此为核心作“向心式”的扩散。即使是像忍耐屈从和报复反抗这样完全不同两极化的性格,也还是相互统一于其定性内部的。
表面背后的李逵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等等等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其中要数“黑旋风”李逵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也许你会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嘛!”但今天我要谈一谈我眼中的李逵。
一、野蛮背后的可爱
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
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绿林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
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 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
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
二、忠诚背后的依恋
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致死不虞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视如己出地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世间能有几人能这般对待粗鲁蛮横,杀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仅此一个。
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那一次,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鲁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后来,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
三、惹祸背后的成全
纵观《水浒传》全集,你会觉得李逵是个“惹祸鬼”,因为自己鲁莽的个性,简单的头脑不知为大家闯了多少祸。这一点可以从宋江亲手结果李逵的行为不难看出。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点看,李逵的惹祸背后却隐藏着对宋江的成全。
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就说,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拥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强压着的想当皇帝的心声”,而宋江对李逵的喝斥,则“似乎是在谴责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这一结论也许是受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一直就认定宋江是满口忠孝心怀不轨的伪君子,而直肠直肚的李逵则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来,不正成全了宋江吗?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岳飞也好,杨六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行事谨慎、理性,是中国式的榜样、楷模。 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岳飞、受奸臣陷害而认命的杨六郎、明知道罗成是给人害死而不敢多说的秦琼,如果作品中出现的全是这类忍气吞声的中国式的楷模,那读者还不得给憋闷死?那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有李逵这类人物了,秦琼不敢骂唐天子没良心,让程咬金来骂,杨家受了得势小人的窝囊气不好发作,那就让孟良连夜去杀那小人,岳飞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皋可以造反,宋江老是念叨招安,但一心想当皇帝,那就由李逵来叫喊夺皇帝的鸟位……
虽然像李逵这样所谓的“莽将”人物,一般不会是大部头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却又实实在在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异常活跃的角色,因为他不仅成全了像宋江那样的“儒将”,还使作品增添了一大半鲜活的生命!
这就是我眼中的李逵——野蛮背后的可爱、忠诚背后的依恋、惹祸背后的成全。也许我的这些见解不一定正确,但我希望的是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不会再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嘛!”
1 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战略家,人民智慧的化身。
2 结交广泛,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3 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 对梁山尽忠,对朋友重义。
5 足智多谋,能利用别人的优点,以达成自己的目标
展开全部
“花和尚”鲁智深 拳打郑关西 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粗中有细
“黑旋风”李逵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没有什么心计,重情重义,他对宋江十分忠心
“行者”武松 武松打虎 性格刚烈,胆大心细,重义气
“豹子头”林冲 风雪山神庙 逆来顺受
“智多星”吴用 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
“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宋江 怒杀阎婆惜 有领导才能
“黑旋风”李逵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没有什么心计,重情重义,他对宋江十分忠心
“行者”武松 武松打虎 性格刚烈,胆大心细,重义气
“豹子头”林冲 风雪山神庙 逆来顺受
“智多星”吴用 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
“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宋江 怒杀阎婆惜 有领导才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宋江 及时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写林冲,借情节的波澜起伏,展示其性格的前后变化,曲折有致,摇曳生姿,最有韵味。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鲁智深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写林冲的转变,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
二、鲁智深形象分析
鲁智深,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
一)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粗中有细,扶危济困,疾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二)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三)率直粗犷,勇而有谋,粗中有细: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金氏父女的举动,“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直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三、宋江形象分析
宋江世代务农,守一些田园过活。属于中小地主,自幼读一些儒家的书,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他的职业就是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他不属于官,而是一个小吏。所以刀笔精通,吏道纯熟。这样的家境出身,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这样的职业,所以他对百姓的一些疾苦可能有一些体验,这都是他所谓的仗义疏财,有一定的正义感;因为他管的是文书档案,所以养成他的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他在衙门里边管案牍文书的,所以也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所以宋江到了梁山以后,他处理一些事情想得比较周全,处理事情比较谨慎,大概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的。 一个人在那样复杂的社会里边,没有一点权术,很难生存。在宋江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他要把霹雳虎秦明招降过来,他就和花荣两个人设计就把秦明俘虏了。派人骑上秦明的马,穿上他的衣服,戴上他的头盔,假装是秦明,到秦明的上级那儿去杀人放火。《水浒传》里边写横七竖八,死的男女不计其数,最后他又把秦明放回去,结果秦明回去以后,慕容知府说,你早就投降了强盗,所以我把你的妻子和孩子也都杀了。秦明无奈,听从宋江的劝说上了梁山,这就是一种权术。
宋江法度的思想是比较明显的。比方说,他把晁盖放走了,于法度上却绕不得,犯了法的。把他刺配到江州的时候,半路上被梁山的好汉拦住,要把枷给他打开,他不同意。他说这是国家的法度,如何能够擅自动它。一个是喜欢玩弄权术,再一个就是他看问题的时候,往往从法度的角度出发,都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关系业。
宋江的一生可以把他划成四段,上梁山之前,上梁山之后,接收招安之后,结局。
上梁山之前可以说他是个仗义的英雄。因为他上梁山之前,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就是私放晁盖,第二个就是杀死了阎婆惜。为了自己梁山的朋友而把自己的外室给杀死,表现了他义的一面。
上梁山之后,给他定性的话,他是梁山起义军的首领。他凭什么可以当梁山的领袖?这是一个矛盾的地方。他文武的才能都有限,但是他能当梁山的领袖,可以从这三点来考虑。一个就是他仗义疏财的品格,使得他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对江湖的好汉有巨大的号召力。第二个就是他关怀兄弟,相信人。《水浒传》里边有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大多数他都是为了救自己的兄弟。他每打一个城市都是因为自己的弟兄,梁山的弟兄被捉,为了救这些弟兄而打仗。第三他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有一个战役影响比较深的就是三打祝家庄,其中两次宋江指挥得不太灵,损兵折将没有打下来,但他吸取教训,听吴用他们的意见,第三打典型地体现了他的组织才能。我们可以想像,如果要是作为一个义军的首领,他一点组织才能军事才能都没有的话,他是站不住脚的。梁山的武力发展到了最高峰,二败童贯,三败高俅,所以说他是梁山义军的首领。
接受招安以后,这个时候的宋江,应该是朝廷的忠臣。宋江挂在口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出力,保国安民。所以晁盖一死,他把梁山的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原来是聚义,现在是忠义。正式接受招安把旗号改了, “替天”改成“顺天”,“行道”改成“护国”,所以接受招安以后,就从原来义军的首领变成一个朝廷的忠臣,要顺天要护国,不是原来的替天行道。接受招安以后,主要干了四件大事。一个是平辽,辽国的,北方的。平田虎,平王庆。再一个就是征方腊。征方腊是《水浒传》里边写得最惨烈的一次,也是宋江既是朝廷的忠臣,也是众兄弟起义的刽子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看看他打方腊的时候,和他原来在梁山的时候不一样了。原来他一把朝廷的将领给俘虏以后,说小可宋江,被迫暂住水泊,等朝廷招安为国家出力。他征方腊的时候,把方腊的将领俘虏以后,不是说推出去斩首,就是挖取心肝祭奠阵亡的梁山兄弟。
他生活的最后一段是个悲剧的结局。108个好汉,征辽、平田虎、平王庆的时候,没有死一个。而到了征方腊完了以后往回走的时候,有的战死,有的阵亡,有的病故,有的离去,有的出家,最后剩了27个。宋江是被药酒害死,吴用、花荣和他的感情很好,在他的墓地上吊而亡。宋江他害怕李逵知道他被害死,怕他造反,所以他临死的时候,又把李逵招回来,骗李逵也喝下药酒,李逵最后也死了。所以他最后整个的结局是悲剧的下场。
四、 形象分析
一)景阳冈打虎,武松完成了由一个市井平民到英雄人物的转变
景阳冈打虎,武松由一个混迹市井的“小民”而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英雄,立刻光彩照人起来,并因此谋了个差事,为人物性格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爱憎分明、敢作敢为
西门庆与潘金莲私混,超越了当时社会所能容忍的行为规范,并且丧尽天良,毒杀了武大郎,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容忍的罪恶,武松公出回来后,对哥哥的死产生怀疑,展开调查,真相查明之后,在灵台前愤斩了潘金莲,于狮子楼怒杀了西门庆。武松替亡兄报了冤仇,消除了自己及读者淤积于胸的一口恶气,表现了武松爱憎分明的豪侠之气。其间通过桩桩事件将武松一些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1)具有一身凛然正气,守礼法纲常,非好色之徒。武松与武大相比,无论外形与能力,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加之武大之妻美艳动人,若如西门庆之徒那里会兼顾是否自家兄弟,早会坏了纲常,行了乱伦之举。而武松对于嫂子潘金莲的诱惑却是义正词严,怒而斥责,愤而离去。守礼法纲常,给了淫妇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其直白的表达方式,却为武大后期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2)明察秋毫,做事果决干练。武松公出归来,发现愚兄亡佚,顿生疑惑,这里便表明了武松非一介莽汉,而是智勇双全。接下来查案一节更体现了武松的精明干练,一桩复杂的谋杀案,被武松迅速查个水落石出,且查案的途径如此之简洁,效率如此之高,手段如此之果决,若换作常人,怕会是一桩永远也无从查起的冤案了。
3)爱憎分明,敢作敢为。武松查明案情之后,本意公决,但知县包庇西门庆,换作旁人怕也只能是忍气吞声,含恨终生了。而武松断了这条路之后,替兄报仇之念未息,亲自手刃了谋害哥哥的奸夫淫妇。报了深仇并主动到县衙投案自首。
三)看透世事黑暗,走上反抗之路。
武松由一打虎英雄而至发配之人,其间经历了许多侠义之事,替人报打不平,也正因此武松差一点送了性命。醉打蒋门神,武松替施恩出了一口恶气,自己却不曾想因此而遭人算计。被张督监以堂而皇之的借口接去之后,倍受礼遇,武松不知是计,张督监的一番甜言蜜语之后,武松就对其深信不疑,且心怀感激之情。不曾想,张督监受蒋门神贿赂欲致武松于死地,早已设好了圈套,。武松中计后,再次被发配,在飞云浦识破奸人诡计,灭了欲杀自己的几个恶人,幡然悔悟,至此武松开始认识到在“人间正道”上已无容身之地“,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隐忍只能进一步遭人陷害,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有落草走上反抗的道路可行了,”人间正道皆沧桑”的道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终于投二龙山落草为寇,后又投奔梁山成为众多英雄中较为璀璨的一颗“明星”。
四)辩证看武松
1)性格暴躁,动辄伤人。
武松一出场就是以醉酒后斗殴现身的,做客柴进府上,却动手殴打庄客,书中多处描写武松喝酒的情节时,很少有规规矩矩,动辄恶语伤人,甚至以暴力威胁。在景阳冈一节中,武松在酒家喝酒,三碗之后,强行要酒,店家好言解释,武松却烦躁怒斥和威胁。英雄是从凡人堆里被凡人推出来的。武松是有个性的人,但别人也需要尊严,理应受到尊重才是,且酒家也多为下层劳苦之人,并非贪官恶人,无端遭此辱是不应该的。后期杀了张督监等人之后,武松一路行来,饮酒之后也是性格暴躁,动辄与人争执,因此引起许多事端。
2)一时兴起,滥杀无辜。
在鸳鸯楼怒杀张督监一家,武松未免有些嗜杀。想那张督监身为一任官吏,本该伸张正义,造福于民,不想却助纣为虐;而蒋门神仗势欺人,作恶一方。都是该杀之人,无可非议。然而张督监的家人,尤其那些丫环、使女,何罪之有呢?这些丫环、使女之所以身处下贱,都因贫苦而来,都是苦命人家的女儿,无端惨死在武松刀下,有几人能够感到如杀张督监、蒋门神般快意呢?
3)结交朋友,不分良莠。
十字坡下,武松险些成了张青、孙二娘夫妇二人的刀下之鬼,但在几句话之后,反倒成了结拜的弟兄,有失常礼。从中也体现了武松交友不分良莠: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下开了一家酒店,却专卖人肉包子,十足一家黑点,虽然文中也交待了张青、孙二娘专杀坏人,但杀武松从何解释呢?难道武松是坏人?或者解释为一时难辨真伪,宁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坏人脸上又没有贴着标签,那岂不是见人就杀,见利就取?或者说世道黑暗,但也全没杀人越货的理由。此中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从而也就难以解释武松交此二友的正义目的。
4)反抗的目标不够远大,也仅能解释为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而已。
武松走上反抗道路的出发点是官逼民反,是走投无路。并不是为了解决广大劳苦大众的苦难。只是为了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他对黑暗的封建统治报有幻想,所以即使他一身的神勇,在 “犯事”之后也任凭官府发落。甚至没有鲁智深那种行了仗义之事,误杀人命,一走了之的想法。即使落草为寇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招安。还是继续效命朝廷的想法。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写林冲,借情节的波澜起伏,展示其性格的前后变化,曲折有致,摇曳生姿,最有韵味。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鲁智深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写林冲的转变,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
二、鲁智深形象分析
鲁智深,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
一)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粗中有细,扶危济困,疾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二)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三)率直粗犷,勇而有谋,粗中有细: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金氏父女的举动,“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直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三、宋江形象分析
宋江世代务农,守一些田园过活。属于中小地主,自幼读一些儒家的书,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他的职业就是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他不属于官,而是一个小吏。所以刀笔精通,吏道纯熟。这样的家境出身,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这样的职业,所以他对百姓的一些疾苦可能有一些体验,这都是他所谓的仗义疏财,有一定的正义感;因为他管的是文书档案,所以养成他的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他在衙门里边管案牍文书的,所以也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所以宋江到了梁山以后,他处理一些事情想得比较周全,处理事情比较谨慎,大概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的。 一个人在那样复杂的社会里边,没有一点权术,很难生存。在宋江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他要把霹雳虎秦明招降过来,他就和花荣两个人设计就把秦明俘虏了。派人骑上秦明的马,穿上他的衣服,戴上他的头盔,假装是秦明,到秦明的上级那儿去杀人放火。《水浒传》里边写横七竖八,死的男女不计其数,最后他又把秦明放回去,结果秦明回去以后,慕容知府说,你早就投降了强盗,所以我把你的妻子和孩子也都杀了。秦明无奈,听从宋江的劝说上了梁山,这就是一种权术。
宋江法度的思想是比较明显的。比方说,他把晁盖放走了,于法度上却绕不得,犯了法的。把他刺配到江州的时候,半路上被梁山的好汉拦住,要把枷给他打开,他不同意。他说这是国家的法度,如何能够擅自动它。一个是喜欢玩弄权术,再一个就是他看问题的时候,往往从法度的角度出发,都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关系业。
宋江的一生可以把他划成四段,上梁山之前,上梁山之后,接收招安之后,结局。
上梁山之前可以说他是个仗义的英雄。因为他上梁山之前,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就是私放晁盖,第二个就是杀死了阎婆惜。为了自己梁山的朋友而把自己的外室给杀死,表现了他义的一面。
上梁山之后,给他定性的话,他是梁山起义军的首领。他凭什么可以当梁山的领袖?这是一个矛盾的地方。他文武的才能都有限,但是他能当梁山的领袖,可以从这三点来考虑。一个就是他仗义疏财的品格,使得他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对江湖的好汉有巨大的号召力。第二个就是他关怀兄弟,相信人。《水浒传》里边有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大多数他都是为了救自己的兄弟。他每打一个城市都是因为自己的弟兄,梁山的弟兄被捉,为了救这些弟兄而打仗。第三他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有一个战役影响比较深的就是三打祝家庄,其中两次宋江指挥得不太灵,损兵折将没有打下来,但他吸取教训,听吴用他们的意见,第三打典型地体现了他的组织才能。我们可以想像,如果要是作为一个义军的首领,他一点组织才能军事才能都没有的话,他是站不住脚的。梁山的武力发展到了最高峰,二败童贯,三败高俅,所以说他是梁山义军的首领。
接受招安以后,这个时候的宋江,应该是朝廷的忠臣。宋江挂在口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出力,保国安民。所以晁盖一死,他把梁山的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原来是聚义,现在是忠义。正式接受招安把旗号改了, “替天”改成“顺天”,“行道”改成“护国”,所以接受招安以后,就从原来义军的首领变成一个朝廷的忠臣,要顺天要护国,不是原来的替天行道。接受招安以后,主要干了四件大事。一个是平辽,辽国的,北方的。平田虎,平王庆。再一个就是征方腊。征方腊是《水浒传》里边写得最惨烈的一次,也是宋江既是朝廷的忠臣,也是众兄弟起义的刽子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看看他打方腊的时候,和他原来在梁山的时候不一样了。原来他一把朝廷的将领给俘虏以后,说小可宋江,被迫暂住水泊,等朝廷招安为国家出力。他征方腊的时候,把方腊的将领俘虏以后,不是说推出去斩首,就是挖取心肝祭奠阵亡的梁山兄弟。
他生活的最后一段是个悲剧的结局。108个好汉,征辽、平田虎、平王庆的时候,没有死一个。而到了征方腊完了以后往回走的时候,有的战死,有的阵亡,有的病故,有的离去,有的出家,最后剩了27个。宋江是被药酒害死,吴用、花荣和他的感情很好,在他的墓地上吊而亡。宋江他害怕李逵知道他被害死,怕他造反,所以他临死的时候,又把李逵招回来,骗李逵也喝下药酒,李逵最后也死了。所以他最后整个的结局是悲剧的下场。
四、 形象分析
一)景阳冈打虎,武松完成了由一个市井平民到英雄人物的转变
景阳冈打虎,武松由一个混迹市井的“小民”而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英雄,立刻光彩照人起来,并因此谋了个差事,为人物性格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爱憎分明、敢作敢为
西门庆与潘金莲私混,超越了当时社会所能容忍的行为规范,并且丧尽天良,毒杀了武大郎,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容忍的罪恶,武松公出回来后,对哥哥的死产生怀疑,展开调查,真相查明之后,在灵台前愤斩了潘金莲,于狮子楼怒杀了西门庆。武松替亡兄报了冤仇,消除了自己及读者淤积于胸的一口恶气,表现了武松爱憎分明的豪侠之气。其间通过桩桩事件将武松一些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1)具有一身凛然正气,守礼法纲常,非好色之徒。武松与武大相比,无论外形与能力,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加之武大之妻美艳动人,若如西门庆之徒那里会兼顾是否自家兄弟,早会坏了纲常,行了乱伦之举。而武松对于嫂子潘金莲的诱惑却是义正词严,怒而斥责,愤而离去。守礼法纲常,给了淫妇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其直白的表达方式,却为武大后期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2)明察秋毫,做事果决干练。武松公出归来,发现愚兄亡佚,顿生疑惑,这里便表明了武松非一介莽汉,而是智勇双全。接下来查案一节更体现了武松的精明干练,一桩复杂的谋杀案,被武松迅速查个水落石出,且查案的途径如此之简洁,效率如此之高,手段如此之果决,若换作常人,怕会是一桩永远也无从查起的冤案了。
3)爱憎分明,敢作敢为。武松查明案情之后,本意公决,但知县包庇西门庆,换作旁人怕也只能是忍气吞声,含恨终生了。而武松断了这条路之后,替兄报仇之念未息,亲自手刃了谋害哥哥的奸夫淫妇。报了深仇并主动到县衙投案自首。
三)看透世事黑暗,走上反抗之路。
武松由一打虎英雄而至发配之人,其间经历了许多侠义之事,替人报打不平,也正因此武松差一点送了性命。醉打蒋门神,武松替施恩出了一口恶气,自己却不曾想因此而遭人算计。被张督监以堂而皇之的借口接去之后,倍受礼遇,武松不知是计,张督监的一番甜言蜜语之后,武松就对其深信不疑,且心怀感激之情。不曾想,张督监受蒋门神贿赂欲致武松于死地,早已设好了圈套,。武松中计后,再次被发配,在飞云浦识破奸人诡计,灭了欲杀自己的几个恶人,幡然悔悟,至此武松开始认识到在“人间正道”上已无容身之地“,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隐忍只能进一步遭人陷害,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有落草走上反抗的道路可行了,”人间正道皆沧桑”的道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终于投二龙山落草为寇,后又投奔梁山成为众多英雄中较为璀璨的一颗“明星”。
四)辩证看武松
1)性格暴躁,动辄伤人。
武松一出场就是以醉酒后斗殴现身的,做客柴进府上,却动手殴打庄客,书中多处描写武松喝酒的情节时,很少有规规矩矩,动辄恶语伤人,甚至以暴力威胁。在景阳冈一节中,武松在酒家喝酒,三碗之后,强行要酒,店家好言解释,武松却烦躁怒斥和威胁。英雄是从凡人堆里被凡人推出来的。武松是有个性的人,但别人也需要尊严,理应受到尊重才是,且酒家也多为下层劳苦之人,并非贪官恶人,无端遭此辱是不应该的。后期杀了张督监等人之后,武松一路行来,饮酒之后也是性格暴躁,动辄与人争执,因此引起许多事端。
2)一时兴起,滥杀无辜。
在鸳鸯楼怒杀张督监一家,武松未免有些嗜杀。想那张督监身为一任官吏,本该伸张正义,造福于民,不想却助纣为虐;而蒋门神仗势欺人,作恶一方。都是该杀之人,无可非议。然而张督监的家人,尤其那些丫环、使女,何罪之有呢?这些丫环、使女之所以身处下贱,都因贫苦而来,都是苦命人家的女儿,无端惨死在武松刀下,有几人能够感到如杀张督监、蒋门神般快意呢?
3)结交朋友,不分良莠。
十字坡下,武松险些成了张青、孙二娘夫妇二人的刀下之鬼,但在几句话之后,反倒成了结拜的弟兄,有失常礼。从中也体现了武松交友不分良莠: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下开了一家酒店,却专卖人肉包子,十足一家黑点,虽然文中也交待了张青、孙二娘专杀坏人,但杀武松从何解释呢?难道武松是坏人?或者解释为一时难辨真伪,宁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坏人脸上又没有贴着标签,那岂不是见人就杀,见利就取?或者说世道黑暗,但也全没杀人越货的理由。此中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从而也就难以解释武松交此二友的正义目的。
4)反抗的目标不够远大,也仅能解释为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而已。
武松走上反抗道路的出发点是官逼民反,是走投无路。并不是为了解决广大劳苦大众的苦难。只是为了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他对黑暗的封建统治报有幻想,所以即使他一身的神勇,在 “犯事”之后也任凭官府发落。甚至没有鲁智深那种行了仗义之事,误杀人命,一走了之的想法。即使落草为寇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招安。还是继续效命朝廷的想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鲁智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在鲁智深听说金家父女的遭遇后,对她们非常同情和关心,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离开。而对郑屠则是怒不可遏,当即要去打死他。这表现出了鲁智深的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后来,金家父女走远后,鲁智深便去找郑屠算账,以卖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不料一时失手打死了他,鲁智深假意说道:“这厮炸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边骂,一边大踏步走了。这表现出了鲁智深的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李逵(铁牛,黑旋风),它具有浓厚的农民气息,反抗朝廷统治最坚决。他天真烂漫,傻的可爱,他没有什么心计,重情重义,他对宋江十分忠心,好似老黄牛忠诚于主人一般。他还十分勇猛,他只身一人打死了四只老虎。就像一头披着钢铁的铁牛。
在鲁智深听说金家父女的遭遇后,对她们非常同情和关心,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离开。而对郑屠则是怒不可遏,当即要去打死他。这表现出了鲁智深的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后来,金家父女走远后,鲁智深便去找郑屠算账,以卖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不料一时失手打死了他,鲁智深假意说道:“这厮炸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边骂,一边大踏步走了。这表现出了鲁智深的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李逵(铁牛,黑旋风),它具有浓厚的农民气息,反抗朝廷统治最坚决。他天真烂漫,傻的可爱,他没有什么心计,重情重义,他对宋江十分忠心,好似老黄牛忠诚于主人一般。他还十分勇猛,他只身一人打死了四只老虎。就像一头披着钢铁的铁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