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新疆历史的问题谁能回答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学者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古代于阗、鄯善地区,发现了许多用阿拉美字母书写的文书和钱币,这就是我国佛经译本所称的“佉卢虱叱”文字,简称佉卢文。
它原是西北印度的一种俗语,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四世纪使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苏联境内的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土库曼等地 2 。
我们知道,这些地方在公元前二世纪前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所统辖的地区。
在这以后是大月氏建立的国家,公元一世纪以后是强大的贵霜帝国的领土, 卢文作为这一带的官方文字经历了从希腊到印度、塞种文化的兴衰。
它的发现地点主要是和阗和尼雅两个地方。
和阗发现的主要是钱币上的铭文。
这种钱币为铜制、圆形、中央无孔,直径约为2.4 厘米、厚4 毫米,一面“镌一圆圈,圈内刻一马像作走势”3 ,圈外有佉 卢文字,汉义为:“大王、王中之两、伟大者、矩伽罗摩耶婆”;另一面中心镌一叶形,周围用汉文篆字标志币值。
因为两面各有佉 卢文和汉文,故称“汉佉 二体钱”。
关于它的时代,英国赫恩雷定为公元70 ~200 年。
斯坦因基本同意赫氏说,但因新疆流行佉 卢文一直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因而他把汉佉 二体钱的下限稍稍延长了一些。
夏鼐综合了其他证据,如重量以及篆文的字体结构,认为是公元73 年班超到于阗以后,至公元三世纪末 卢文不复通行以前的遗物4。
马雍根据铜币的佉卢文的拼写方式,推断可能为于阗国王安国所造,时间大约在公元152~180年之间 5。
汉佉二体钱的形制及其图案与公元前五十年至公元后八十年西北印度旁遮普一带塞种所建立的王朝中毛埃斯(Maeus)阿瑟斯(Azes)、阿最利西斯(Azilises) 等国王的钱币相似,这种塞种钱币上也有“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的称号6,只不过汉二体钱的铭文是汉文和佉卢文,而塞种铸币则是希腊文和佉卢文罢了。
而且,据夏 先生说,汉佉二体钱的“花纹和铭文,不是镌刻的,也不是浇铸的,而是打压成的。
这是中亚各国的古币承继希腊铸币传统的造币方法” 7 。
因此,可以肯定汉佉 二体钱是从通行于西北印度和中亚的钱币上模仿来的。
卢文书绝大多数发现在古鄯善国的尼雅一带,于阗有少部分,多为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内容,时间较汉佉 二体钱晚,约在公元三、四世纪。
这种文书在巴基斯坦。
阿富汉和苏联的中亚部分也有发现,甚至连鄯善 佉 卢文木简封泥上钤印的希腊雅典娜神像也可以在这些地区的出土遗物上找到它的范本8。
这些事例说明了古代于阗和鄯善与西北印度和中亚的紧密关系,而汉 二体钱和佉卢文书又规定了这种紧密关系的具体时间——公元一至四世纪,这就为我们了解佛教进入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年代提供了证据。
按照斯坦因的说法,和阗和尼雅一带的佉卢文字的出现是与佛教的传播联系在一起的 9。
也就是说,由于佛教的传入,增强了和阗和尼雅地方与西北印度、中亚各方面的交往;同样,正是由于和阗和尼雅地方与西北印度、中亚有上述那样频繁的交往,才为佛教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