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1.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1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1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1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1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1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1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1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2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2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2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2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2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2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2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3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2.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2、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
三、交通线点的区位选择:
1、铁路线(京九线)的区位分析: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
②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③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⑤建设京九的意义在于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2、公路选线一般方法:
①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路段;
②山区路线受地形影响,一般沿等高线修筑成"之"字形;
③平原地区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
④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3、港口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大一些;
②港口腹地是重要的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性质,是港口兴衰的基础;
③城市依托:城市与港口是相互依托的。
4、汽车站的区位要求:
①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平坦开阔的地形;
②既保证城市与交通的联系,又要注意保护城市环境,一般布置在城市边缘;
③要与内干道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应布置在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或靠近火车站的地区,方便换乘和集散。
5、航空港的区位要求:
①地面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与飞机起飞净空条件;
②机场有适当坡度,地势高,保证排水和散雾;
③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稳定;
④跑道依盛行风向修建(迎风起降);
⑤机场占地面积大,噪音大,应处理好机场与城区的关系,并与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6、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
①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②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
③属典型的混合交通;
④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7、城市交通环境问题: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解决措施:
①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②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④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⑤错开上下班时间,避开交通高峰。
3.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一、自然资源
1、气候资源:特点(共同点、独特之处)、开发利用(农业与种植制度、日照与街道方位、风与城市规划、交通线的选址、飞机场的选址)
2、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生产(大陆架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五个渔业地区和四个渔场及成因)、海底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大陆架矿产资源与开发、深海锰结核、海洋能源)、海洋空间利用(港口腹地、港口建设的陆域和水域条件、世界石油运输线、围海造田的利与弊)、海洋的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3、陆地资源:四个特点、能源资源(常规资源和新能源)、陆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能源资源与社会进步)
二、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台风(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源地是冷高压、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干热风(对华北农业的影响)
2、地质灾害: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泥石流产生的三个条件)、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质灾害的防御。
4.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1)同:
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
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XX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5.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