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山诗》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情形,从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诗在表情达意上有哪些特点?

《下方山诗》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下方山诗》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展开
匿名用户
2012-01-27
展开全部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将寻常情,眼前景,妙手写来,波澜层生,加之整首诗对偶工巧,连用叠字,更增添了一层合谐的形式美。陆时雍说:“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诗镜总论》)陈祚明亦曰:“何仲言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生乎骈丽之时,摆脱填缀之习;清机自引,天怀独流,状景必幽,吐情能尽。”(《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六)移二家之说评此诗,殆相去不远。
鉴赏:
这首诗写是作者在冬天早晨从方山渡口乘舟归乡的情景。
诗人这次回家,大概是因为遭遇了什么不幸的事,心情显得格外沉重和急切。他侵晨就急匆匆地赶到方山渡口,所见所闻,很是令人抑郁伤感。寒冷的冬天,树叶大概都凋落了,寒鸟在光秃秃的树枝间跳来跳去,发出悲切的叫声。稀拉拉的几颗星星映落在秦淮河中,随波浮荡,闪射着微弱的光。白皑皑繁霜遍地,黑沉沉浓雾漫江,一切景物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隐隐约约,依稀可辨。作者的心情也和这黑暗的早晨一样沉重。在我国古典诗文中,“繁霜”、“苦雾”都是用作悲伤忧郁的象征的。在何逊前后,如《诗经·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曹植《洛神赋》:“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张华《杂诗三首》其一:“繁霜降当夕,悲风中夜兴。”刘孝绰《古意送沈宏》诗:“空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都是如此。用“苦雾”者,如鲍照《舞鹤赋》:“严严苦雾,皎皎悲泉。”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严风极冷,苦雾添寒。”梁元帝萧绎《骢马驱》诗:“朔方寒气重,胡关饶苦雾。”杨素《出塞二首》其二:“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亦莫不如此。开头四句,作者描写霜晨景物可谓细致入微,有声有色。“寒鸟”、“落星”、“繁霜”、“苦雾”,景象凄清,很好地烘托出人物的复杂感情。而五、六两句,写主人公逆水行舟,匆忙归乡,用“鳞鳞”、“弥弥”两组叠字,正状其心潮的不平静。作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家乡走去,他远望家乡,走走停停,离家越来越近了,近乡情更怯,反而思绪万千,愁肠翻滚,是吉是凶,实难预卜。或许是精神负担太重了,或许是长途跋涉走累了,脚步渐渐地放慢了,也愈加沉重了,这通往家乡的最后一段路反而觉得漫长了。最后四句,将作者归途渐近、未到之顷的微妙而复杂的心情逼真地刻画出来。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将寻常情,眼前景,妙手写来,波澜层生,加之整首诗对偶工巧,连用叠字,更增添了一层合谐的形式美。陆时雍说:“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诗镜总论》)陈祚明亦曰:“何仲言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生乎骈丽之时,摆脱填缀之习;清机自引,天怀独流,状景必幽,吐情能尽。”(《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六)移二家之说评此诗,殆相去不远。
百度网友bf09c82
2012-01-27 · TA获得超过4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6.7万
展开全部
作者将寻常情,眼前景,妙手写来,波澜层生,加之整首诗对偶工巧,连用叠字,更增添了一层合谐的形式美,抒发了忧愁沉重急切的感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aCkThEriPpErH
2012-02-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66
展开全部
这首诗写的就是作者在冬天早晨从方山渡口乘舟归乡的情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日向本兮
2012-02-07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7万
展开全部
描写了诗人在冬天早晨从方山渡口乘舟归乡的情形,表达了他归乡时的沉重悲伤,愁绪绵绵的情感。
我保证这跟标准答案一模一样,因为我们已经校对讲解过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icmolu
2012-01-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万
展开全部
同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