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
弗洛伊德认为,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口腔、肛门、生殖器等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
弗洛伊德认为,在口唇期,喂养是性快感的主要来源。如果婴儿的需求在此期间未能获得满足,那么,他们长大后可能会有咬指甲、吸烟等嗜好,或者发展出尖酸刻薄的人格特点。
我认为,在口唇期,婴儿用嘴感知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婴儿获得快感。如果这个探索过程被过度阻止,会导致婴儿探索世界的愿望受阻,婴儿会将关注点从外在世界转移到自己身上,并引发焦虑情绪产生。咬指甲、吸烟等嗜好是为了缓解焦虑。
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
弗洛伊德认为,在肛门期,性快感的主要来源转移到肠部,若对幼儿进行太过严苛的如厕训练,他们可能会固着在这一时期。这类人可能会过分洁癖、极端循规蹈矩,或者强烈排斥杂乱无章。
我认为,在肛门期,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排便控制能力,但还不能灵活运用。幼儿也缺乏控制排便的意识。在和养育者的互动中,幼儿感受到自己随意排便给养育者带来的困扰,并从养育者的反应中感受到养育者对自己控制排便的期待。幼儿为了取悦养育者,开始尝试控制排便。
在这一时期,无法控制排便可能是幼儿在表达对父母的愤怒。无法控制排便还可能给幼儿带来羞耻感和内疚感。若对幼儿进行太过严苛的如厕训练,可能导致幼儿对控制过于敏感,无法做到悦纳自我。
第三阶段:性器期(3-6岁)
性器期又叫俄狄浦斯期。我认为,在俄狄浦斯期,儿童渴望获得父母的爱和关注。这时被关注和生存无关,和力量感有关(与婴儿期不同,婴儿如果无法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照顾,可能面临死亡)。儿童在感受到被父母关注和爱时,内心产生力量感。儿童在渴望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爱的同时,也和同性父母存在竞争关系。
因为妈妈是孩子的主要养育者。所以男孩渴望获得妈妈的爱,同时和爸爸之间存在竞争。女孩既渴望获得妈妈的爱,也和妈妈竞争爸爸的爱。所以男孩爱和竞争的客体是分开的。男孩把爱给了异性,把竞争给了同性。而女孩的爱和竞争可以是在同一客体身上。在女性的友谊中,女孩既爱对方,同时又和对方竞争。这就是为什么女性的友谊中嫉妒的成分,比男性的友谊中的嫉妒成分多。
第四阶段:潜伏期(7岁-青春期)
弗洛伊德认为,在潜伏期,儿童开始社会化,他们发展各种技能,并且开始了解自己以及身处的社会。我认为,在潜伏期,儿童的快乐来自于同龄的同性。随着自主能力的提升,儿童对父母的依赖减少,这时儿童更愿意和同龄人相处。
在和同龄人相处时,儿童感觉到对方和自己一样。这有利于儿童发展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儿童为了获得性别角色认同,减少和异性接触。这一阶段男孩更愿意和男孩玩,女孩更愿意和女孩玩。
第五阶段:生殖期(青春期以后)
弗洛伊德认为,在生殖期,被压抑的性冲动此时会通过社会认可的方式重新浮出水面,个体与自己家庭之外的成员建立异性关系。我认为,在生殖期,个体开始展示自己的性魅力,并渴望和异性交往。这时,爱情对于个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