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小吃|聊聊汤圆的文化历史
中国传统小吃
聊聊汤圆的文化历史
汤圆·饮食起源
据传,汤圆起源于先秦。当时的明州(现浙江省宁波糯米粉 黑芝麻 市)所兴起的一种 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猪板油 白砂糖 搓成圆形,煮熟 后,吃起来香甜软糯,回味无穷。
汤圆·饮食文化
吃汤圆是汉族人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陈志岁《汤圆》诗云:“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甬地俗语云:"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胡秉言也有诗曰:“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
“宁波汤圆”是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节庆时间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故至汤圆又叫“浮元子”。
汤圆·历史前身
关于汤圆的来历,其实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淮南子》中就有记载:"楚人煮羹,吴人者堂汤。以白米和黄米作浆,和匀,再合熟,因名为'圆子’。此种食品可久食不腻,美其名曰'汤团’。"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就有了吃汤圆的风俗。而在《事物纪原》中写道:南齐梁武帝在冬天吃过一种甜食:"团圆馅”,这就为以后南北各地的人们互相思念起吃汤圆来奠定了基础。"团圆”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喜庆团圆的祝福语。在《元日》一书中则说到:"元日以猪油包黑豆粉作团,以油者之,谓之馅心;又以红糖化之,谓之汤团。"
汤圆·别称
汤圆的别称主要有浮元子、元宵、水圆、汤丸、元宝、乳糖圆子等。汤圆的别称众多,因其主要在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食用,因此又叫元宵,同时因其圆润饱满的外表,便有了诸多带有“圆”字的别称,而因为地域差异和人们饮食风俗习惯的不同,汤圆又衍生出了其他各种不同的叫法。
汤圆·古诗词
《京都元夕》(元)元好问
祛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