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横祭海节有关的历史 5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田横祭海节发源于田横镇周戈庄村,具有500多年历史。经当地政府的精心策划、包装和推介,这个古老的节日已发展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知名的民俗节庆品牌,更是现代人心驰神往的狂欢大典,每年都吸引不计其数的中外游客及中国各地的民俗、经济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慕名前来。2008年,田横祭海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荣膺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
青岛即墨田横祭海节是一项具有独特内涵的代表岛城(青岛)海洋文化的节目,目前,已有500年历史的周戈庄祭海,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祭海活动。 周戈庄祭海首要的是蒸面塑。面塑,北方人也称为饽饽,提前四
五天妇女们便忙碌着走东家跑西家研讨新花样,直到称心如意便开始下手制作。面塑的重量一般在两公斤以上。传统的造型有寿桃(当地人每逢喜事做的一种面馍),如今妇女们又在寿桃上设计了“双燕戏春,八仙过海”梅花,牡丹等饰物。盘龙(当地称神虫、升虫,把它放在粮屯、钱包里取“神升”的寓意)有头眼身尾,选型生动,并要用各种颜色绘上油彩。 再是选三牲:猪、鸡、鱼。猪以黑毛公猪为佳,越大越好,宰杀后刮毛,只留猪脖上一撮黑毛(代表是带毛的全猪),并用红绸布打结而成的红花带披挂在猪头和猪脖子上。鸡要选个头大的红公鸡,鱼要用大个的鲈鱼。 摆供:今天清晨日出之前,渔民就在龙王庙前的海滩摆上供桌,桌上分别摆三牲、面馍、蛋糕、水果、酒、糖果、花生等。每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绑扎成的有数支四五米高的“站缨”,(在海中下网的一种标志)。将准备焚烧的黄裱纸、香炉摆好,几支万响的大鞭炮绕在竹竿上,“一”字排开,同时还要把各船写的对子贴到龙王庙门口和庙前的照壁上。 祭奠:祭海的时辰在越早越好,有占先发财的说法。祭海仪式开始,鞭炮齐鸣,人们开始焚烧香纸。随着鞭炮声各船主开始往空中大把抛撒糖果,海滩上众人便争着抢糖果,有谁捡的糖果多,当年即交大运的说法。渔民也崇信鞭炮声势大,持续时间特别长,谁的船一年渔业即兴旺发财。因此祭海多是千、万响的大鞭炮。有的船家把几挂鞭绑在大木杆上同时燃放,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编辑本段民间风俗
如今的周戈庄祭海已不再是一种迷信的祭祀,而逐渐成为田横沿海的一种民间风俗活动。祭海的形式、内容也由传统的祭神,而变为欢送渔民出海、预祝渔业丰收的盛大节日——祭海民俗文化节。每年3月20到3月22日为祭海时间。
编辑本段大事记
2004年开始,田横镇政府组织开展了祭海民俗资料挖掘、整理、分类存档工作,正式出版发行了《俗 田横祭海节
话田横》、《田横祭海》、《相约田横》、《田横小夜曲》、《钱文忠说即墨》等图书光盘系列文化产品。通过吸引境内外媒体全面深入报道,邀请电视台和电台等媒体进行现场直播,在网站开设祭海节专栏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节庆知名度,使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4年,田横镇政府成立节庆筹备委员会,专门负责祭海节的文化元素挖掘、会场布置、资金筹集、器具准备等工作,指导渔民传承发扬这一传统民俗。同时,将“周戈庄上网节”更名为“周戈庄祭海民俗文化节”,增加巨书表演、威风锣鼓、扭秧歌等民间文化活动。 2005年更名为“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 ”,时间定为每年公历3月18日前后三天,并增添喝壮行酒等民俗表演及民俗摄影大赛、香饽饽面塑大赛、民俗研讨等活动内容。 2006年,田横镇将祭海活动正式定名为“田横祭海节”,提出“人海相谐,兴我家邦”的节庆主题并调整了新的办节思路:“一年一祭、三年一节,官办示范、民办主体,高点定位、持续发展”,旨在“还节于民”,由渔民自己办节,将节庆适时沉淀,避免人为痕迹和现代商业成分损伤节庆的本身价值。 2009年,即墨市政府决定主办田横祭海节,田横镇政府承办,通过进一步突出“人海相谐、兴我家邦”的节庆主题,让田横老百姓当主角,着力打造我国北方最大的祭海活动。 田横祭海节
每年祭海期间,田横镇都与山东省摄影家协会、青岛民俗摄影家协会、青岛市民俗博物馆、民俗学会等民俗研究机构联合举办民俗研讨会,邀请民俗专家深入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祭海民俗。同时,田横镇每年都要举办摄影大赛,并在青岛天后宫举办摄影展览,加强了祭海民俗的传播与交流。经过几年的精心策划,田横祭海节已发展成为中3国渔文化特色最浓郁、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
编辑本段祭海过程
每年祭海前十几天,田横镇的渔家媳妇们便开始忙着蒸面馍,每个重达三四斤左右,有寿桃、圣虫、斗等多种造型。寿桃面塑上装饰有双狮戏绣球、龙凤呈祥、喜鹊报春等图案;圣虫面塑形如龙状,绕多圈盘绕在莲花底座上,寓意财源广进;斗的形状如旧时盛粮的斗,在斗口处做上一条小圣虫,寓意有粮有钱,年年有余。这些面塑经食用色彩装饰后,成为颇具民俗特色的面塑艺术品。 田横祭海节
临近祭海的日子,男人们便忙着选三牲,猪以大个黑毛公猪为佳,宰杀后刮毛,只留猪脖子上的一撮黑毛,然后用红绸布打成红花绸结,装饰在猪头和猪脖子上。鸡要选个头大的红毛公鸡,鱼要用大个的鲈鱼。船长们都要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用黄裱纸书写“太平文疏”。写太平文疏时要点上一炉香,给所祭祀的龙王、海神娘娘(天后)、财神、仙姑、观音菩萨5位神灵各写一份,寓意向诸神祈求平安丰收。对联要请村里书法好且有文采的渔民来写。 祭海前一天,渔民们将海边的龙王庙打扫一新,悬挂大红灯笼,摆香炉、祭案,贴对联,披红挂彩。同时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扎松柏龙门,在其上悬挂匾额,挂满彩灯,张贴大红对联。各船船主忙着将彩旗猎猎的渔船开到村前海湾,船头面向大海,一字排列,将渔具和网具摆放整齐,然后下锚定位,等待第二天正式举行祭海仪式。 祭海仪式当天,渔民们以船为单位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开始摆供。一束束用竹竿绑扎成的几米高的“站缨”迎风而立,一张张供桌上摆满了面塑圣虫、寿桃、鱼、各类糖果、点心等,桌前的红漆矮桌上,一头头黑毛公猪昂首向前,一只只大红公鸡精神抖擞。渔民们将要焚烧的黄裱纸整理好,摆好香炉,将上千挂红彤彤的鞭炮升上高空。 良辰吉时到,当主祭人宣布祭海仪式正式开始,一时间,鞭炮齐鸣,人们开始焚烧香纸,并把写好的“太平文疏”点燃,磕头朝拜。鞭炮声中,船老大们开始往空中大把地抛撒糖果,有“谁捡的糖果多,当年即交大运”的说法。当地渔民 一个个身穿古装的渔家汉子郑重地请出金光闪闪的龙王 崇信谁家的鞭炮声势大,这一年便会兴旺发财,因此祭海多是千万响的大鞭炮,船家们把上千挂鞭炮同时燃放,场面十分壮观。自清代以来,田横当地人便把京戏作为正戏,祭海时都会请来戏班子,连唱三天。 祭海仪式结束后,以往渔民们都在船上聚餐,并欢迎客人来船上一同吃鱼、吃肉、喝酒,来的人越多越好,表明接到的祝福越多。现在多是在家里设宴,款待前来参加仪式的亲朋好友,祭品就成为聚餐的主要食品。祭海后第二天,渔民便出海开始了一年的渔业生产。
编辑本段主要意义
田横祭海节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价值。它的渊 田横祭海节
源、延续及发展过程,对研究我国历史上沿海地区人类的进程,生存环境和文化、经济构成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反映古老的沿海人类文化的活化石,极具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田横祭海民俗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意念,打印着人性化和人类进步的烙印,成为与海内外文化交流,增进国际海洋文化的一个平台,尤其在东南亚沿海各国有着广泛影响和认同感。 田横祭海在当地世代相传,具有很深远的影响,每年吸引周边百姓及中外游客超过30万人次,各类媒体和各种文化产品有效地起到了宣传推介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地域形象,扩大了沿海渔民生存方式在公众中的影响,让人们记得中国不但有土黄色的内陆文明,更有蔚蓝色的海洋文化。
编辑本段城市简介
田横祭海节
即墨位于胶东半岛,东濒黄海,南依崂山,因临近墨水河而得名。全市现辖18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高新区,拥有110万勤劳质朴的人民、1780平方公里肥沃土地、183公里蜿蜒曲折的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辽阔海域。 即墨市田横镇地处崂山北麓,黄海之滨,因齐王田横及五百义士而得名。总面积89.9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4.8万人口,先后获得“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卫生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中国最秀美富饶乡镇”等荣誉称号。 田横境内岛屿成群,山海相间,濒临鳌山湾、巉山湾、横门湾、女岛湾四大海湾,分布着田横岛、三平岛等16个岛屿,拥有两处共5000余亩的金沙滩,坐落着黄山、笔架山、巉山等八大山系。区位优越,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青岛港80公里,属于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南有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女岛港,东有周戈庄一级渔港码头,海上交通十分便利。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祭海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每年谷雨前后,渔民们在修 田横祭海节
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个黄道吉日把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因此又称“上网”。 专家对田横境内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田横区域靠渔猎为生,繁衍生息。当时因认识水平有限,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神秘现象,对大海怀有深深的敬畏心理,出海捕鱼时都要向海神祈福求安。明永乐年间,随着当地人口聚集,逐渐形成村落,祭海仪式初见规模。至民国初年,田横祭海形成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祭海活动。每逢祭海,如同我国传统春节,是渔村最热闹的日子。随着生产能力提高、科技普及和渔民思想意识的转变,祭海在保留传统节日形式的基础上,由原来纯粹向海神祈福求安,逐渐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形成了目前独具特色的民俗节日——祭海节。
希望能帮到你
青岛即墨田横祭海节是一项具有独特内涵的代表岛城(青岛)海洋文化的节目,目前,已有500年历史的周戈庄祭海,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祭海活动。 周戈庄祭海首要的是蒸面塑。面塑,北方人也称为饽饽,提前四
五天妇女们便忙碌着走东家跑西家研讨新花样,直到称心如意便开始下手制作。面塑的重量一般在两公斤以上。传统的造型有寿桃(当地人每逢喜事做的一种面馍),如今妇女们又在寿桃上设计了“双燕戏春,八仙过海”梅花,牡丹等饰物。盘龙(当地称神虫、升虫,把它放在粮屯、钱包里取“神升”的寓意)有头眼身尾,选型生动,并要用各种颜色绘上油彩。 再是选三牲:猪、鸡、鱼。猪以黑毛公猪为佳,越大越好,宰杀后刮毛,只留猪脖上一撮黑毛(代表是带毛的全猪),并用红绸布打结而成的红花带披挂在猪头和猪脖子上。鸡要选个头大的红公鸡,鱼要用大个的鲈鱼。 摆供:今天清晨日出之前,渔民就在龙王庙前的海滩摆上供桌,桌上分别摆三牲、面馍、蛋糕、水果、酒、糖果、花生等。每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绑扎成的有数支四五米高的“站缨”,(在海中下网的一种标志)。将准备焚烧的黄裱纸、香炉摆好,几支万响的大鞭炮绕在竹竿上,“一”字排开,同时还要把各船写的对子贴到龙王庙门口和庙前的照壁上。 祭奠:祭海的时辰在越早越好,有占先发财的说法。祭海仪式开始,鞭炮齐鸣,人们开始焚烧香纸。随着鞭炮声各船主开始往空中大把抛撒糖果,海滩上众人便争着抢糖果,有谁捡的糖果多,当年即交大运的说法。渔民也崇信鞭炮声势大,持续时间特别长,谁的船一年渔业即兴旺发财。因此祭海多是千、万响的大鞭炮。有的船家把几挂鞭绑在大木杆上同时燃放,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编辑本段民间风俗
如今的周戈庄祭海已不再是一种迷信的祭祀,而逐渐成为田横沿海的一种民间风俗活动。祭海的形式、内容也由传统的祭神,而变为欢送渔民出海、预祝渔业丰收的盛大节日——祭海民俗文化节。每年3月20到3月22日为祭海时间。
编辑本段大事记
2004年开始,田横镇政府组织开展了祭海民俗资料挖掘、整理、分类存档工作,正式出版发行了《俗 田横祭海节
话田横》、《田横祭海》、《相约田横》、《田横小夜曲》、《钱文忠说即墨》等图书光盘系列文化产品。通过吸引境内外媒体全面深入报道,邀请电视台和电台等媒体进行现场直播,在网站开设祭海节专栏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节庆知名度,使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4年,田横镇政府成立节庆筹备委员会,专门负责祭海节的文化元素挖掘、会场布置、资金筹集、器具准备等工作,指导渔民传承发扬这一传统民俗。同时,将“周戈庄上网节”更名为“周戈庄祭海民俗文化节”,增加巨书表演、威风锣鼓、扭秧歌等民间文化活动。 2005年更名为“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 ”,时间定为每年公历3月18日前后三天,并增添喝壮行酒等民俗表演及民俗摄影大赛、香饽饽面塑大赛、民俗研讨等活动内容。 2006年,田横镇将祭海活动正式定名为“田横祭海节”,提出“人海相谐,兴我家邦”的节庆主题并调整了新的办节思路:“一年一祭、三年一节,官办示范、民办主体,高点定位、持续发展”,旨在“还节于民”,由渔民自己办节,将节庆适时沉淀,避免人为痕迹和现代商业成分损伤节庆的本身价值。 2009年,即墨市政府决定主办田横祭海节,田横镇政府承办,通过进一步突出“人海相谐、兴我家邦”的节庆主题,让田横老百姓当主角,着力打造我国北方最大的祭海活动。 田横祭海节
每年祭海期间,田横镇都与山东省摄影家协会、青岛民俗摄影家协会、青岛市民俗博物馆、民俗学会等民俗研究机构联合举办民俗研讨会,邀请民俗专家深入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祭海民俗。同时,田横镇每年都要举办摄影大赛,并在青岛天后宫举办摄影展览,加强了祭海民俗的传播与交流。经过几年的精心策划,田横祭海节已发展成为中3国渔文化特色最浓郁、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
编辑本段祭海过程
每年祭海前十几天,田横镇的渔家媳妇们便开始忙着蒸面馍,每个重达三四斤左右,有寿桃、圣虫、斗等多种造型。寿桃面塑上装饰有双狮戏绣球、龙凤呈祥、喜鹊报春等图案;圣虫面塑形如龙状,绕多圈盘绕在莲花底座上,寓意财源广进;斗的形状如旧时盛粮的斗,在斗口处做上一条小圣虫,寓意有粮有钱,年年有余。这些面塑经食用色彩装饰后,成为颇具民俗特色的面塑艺术品。 田横祭海节
临近祭海的日子,男人们便忙着选三牲,猪以大个黑毛公猪为佳,宰杀后刮毛,只留猪脖子上的一撮黑毛,然后用红绸布打成红花绸结,装饰在猪头和猪脖子上。鸡要选个头大的红毛公鸡,鱼要用大个的鲈鱼。船长们都要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用黄裱纸书写“太平文疏”。写太平文疏时要点上一炉香,给所祭祀的龙王、海神娘娘(天后)、财神、仙姑、观音菩萨5位神灵各写一份,寓意向诸神祈求平安丰收。对联要请村里书法好且有文采的渔民来写。 祭海前一天,渔民们将海边的龙王庙打扫一新,悬挂大红灯笼,摆香炉、祭案,贴对联,披红挂彩。同时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扎松柏龙门,在其上悬挂匾额,挂满彩灯,张贴大红对联。各船船主忙着将彩旗猎猎的渔船开到村前海湾,船头面向大海,一字排列,将渔具和网具摆放整齐,然后下锚定位,等待第二天正式举行祭海仪式。 祭海仪式当天,渔民们以船为单位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开始摆供。一束束用竹竿绑扎成的几米高的“站缨”迎风而立,一张张供桌上摆满了面塑圣虫、寿桃、鱼、各类糖果、点心等,桌前的红漆矮桌上,一头头黑毛公猪昂首向前,一只只大红公鸡精神抖擞。渔民们将要焚烧的黄裱纸整理好,摆好香炉,将上千挂红彤彤的鞭炮升上高空。 良辰吉时到,当主祭人宣布祭海仪式正式开始,一时间,鞭炮齐鸣,人们开始焚烧香纸,并把写好的“太平文疏”点燃,磕头朝拜。鞭炮声中,船老大们开始往空中大把地抛撒糖果,有“谁捡的糖果多,当年即交大运”的说法。当地渔民 一个个身穿古装的渔家汉子郑重地请出金光闪闪的龙王 崇信谁家的鞭炮声势大,这一年便会兴旺发财,因此祭海多是千万响的大鞭炮,船家们把上千挂鞭炮同时燃放,场面十分壮观。自清代以来,田横当地人便把京戏作为正戏,祭海时都会请来戏班子,连唱三天。 祭海仪式结束后,以往渔民们都在船上聚餐,并欢迎客人来船上一同吃鱼、吃肉、喝酒,来的人越多越好,表明接到的祝福越多。现在多是在家里设宴,款待前来参加仪式的亲朋好友,祭品就成为聚餐的主要食品。祭海后第二天,渔民便出海开始了一年的渔业生产。
编辑本段主要意义
田横祭海节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价值。它的渊 田横祭海节
源、延续及发展过程,对研究我国历史上沿海地区人类的进程,生存环境和文化、经济构成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反映古老的沿海人类文化的活化石,极具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田横祭海民俗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意念,打印着人性化和人类进步的烙印,成为与海内外文化交流,增进国际海洋文化的一个平台,尤其在东南亚沿海各国有着广泛影响和认同感。 田横祭海在当地世代相传,具有很深远的影响,每年吸引周边百姓及中外游客超过30万人次,各类媒体和各种文化产品有效地起到了宣传推介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地域形象,扩大了沿海渔民生存方式在公众中的影响,让人们记得中国不但有土黄色的内陆文明,更有蔚蓝色的海洋文化。
编辑本段城市简介
田横祭海节
即墨位于胶东半岛,东濒黄海,南依崂山,因临近墨水河而得名。全市现辖18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高新区,拥有110万勤劳质朴的人民、1780平方公里肥沃土地、183公里蜿蜒曲折的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辽阔海域。 即墨市田横镇地处崂山北麓,黄海之滨,因齐王田横及五百义士而得名。总面积89.9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4.8万人口,先后获得“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卫生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中国最秀美富饶乡镇”等荣誉称号。 田横境内岛屿成群,山海相间,濒临鳌山湾、巉山湾、横门湾、女岛湾四大海湾,分布着田横岛、三平岛等16个岛屿,拥有两处共5000余亩的金沙滩,坐落着黄山、笔架山、巉山等八大山系。区位优越,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青岛港80公里,属于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南有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女岛港,东有周戈庄一级渔港码头,海上交通十分便利。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祭海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每年谷雨前后,渔民们在修 田横祭海节
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个黄道吉日把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因此又称“上网”。 专家对田横境内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田横区域靠渔猎为生,繁衍生息。当时因认识水平有限,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神秘现象,对大海怀有深深的敬畏心理,出海捕鱼时都要向海神祈福求安。明永乐年间,随着当地人口聚集,逐渐形成村落,祭海仪式初见规模。至民国初年,田横祭海形成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祭海活动。每逢祭海,如同我国传统春节,是渔村最热闹的日子。随着生产能力提高、科技普及和渔民思想意识的转变,祭海在保留传统节日形式的基础上,由原来纯粹向海神祈福求安,逐渐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形成了目前独具特色的民俗节日——祭海节。
希望能帮到你
展开全部
田横祭海节发源于田横镇周戈庄村,具有500多年历史
祭海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每年谷雨前后,渔民们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个黄道吉日把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因此又称“上网”。
专家对田横境内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田横区域靠渔猎为生,繁衍生息。当时因认识水平有限,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神秘现象,对大海怀有深深的敬畏心理,出海捕鱼时都要向海神祈福求安。明永乐年间,随着当地人口聚集,逐渐形成村落,祭海仪式初见规模。至民国初年,田横祭海形成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祭海活动。每逢祭海,如同我国传统春节,是渔村最热闹的日子。随着生产能力提高、科技普及和渔民思想意识的转变,祭海在保留传统节日形式的基础上,由原来纯粹向海神祈福求安,逐渐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形成了目前独具特色的民俗节日——祭海节
祭海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每年谷雨前后,渔民们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个黄道吉日把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因此又称“上网”。
专家对田横境内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田横区域靠渔猎为生,繁衍生息。当时因认识水平有限,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神秘现象,对大海怀有深深的敬畏心理,出海捕鱼时都要向海神祈福求安。明永乐年间,随着当地人口聚集,逐渐形成村落,祭海仪式初见规模。至民国初年,田横祭海形成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祭海活动。每逢祭海,如同我国传统春节,是渔村最热闹的日子。随着生产能力提高、科技普及和渔民思想意识的转变,祭海在保留传统节日形式的基础上,由原来纯粹向海神祈福求安,逐渐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形成了目前独具特色的民俗节日——祭海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