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丰杰风险投资公司的百度背后的德丰杰
2016-05-24
谁能够经受住波谷的考验,谁就更有可能在下一个波峰到来之时傲视群雄。 全球创业投资基金在中国投资的9家企业当中,空中网、分众传媒、百度、龙旗通信等4家企业已经分别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或者新加坡交易所,为德丰杰获取高额回报提供了退出通道。
我们手中持有的百度股票,还一张都没有卖。百度的投资人、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董事符绩勋在刚刚参加完百度董事会后的一个下午如此表示。事实上,在百度上市之前,德丰杰还从百度创始人徐勇手中购买了部分股票。除了看好百度的未来发展,德丰杰敢于如此出手的原因还在于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独特的期限结构。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成立之初设定的存续期为10年,必要的情况下,存续期满之后还可以连续进行两次期限分别为2年的展期。相比一般基金7年~13年的存续期,这种最长可达14年(10+2+2)的期限结构为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在美国之外专注于投资早期项目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空间。
另一方面尽管未来的发展还会有变数,但是仅就取得的成功而言,百度就足以让德丰杰等投资者打破在中国投资的怪圈:在中国通常需要70%甚至80%的项目取得成功才能够弥补20%~30%亏损项目带来的损失。这一点刚好和美国相反。虽然比Peninsula Capital、Integrity Partners 等第一轮投资者的200倍至300倍回报要逊色不少,但是作为百度最大机构投资者的德丰杰还是获得了接近50倍的回报(按2005年10月26日收盘价计算)。
不仅如此,德丰杰仅仅凭借投资百度而获得的股票市值就足以收回其在全球的全部投资成本。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在全球60多家创业企业当中的投资已经超过了4亿美元。 符绩勋透露。 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客观上使得包括德丰杰在内的VC变得谨慎起来,但却没能阻挡德丰杰探路中国的步伐。
2000年4、5月份的时候,DFJ中的F即创始合伙人John H. N. Fisher通过Scott Walchek了解到此时还处在网络热潮当中的中国有一间名为百度 的创业企业,并且很快对这家专注于搜索技术的公司有了兴趣。Scott Walchek是百度早期投资者Integrity Partners的创始人,先前曾经创建了一家专注 Shopping Search(购物搜索)的B2B企业。这家企业在创建过程当中就曾经得到过DFJ的投资(后被INKTOMI收购)。
但是由于当时DFJ ePlanet Ventures在新加坡的董事Finian Tan 以及在中国香港的董事David Williams都不会讲中文,因此对百度进行审慎调查(Due delligence)的工作就主要由刚刚离开新加坡国家科技局而加入DFJ ePlanet Ventures不久的符绩勋来完成。
那段时间,我们大都是在晚上去实地考察百度。当时在DFJ ePlanet Ventures担任Senior Associate的符绩勋回忆到,透过百度公司窗户的灯光,我们看到了这家中国企业身上闪现着硅谷式的创业精神。投资谈判过程进行的相当顺利,到了 2000年9月份的时候,DFJ ePlanet Ventures就联合IDG以及第一轮的投资者Integrity Partners和Peninsula Capital一起向当时刚刚成立9个月还只有十几个人的百度投资了1000万美元(DFJ大约占其中的75%)。尽管通过此次投资,DFJ顺利成为了百度的单一最大股东,但是DFJ仍然只拥有百度的少数股权。
我们当时主要考察了百度的3个方面:人、技术、市场。尽管当时美国已经有了一些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比如INKTOMI、INFOSEEK等,并且这些公司为DFJ投资百度提供了价值参照系,但是符绩勋透露DFJ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投资百度,主要是看好百度的两位创始人以及他们达到的技术水平(百度在4个半月内,比原来预计的6个月提前1个半月就做出了当时全球领先的中文搜索引擎)。尽管DFJ决定投资百度的时候,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INKTOMI的股票市值达到了130亿美元,而AKAMAI的市值也超过了120亿美元,但符绩勋表示,坦率地来说,在如何实现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方面,我们当时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作为第二轮投资的另一方,IDG最后下决心投资百度也不是因为李彦宏让他们认识到搜索在中国巨大的前途,而是他们发现这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一直在滔滔不绝的不是自己如何厉害,而是怎么去找比自己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怎样组建最好的团队。
在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希望将来能够找到一位'能人'担任首席执行官,所以那时我在公司的职务是总裁。李彦宏说。
看准人是一个方面,在优秀创业者资源相当稀缺的中国,能否赢得创业者的青睐则考验着VC们的系统能力。2000年前后,和大多数进入中国的VC一样,德丰杰负责中国市场的团队并没有最终的投资决策权。因此如何把中国故事尤其是没有美国底版的中国故事讲给自己远在美国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听,就是这些VC中国团队必须练就的一门功课。
2002年7、8月,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资深副总裁兼中国首席代表张帆刚刚上任不到1年就遇到了这样的挑战。当时二次创业的周云帆和杨宁一共已经接触了大约40家左右的国际VC,其中一家已经答应按照周云帆和杨宁给出的600万美估值(投资前)向成立不到半年的空中网投资300万美元,这个时候张帆代表德丰杰加入了进来。
张帆从美国带回来的德丰杰合伙人的答复却是:按照400万美元的估值可以投资200万美元。但是对于曾经成功创建ChinaRen的周杨二人来说,Money is Money,他们并不认为德丰杰的品牌能给空中网带来多大的价值。
于是在部分投资者由于三大门户等在短信方面都做得很不错而不大看好新出世的空中网的情况下,张帆再次跑到美国总部成功说服了德丰杰合伙人,使得德丰杰最终按照周云帆和杨宁的600万美元估值联合ChinaAssets(100多万美元)、中国香港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以及硅谷的一支小型创业投资基金等财务投资者在2002年9月总共向空中网投入了300万美元。其中来自德丰杰的投资为 80万美元,远远低于他们在通常情况下的投资额度,但德丰杰对空中网的投资回报超过了30倍。
德丰杰能够投资空中网,除了张帆的坚持以外,张帆和空中网创始人周云帆和杨宁之间的斯坦福校友关系无疑也发挥了微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