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主战坦克的介绍?
二代主战坦克
1960年代开始,由于中型坦克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差的弱点,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的单一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或“第二代坦克”,成为各国家装甲部队的主力。
武器性能
中文名:第二代主战坦克
简介:更为先进的坦克
新技术:“三防”系统
特点:火炮威力火控系统都上了一个台阶
代表:中国ztz80
简介
主战坦克出现在20世纪的六十年代,由于战争的需要促使各国开始研制一种比一代坦克防护力更强、外形更加低矮、火炮口径更大的坦克,二代主战坦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出来的。
二代主战坦克相比一代主战坦克是全面的进步,火力、防护、通讯、机动性能上全面超越一代坦克,同时夜视技术的进步使二代主战坦克开始装备微光夜视仪和第二代的红外夜视仪,使二代坦克的目视发现距离更远,野战能力更强。
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六七十年代推出的坦克是第一二代主战坦克,但一些装甲武力发展较后进的国家,在八十年代才推出类似的第二代坦克,可是在某些方面的设备远较真正的第二代坦克先进。
发展初期
第一代坦克多是二战时的中型、重型坦克的直接改良型,和前辈的分别是普遍改用柴油机驱动和有斜面的装甲,如苏联的T-54,美国的M48巴顿,英国的百夫长坦克,日本的61式战车。
第二代又是多第一代的直接改良型,有现代化的火控系统和悬挂系统,并使用专用的坦克炮,也首次引入较简单的核生化武器防御系统和夜视仪,如美国的M60巴顿,苏联的T-62,英国的酋长式,西德的豹1,中国的69式坦克和80式坦克,法国的AMX-30,日本的74式战车。
发展中期
到六十年代因适应战后的反坦克武器和战术核武器的威胁,各国开始研制全新的坦克。首先使用较大口径的主炮甚至适应发射导弹为主武器,采用机械的方式装弹配合威力强大的主炮,并有复合或间隙装甲以免硬吃核弹的爆风跟放射线,也可以挡住反坦克武器的穿透。
但这些最初的方案都因为技术难度太大而被取消了,如美德合作的MBT-70和苏联的279工程,但却成为后来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技术基础。
发展后期
苏联在七十年代率先推出T-64和T-72,但对于其新技术掌握并不成熟,T-64单价高昂而且只有苏联采用,T-72实战中表现并不出众,常被批评而不算合格的第三代主战坦克。
一般认为真正的第三代是八十年代前后出现的,而俄国索性认为是第四代,如俄国的T-80和T-90,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乌克兰的T-84,德国的豹2,英国挑战者1和挑战者2,中国96式主战坦克和99式坦克,日本的90式战车和10式战车,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以色列的梅战坦克,韩国的K1主战坦克等。
第三代主战坦的新技术含量较高,多半是全新设计的,只有部分车型使用和第二代主战坦克相似的旧型号部件。但实际上坦克不像战斗机可以快速到达战场,故需要大量部署而造成天价的总采购费。
故为防止重复MBT-70和279工程的失败,所以各国以坦克的最原始功能——保护乘员,作为主要的判别第三代标准,便是安装了有间隙或复合装甲,以及全自动的灭火系统,集体式的核生化武器防护,大大保障了车员的安全。
其他新的技术在一部分早期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并未全面使用,便是120或125毫米口径的主炮和夜视热成像仪,到上世纪末的九十年代才全面使用。而其他一些新技术如自动装弹机、主动防卫系统、液气压悬挂系统、防止被贯穿后弹药殉爆的隔舱、主炮发射导弹、燃气轮机、敌我识别系统、C4I机能、隐形涂料...等至今仅在一部分车型上使用。