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片大鼓的艺术特点

 我来答
LR00214
2016-05-31 · TA获得超过29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3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44万
展开全部

铁片大鼓由旋律、句式都比较单调的平谷调派生出来。
平谷调到王宪章的关门女弟子王佩臣时发展成为铁片大鼓,结构为一板三眼的4/4拍,每个乐句都在一眼起唱。在旋律形态方面则采用平谷本土“落腔调”和“哭腔”的特点,乐句都呈旋律下行形态,产生了一种悲切切、酸溜溜的感觉。因此铁片大鼓又被观众称为“醋溜大鼓”,王佩臣也被大家戏称为“醋溜鼓王”。在演唱中,王佩臣又创造了掏板、闪板、垛板等节奏和大跳音,大滑音等旋律装饰。
铁片大鼓是在平谷调唱腔基础上的创新。王宪章在去世前把自身技艺创成女腔传给了王佩臣,之后的传承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都有自己在艺术上的创新。与平谷老调相比,发展后的铁片大鼓的旋律比较新,在唱腔中加了一些弯儿,在音调中则基本没有了当地的土腔,而且吸收了很多戏曲的东西,如梆子腔等,但吸收之后还要回到原来的旋律上。
20世纪20年代初,王佩臣与弦师卢成科合作,对唱腔进行了加工、规范、发展。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表现唱段缠绵哀怨的内容,她着力发挥自己唱腔的柔媚特色,节奏上“掏”、“闪”多,曲调下行多,多用不稳定音(4,6),每个音均有下滑倾向,唱词中增添了不少衬字。30年代中期,她与刘宝全、金万昌一起,被天津观众誉为“鼓界三绝”。随着王佩臣的崛起,铁片大鼓成了天津曲坛的一个重要曲种。
铁片大鼓的创作非常灵活,内容有传统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姜太公卖面》、《王二姐思夫》、《刘伶醉酒》等,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故事如赞颂雷锋的《风雨行》等。
铁片大鼓的唱腔非常婉转,每一个唱段都是一个故事,可听性也是非常强的。
建国后,随着铁片大鼓曲目内容的深刻变化,唱腔也相应推陈出新:通俗数叙的特点更突出了,风格也趋于朴实。王佩臣演唱的《平安家信》,其弟子新韵霞演唱的《赶慢车》、姚雪芬演唱的《良心》等曲目,均有所创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