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父母的这种“节俭”,是贪小便宜,父母不以为然仍旧在误导孩子
申柯讲 育儿 !
相信每个家庭都有“节俭”的情况存在,家长们会要求孩子在不用水时把水龙头关掉,房间开一盏灯足够照明,就不开两盏,像这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行为,不仅是在节约能源,还能培养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 但如果“节俭”变了味,孩子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
小艾的邻居是新搬来的租户,一家三口,宝妈是个家庭主妇,每天就接送孩子上学,打理家务。由于邻居孩子上下学的时间和小艾上班的时间差不多,两家人经常打照面,一来二去也就熟悉了。
某个周末,小艾突然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邻居宝妈,只见宝妈穿着围裙,端着一个空碗说:“不好意思,你家有酱油吗?可以借我一点吗?我刚来这不太熟悉周边环境,家里调料用完了没来得及买。”
小艾见状,很大方地拿出了家里的酱油,正准备打开盖子倒在宝妈手上端着的空碗里,谁想到宝妈一把将酱油瓶子拿了过去,嘴上说着:“我锅里还炖着菜,等下就还给你!”说完就把自家房门关上了。
之后的几天内,这位宝妈以同样的理由跟小艾借了很多东西,钉子、锤子、碗筷、毛巾、吹风机等等,光是借就算了,还得还不勤快,有好几次都是小艾催着宝妈还,宝妈才勉为其难进房间找到还给小艾的,这让小艾非常头疼。
某天下班,小艾在家门口掏出钥匙准备开门,只听见隔壁房间里邻居宝妈趾高气昂地跟孩子说:“你没有的东西可以跟同学借啊!不一定要跟妈妈要钱去买,你看妈妈,能跟邻居借绝不自己买,能省不少钱呢!”小艾站在门口听了一阵,气不打一处来,马上敲门让邻居宝妈把所有东西都还回来。
从那以后,小艾再也没跟邻居宝妈来往过,即便遇见了,也是躲着走的。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很讨厌这种人,借了东西不主动还,还以省钱的名义肆无忌惮地借别人东西,这已经不是“节俭”了,而是贪小便宜。如果家长不能分清楚两者的区别,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影响,连各方面的观念,也会变得扭曲,长此以往,孩子的未来发展必然会遇到错误“节俭”行为造成的阻碍。
由于两者目的性不同,所以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节俭”的行为只针对自身,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这种行为,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还可以降低水电费,不用交那么多水电费,就是“节俭”行为给自身带来的有利影响。
“贪小便宜”则不同,这种行为是针对他人的,同样是交水电费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为了减少自家的水电费开销,故意将别人家的水管或线路,接在自己家,这样的行为就属于“贪小便宜”。
简单来说,“节俭”是在约束自己,“贪小便宜”是在算计别人,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分清楚这两种行为。
教育孩子过程中,说太多并不会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是做给孩子看,更容易为孩子的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作为家长,要先做好自己,做到不贪便宜、不浪费,生活中可以尽可能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节俭”的一面,并且引导孩子尝试“节俭”,了解“节俭”的好处和重要性,孩子认知能力提升,就会慢慢意识到这是他需要具备的习惯,之后孩子会逐渐约束自己,养成这种习惯。
各位家长,你是否有“节俭”的习惯?你会如何教孩子学会“节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